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战争寻亲 > 内容正文

【寻找:远征军第71军87师261团】阵亡病故将士公墓残碑在施甸,志愿者寻找烈士故乡亲族
来源: 抗战史迹 ,作者:苏泽锦    2017-06-15 09:26:28

  陆军第71军87师261团阵亡病故将士公墓遗址碑位于施甸县太平镇太平村戈家山自然村东北边跑马场北侧山梁上。1942年5月5日,日寇入侵怒江以西地区,日军一部分到达怒江惠通桥西岸,已经混过桥东的日军和乘橡皮艇渡江的日军,抢占怒江东岸孩婆山,被远征军36师阻击溃退,与日军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局面,1943年2月由第71军87师261团的江防大队换防驻守。为纪念第71军87师261团在滇西抗日中阵亡病故将士,于1944年6月10日修建“陆军第71军87师261团阵亡病故将士公墓”。

  背面碑文:“自倭寇侵犯,腾龙沦陷,我同胞遭敌人铁蹄蹂躏,如处于水深火热中者,非一朝一夕矣!我部奉令西上,镇守蛮烟瘴雨之乡,与敌人隔江对峙,转瞬已两载有余,在此两载期间,我心切救国杀敌之官兵,或因驻守阵地瘴疾偶沾,或因渡江游击搏战甚烈,一时不测,竟致殉职而成仁者为数不少,因念。我最高领袖蒋公曾有训言:继续先烈革命,勿忘同心死事。我江防将士,逝者既有救国成仁之光荣,生者当为立石勒铭之纪念。于是,就天平街旁修成公墓,合葬我江防殉职者之胫骨,用慰我宁为玉碎者之英灵,是为序。

  落款为:陆军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二六一团团长虞浩如撰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六月十日胡见瑞敬书

  (20世纪40年代末,公墓及牌坊横遭人为破坏,被拆毁,现只有遗址。公墓碑残缺部分现保存于太平镇太平村戈家山村民小组(原公房西边松林)。2009年10月,中国远征军陆军第71军87师261团阵亡病故将士公墓,被列为保山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台地为中心,四周外延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1942年5月,日军进占滇西,中国远征军20多万大军驰援滇西,两军对峙两年多时间。驻扎在怒江东岸的10多万远征军多次渡江到龙陵和腾冲敌占区向敌人发起攻击,可是,由于敌人占领有利地形,我军每攻一次伤亡都相当惨重。每次战役下来都有很多伤病运下来,被送回施甸后方医院进行救治,可很多重伤员就牺牲在运送后方途中的担架上。被运回后方医院医治的伤员也因伤势过重,牺牲在施甸境内。当时由于战争紧急,条件有限,来不及单尸掩埋,就进行群体埋葬,没有树立碑记,再说当时也不知这些远征军姓啥名谁,只有一部分远征军的墓碑上刻下了名字。当年后方医院最集中的是由旺、仅被送回由旺医治而牺牲的就有1000多名官兵。当地人就把他们安葬在由旺“文笔塔”以西的山坡上,通过70多年风雨的冲刷洗礼,现在墓冢难辨,如今只有部分遗迹。

  太平和万兴是两个临江最近的地方,远征军也在此设立临时医院站,从江边抬下来的伤员重伤员就往施甸由旺送,轻伤员就留在临时医院站进行救治,也有一部分官兵不治而牺牲了。仅万兴半坡寨“军民联合办事处”就牺牲了近500多人。由于官兵死的太多,男人们都到江边渡口做民工、水手,支援划船抬运伤员去了,留在家的都是一些老人、裹脚的妇女和小孩,对牺牲的官兵没法进行掩埋就抬出去堆在山洼里,只进行草草掩埋。也有一些官兵进行单独安葬,树碑立墓。

  如今,时隔70多年了,在施甸境内还有当地老百姓一直守护着这些外地籍远征军的坟墓,现存能有碑文的还有10多冢。多年来,我在滇西各地走访调查滇西抗战这段历史时,我都一直在想着不仅要寻找活着的老兵,还要寻找安葬在施甸乃至滇西片区的远征军后人,好让他们的英灵回归故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受了一位逝去老兵的重托,帮他们寻找家人,他们想回家。为了一个逝去老者的重托,我一直在苦苦寻找他们的后人,花去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由于70多年了,找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可我知道我不能放弃,一定要帮他们找到他们的后人,让英灵回归故土,让遗骨回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