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6时47分,宁都起义最后一位幸存者,四川国资系统、华西集团最后一位老红军赵世新,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109岁。
1914年(农历)5月,赵世新出生于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新庄村马家寨,原名赵根富。家境贫寒,父亲因贫苦得病,无钱医治,不幸病逝。大哥赵宝寿,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到处奔波,积劳成疾,也离开人世。旧社会兵匪横行,灾荒连年,到处都是逃难的人。为了活命,赵世新全家到临洮逃难。举目无亲,饥寒交迫,亲人相继离去,母亲也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1928年,赵世新在临洮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五路25师75旅某团2营7连部,当了勤务兵。
1930年初春,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败,蒋介石把国民军第五路军改编为二十六路军。1931年,在宁都城南门外的一片空地上,二十六路军17000多人集合,二十六路军军长董振堂宣布起义。就这样,赵世新便成了红军战士,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赵世新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跟随毛主席、朱总司令参加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开始长征。当时,赵世新在红三军团炮兵营当司号员。他说:“过雪山时,气候很冷,爬到半山,又下起了大雪,我就摸出包谷花边走边吃,一不小心,掉到了雪坑里,只剩头露在外面。连部的卫生员来拉我,够不着,最后用伞把勾互相勾起来,才把我拉了上来。一路上行军,鞋底被磨得很光滑,在雪山上走的时候时常滑倒,鞋也丢了,只好光着脚走。到山顶时,我的大腿都麻木了,抬脚都很困难。许多人都冻死在山上了,一个炊事员背着行军锅,靠在路边死了。”
“在四川的甘孜州,我们住在山上的树林里,没吃的,只能吃草根、吃树叶子。没办法,饿呀!饿的人心慌。我又病了,拉痢疾,没有药,一天就喝冷水,最后喝冷水喝好了,有些人不相信。因为没有吃的,只能喝冷水,死了好多人。”回忆起这段艰苦岁月,老人两眼坚定地望着前方,神情也凝重了起来。
“长征路上非常艰苦,最要命的是瞌睡,闭上眼就醒不来,部队一休息,站着就睡着了。走的时候,醒的人把睡的人拉起来架着走才行,不然他又会睡着的。过草地时,白天行军五六十里路,晚上在山坡睡觉,有的同志第二天就再也起不来了······”老人一回忆那些峥嵘岁月,就会很激动,声音会越来越大,整个屋子都是他那浑厚的声音,完全忘记自己已经是107岁的老人了。说到动情处,他说:“我为你们唱一首红军歌。”说完,清了清嗓子就唱起来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激昂的调子,我们仿佛也被歌声带到了那段岁月……
艰苦,艰辛,艰难,这些都被红军战士们用牺牲和勇气以及对党忠诚、坚决跟党走、坚信革命会胜利的信念战胜。
1982年12月,赵世新从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离休,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走进赵世新的住处,90多平米的房间里,随处可见的是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旧家具、老式收音机、报纸,还有脱了皮的墙角,好像来到了博物馆。“父亲不让添新家具,也严格要求我们勤俭节约。”儿子赵昇平告诉我们。“每次有人来看望他,慰问品就成父亲的负担了,他要求全部要退回去。”
赵世新多次主动给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作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以自己的亲生经历,所见所闻,教育青年一代,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同时,他还利用探亲访友、回家叙旧等机会,对亲属经常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要求身边人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要“一切向钱看”,要遵纪守法。
“父亲虽然107岁高龄了,眼睛也不好,但仍然坚持学习,每天都要在他的小屋沙发上,戴着耳机收听新闻节目、听书、听报纸,一直如此,从未间断。”赵昇平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2017年12月4日,赵世新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九三一年参加红军的一个老战士,见证了我们党和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新中国的建立靠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拥护支持。虽然我离休了,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现在很知足了。勿忘初衷,永远跟党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