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战争寻亲 > 内容正文

三代人守护,众人奔波!只为长沙冯家大屋73军英烈找家人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5-09-22 15:03:56

  在长沙河西冯家大屋,有一段埋在荒草里的抗战往事,也有一群人,正用脚步和坚持,帮英烈寻找失散80多年的家人。

  最先扛起这份责任的,是张景的爷爷。1940年春节,冯家大屋成了“七十三军总医院”,接收着1939年湖北通城冬季大反攻中受伤的官兵。半年里,近400名官兵没能熬过伤痛,草葬在苏家塘坡和野猫坡。临终前,很多士兵拉着张景爷爷的手托付:“帮我找找家里人。”这份承诺,成了张家三代人的牵挂。到了张景这辈,他找了20多年,才摸清这些英烈大多来自新化太平铺(今柘溪镇),不少还是父子、兄弟一同参军,后来因修柘溪水库,英烈家属移民外地。

  为了完成这份遗愿,张景没少费心。他翻找资料、联系知情人,还在群里分享关键线索:记得英烈信息的戴成斋医官(太平铺人)虽已去世,但曾联系过三四十户家属想带他们来祭扫,可惜当年受交通、经济条件限制没能成行;太平铺有位中尉带两三百人参军后升为少校,推测是黄埔生,或许能顺着这条线找到更多英烈信息;他还拿出一张老照片,经当年大屋老人辨认,大概率是冯家大屋野战医院的场景,希望能唤起更多记忆。

张景提供(据当年冯家大屋老人辩认,说当年就这情行,此照片或是拍于冯家大屋野战医院)

  张景的努力,也牵动了一群志愿者的心。娄底的曹永文、易小君两位志愿者,听说寻亲事后,立刻行动起来。曹永文查阅资料,发现民国时期太平铺曾有巡回卫生队,为寻找戴成斋医官后人,他四处走访,8月28日还在群里告知大家“军医的三个儿子都已去世,正在找孙辈和知情人”。易小君是新化本地人,9月里顶着烈日,以戴医官家为中心,挨家挨户找周边村民打听消息,哪怕汗流浃背也没停下脚步。

  长沙的志愿者也没闲着。民革党员骆昌国老人,20多年来每年都坚持给冯家大屋的死难官兵扫墓,后来英烈墓迁到天顶公园,他的祭扫也从未中断;民革党员易进还专门提交社情民意,建议给天顶公园的“陆军第七十三年抗战阵亡将士公墓”配专职安保,更好守护英烈安息之地。

  新化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也主动加入。9月2日,他们和志愿者一起,冒着烈日走访琅塘镇,经曾站长帮忙,终于找到戴成斋医官的4个女儿(3个儿子已离世),虽然遗憾的是女儿们对父亲提及的抗战往事记不太清,但这份努力让寻亲多了一份希望。

  现在,大家还有个心愿:想在英烈当年集结出发的村口或必经路边,按本地风俗立一块“魂归故里”的碑,而且张景特意强调“绝不给家属添经济负担,也不给政府添麻烦”。可要是找不到家人,碑上的名字就少了最珍贵的温度。

  如果你是新化太平铺(柘溪镇)移民的后代,家里老人说过“1939年去当兵没回来”“和家人在长沙冯家大屋分别”;要是知道戴成斋医官的孙辈,或是那位带几百人参军的少校的名字;哪怕只是听过“苏家塘坡”“野猫坡”的抗战故事,都请和我们联系。

  80多年了,英烈们在异乡等待太久。三代守墓人的承诺、志愿者们的奔波、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助力,都在盼着能帮英烈找到家人,让他们的名字被铭记,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有个归宿。

  联系人:张景 13975114077

2006年祭扫

2025年清明祭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