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战争寻亲 > 内容正文

二战遗孤战争寻亲:寻找爷爷的遗腹子 —— 我的叔叔孟宪忠
来源:孟喜金   2025-04-15 17:26:11

  我的爷爷孟昭普,一生经历波折。他先后娶了三位妻子,而我的父亲,身为二战遗孤、童子军以及驻印军,其命运同样坎坷。如今,我在苦苦寻觅爷爷的遗腹子,也就是我的叔叔孟宪忠。

  我的老家在东北沈阳。在我小时候,东北的冬季异常寒冷。即便母亲把家中用泥土垒砌的草房里的火炕烧得滚烫,洗脸盆里的水依然会结成冰坨。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姊妹四个常常从被窝里探出小脑袋,尽管鼻孔里满是被油烟熏黑的痕迹,却仍津津有味地听父母讲述爷爷和奶奶的故事。

  爷爷孟昭普,字耀天,1904年出生。他毕业于东北陆军教导队五期以及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第5期,曾担任国军67军司令部上尉副官,戎马倥偬。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前夕,爷爷于1929年随军撤入关内,并将全家迁至河南洛阳西宫军营。1933年3月,热河失守后,日军进犯长城古北口。爷爷作为原东北军第七旅旅长、整编后的67军军长的副官,毅然投身长城古北口乐东之战。他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据二奶奶讲述,当时奶奶曾极力阻止爷爷参战,此事在堡子里的乡亲间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为爷爷不顾奶奶阻拦、英勇参战而深感自豪。

  在古北口乐东抗战中,67军众多爱国将士浴血奋战,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场战斗让民众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奔赴抗战救国的战场,用民族之魂和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新长城。由于此战伤亡惨重,幸存下来的爷爷被提升为中尉副官,在后续的军旅生涯中,又先后晋升为上尉、少校副官。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爷爷在南京中央军校接受蒋委员长训话后,跟随67军参加淞沪会战。67军作为最后赶到战场的原东北军主力,于1937年11月8日拂晓,面对渡过黄浦江、猛攻松江县城的日军柳川第10军主力,多次击退敌军进攻。9日,在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时,67军军部官兵在白鹤港遭到日军便衣队袭击,爷爷与吴克仁军长一同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在悲壮的“死守松江三日”战斗中,爷爷和众多东北男儿一样,永远地长眠在了苏州河畔,年仅33岁,而彼时我的父亲才11岁。

  爷爷的详细经历,是我在小时候听老人讲述,以及后来30多年持续查询档案后才得以确认的。近30年来,我沿着爷爷和父亲生活与战斗过的足迹,四处寻觅。我或是自驾前往,或是写信问询,足迹遍布西安、汉中、洋县、昆明、腾冲、老挝、缅甸、泰国、南京、上海、徐州、洛阳以及台湾国史馆等地。根据查到的资料,爷爷于1938年11月29日被中华民国追认为烈士,并于1970年9月入祀台湾忠烈祠。

  每逢春节,按照东北习俗,家家户户都会供奉老祖宗。摆上供品,点起蜡烛,全家老小烧香磕头,缅怀先人。家中祖宗牌位上的家谱,方格里填写着世世代代先人的名字。在爷爷名字的旁边,与其他先人不同,列着三位妻子的名字。我满心疑惑地询问父亲,他却总是沉默不语。只有母亲会把我拉到一旁,背着父亲偷偷告诉我:爷爷命硬,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奉天老家,尚未与爷爷共同生活便去世了;第二位妻子,也就是我的奶奶,在洛阳病逝。奶奶因阻止爷爷参加热河、长城战役,又为爷爷参战一事忧心忡忡,急火攻心,故而早逝。爷爷的第三位妻子杨慕莲,活到了内战之后,却也未能与爷爷相伴终老、合葬一处。

  爷爷阵亡后,年仅23岁的杨慕莲奶奶怀着遗腹子,带着父亲踏上了寻找爷爷下落的逃难之路。在此期间,奶奶生下了我的叔叔。后来,奶奶隐瞒了自己曾是国民党军官妻子的身份,与我们家失去了联系,叔叔也不知所踪。那时我年纪尚小,听完母亲的讲述,并未太过在意,只是模糊地知晓爷爷是位抗战英雄,父亲还有个弟弟,也就是我那在爷爷阵亡后出生的遗腹子叔叔。

  1976年7月,父亲病重,弥留之际,他把我们几个子女叫到炕前,缓缓说道:“那年我11岁,你们的爷爷孟昭普绝非反动派,他在上海松江县城狙击日军的激战中,与吴克仁军长一同以身殉国。你们的杨慕莲奶奶当时怀有身孕,带着我从洛阳辗转南京、上海、汉口、安徽、洛阳、汉中等地,一边逃难,一边寻找你爷爷的下落。”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孤儿寡母历经饥寒交迫、风雨侵袭,还要躲避警报空袭,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尝尽了人间辛酸。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奶奶变卖了随身首饰和所有家产,靠街头看病卖药维持生计。父亲在逃难途中,头上长满了虱子,无奈剃成光头,形同乞儿。他们母子二人在街头声泪俱下地呼喊着爸爸、丈夫,那场景令人心酸不已。家破人亡的悲剧很快降临到他们身上。

  父亲不到7岁时,生母便离世了,11岁又遭遇丧父之痛,从此一生都未能享受完整的父母之爱。童年时期,他四处颠沛逃难,记忆中只有在各处寄养的经历,鲜少有孩童应有的欢乐。父亲回忆道:“亲戚们对我都很好,对父母的思念也逐渐淡化了,再加上当时的历史原因,也不敢打听他们的消息。”尽管曾与继母和姨母一起生活,但亲生父母的温暖是谁也无法替代的。父亲在世时,还保留着大约6岁时,爷爷和亲生母亲抱着他的合影,以及自己与遗腹子弟弟的照片。历经多年珍藏,又遭遇战乱、“文革”以及居无定所的搬迁,这些照片得以留存下来,实在是不易,从中也能深切感受到父亲对亲生父母的思念与渴望。而这种思念与渴望,从他记事起便伴随了他一生。

  “后来杨慕莲奶奶把我送到陕西南郑县的西北儿童教养院。我弟弟出生后,继母带着弟弟回到北京娘家,后来听说他们跟着国民党去了台北。”1976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父亲强撑着病体,撰写了五万多字的自传。他流下了清泪,似乎有诸多委屈的话想说,却又说不出来,只能用笔写下来留给我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

  记得当时父亲边哭边说:“我中学毕业后,为了讨口饭吃,放弃了考上西北工学院继续读书的机会,前往昆明青年军207师教导四团3营9连3排。1944年6月,从昆明巫家坝机场乘坐美军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被分配到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一军新编38师教导总队。在印度兰姆伽美军战车学校学习驾驶战车,后来成为整编驻印军战车一营营部副驾驶手,在中缅印战区向八莫、勐关进发,保卫打通的中缅印公路补给线。回国后,退役回老家,却又被抓入东北野战军教驾驶坦克。我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找到随继母改嫁的弟弟孟宪忠的下落,他后来改姓康了,我还想再见他一面。”

  父亲的这番话深深震撼了我。平日里从不向我们提及往事的父亲,竟有着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找到他的弟弟,成为了父亲最后的遗愿。我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替父亲完成这个心愿,无论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也不管会遇到多少困难,我都希望最终能够寻找到叔叔孟宪忠或是他的家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了解了国军那段抗战历史,也明白了那场全民族抗战对我们家族产生的深远影响。爷爷牺牲时,杨慕莲奶奶年仅23岁,还怀着爷爷的遗腹子,带着父亲四处逃难,并在途中生下了叔叔。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两个孩子,在战火纷飞中孤苦伶仃地生活,历经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苦与磨难。随着战局恶化,生活负担愈发沉重,杨慕莲奶奶无力同时抚养两个儿子,只好将父亲寄养到姨母家,自己带着叔叔回到北京,改嫁到“康”姓人家。

  母亲曾说过:1947年前,父亲曾前往北京看望他的弟弟孟宪忠。当时弟弟不愿待在康家,哭着要跟父亲走。可那时父亲自己的生活都尚未安顿好,更无力照顾弟弟。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在内战结束后的那个特殊年代,为了生活,杨慕莲奶奶隐瞒了自己国军军官夫人的身份,与父亲也失去了联系,自此音信全无。

  从父母回忆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一些长官的信息。于是,我从驻印军副总指挥、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驻印军战车一营长赵志华,二连副排长韩济华(韩国瑜父亲),国防部直属战车一团首任团长谌志立,二任团长蒋纬国等将士的抗战历程中,试图寻找父亲和他战友的身影,找寻父亲曾经留下的足迹。经过多年查询,我终于梳理清楚了父亲的经历。父亲孟宪庚在汉中的南郑县教养院读完小学,在洋县读完中学后,考上了西北工学院,但他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1946年6月底,中国驻印军结束缅北作战,部队陆续调回国内。父亲所在的驻印军战车一营,从陆路史迪威公路,经昆明到贵阳,再到武汉,乘船抵达南京。随后,从南京到苏州,与从海路回国的战车部队汇合,最终在徐州进行整编。1946年,老战车一营整编为国防部直属战车第一团,后又编入第一快速纵队。1947年11月,父亲在徐州退伍。

  战乱让孟宪庚成为战争遗孤,内战后,他受尽屈辱,屡次遭受调查、审查,在“反右”运动中还被开除公职。1976年7月1日,父亲带着未能找到遗腹子弟弟的遗憾,含冤而去,享年50岁。那年,我也11岁,和父亲当年失去父亲时的年龄一样。

  父亲的经历,是我在这些年寻亲过程中,一点点拼凑起来的。比如,在汉中档案馆,吴玉晗帮我找到了父亲在西北儿童教养院的花名册,上面记录着父亲的名字。姑姑也曾回忆起,看到过父亲在战车一团时与团长蒋纬国的合影。过去连年的烽火,给我们家三代人带来了生离死别与骨肉分离的痛苦。我希望能够帮父亲找到他的弟弟,以此告慰爷爷和父亲的在天之灵。我也期望我们家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在后代身上重演。

  我仍要继续寻找我的叔叔,让我们破碎的家庭能够重圆。我的奶奶杨慕莲,娘家地址在北京西城骆驼桥20号,她曾带着叔叔孟宪忠在此生活。叔叔原名孟宪忠(后随母改姓康,具体名字不详),1938年出生。在此,我恳请所有读到这个故事的好心人,能够帮帮我。若您能帮忙找到奶奶杨慕莲的户籍档案,或是联系到她的邻居,打听到叔叔孟宪忠的下落,甚至能找到孟宪忠的后人,哪怕只有叔叔的一张照片,也能实现父亲的遗愿。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北京西城骆驼桥20号这个地址、杨慕莲女士、孟宪忠先生的线索,请与我联系,在此深表感谢!

  联系人:孟先生

  联系电话:18468231965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