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抗战老兵张景福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9日13点30分归队,享年90岁!
老兵生平简介:
张景福,男,汉族,1928年5月19日出生,住安徽省界首市顾集镇小良行政村程寨村。
张景福老人识字,私塾念到论语,兄弟二人,排行老大。
从军经历:民国三十一年秋,张景福15岁,这年是重灾年,没饭吃,饿死了许多人。当时在砖集枣王庄有一个国军团19中队,正在招兵,张景福老人就到枣王庄报名参了军。部队给换了军装,发了枪,步枪都是杂牌子的,啥都有,还有大刀。一个连4挺轻机枪,一个团2挺重机枪,老人现在记得的战友有临泉县王营的王新学。
后部队开到涡阳,守涡河一年。“日本鬼子经常隔河打炮,但打不到我们的防守阵地上。
民国三十二年春节那天,日本九架飞机轰炸涡阳县城,炸死老百姓两人,炸毁房屋数间,然后朝东南方向飞去。我们没有防空武器,眼急没办法。后部队到蒙城境内,不到半年时间又到宿县。我们从蒙城北上时,第二天就到了十里长山。中午吃饭时,遭日军两面夹击。日军进攻我们驻地旁边的小桥,我们修有防守工事,部队拼死抵抗,伤亡很重,有200多战友牺牲,但有效阻击了日军。到天快黑时,日军撤退了,我们也就继续往前走。第三天到了萧县附近,第四天就到了铁路线近旁。从板桥过津浦铁路,提前通过关系打点,趁天黑躲过维持会(我们称他“鬼辫子”)的把守,过了铁路来到灵璧县境,在荆举、楚苏堆驻扎两年。直至日本投降。打仗中,我的右大脚趾受了点皮肉伤。”
老人记得当时的部队番号是鲁苏豫皖第五战区苏北挺进队第33师第3 团3营3连(第二次走访时老人说是1营2连),师长段海洲,河北保定安平县人;第3团团长‘张大傻’(老人还说是李丙军),第1团团长郑保华,老人是连部通讯兵。后部队改编先后编入暂一军和97军,老人已经记不得军长的姓名了。
老人还记得当兵时,每位士兵一年一套棉衣一套单衣(上衣、裤子、帽子),不发鞋子和被子,偶尔发点薪水。军装是瓦灰色的,机械缝制。入伍时,一人一个大氅,做被子。日本投降,部队不论官与兵每人发一张25元的关金券。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景福厌倦了军旅生活,回到家乡。
1947年底,家乡解放,成立了泉阳县,县长宁之祥(注:后到安徽省颍上县当县长,再后来受处理任水利局局长,再后来又成了水利局一般工作人员)。县下设区,张景福老人到胡集区任区部通讯员,区长李银锁(山西太行山区人,后来曾任凤台、亳县县委书记,阜阳地区专员),一个胡集区下辖16个小乡,每个乡只有三名正式工作人员(乡长、乡指导员、乡财粮),每名工作人员每月给180斤粮食作为口粮和工资,一半入伙食,一半作开支。胡集区部最初设在程寨村,就在张景福家老宅院内办公。
1949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恢复原省区建制的精神,撤销泉阳县,所辖各区分别划归其原县建制。10月,张景福调任扎扒集乡指导员。
1951年又回到胡集区任青年书记,扩军时期分管伙食,期间曾到合肥学习培训三个半月。
1953年,调到临泉县民政局,旋即又到阜阳生产救灾指挥部工作。
1954年,张老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曾任生产队干部,计分员等。
张景福老人一生谨言慎行,为人厚道,乐善好施,不追求名利,历次运动未受到过冲击。天堂里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愿老兵一路走好!
(文/持爱走天源)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