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专家吕耀东(新华网 薛天依 摄)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薛天依、陈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二战加害国日本而言,今年是日本正视历史、反省历史的机遇之年,但是,安倍政权和日本右翼的一系列“小动作”却在释放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信号,公然挑战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
安倍政权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有何原因和意图?日本国内对安倍晋三将于今年夏天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的民意如何?近日,新华网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
吕耀东研究员认为,安倍之所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开倒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安倍本人错误的历史观。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曾任伪满洲国工业部部长、日本军需省副大臣,是漏网的二战甲级战犯。岸信介的历史观对安倍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安倍出任日本首相,安倍个人的历史修正主义就开始转化为日本的国家行为。二是日本社会存在一股右倾思潮。在日本的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有一股社会力量支持“自由史观”、“皇国史观”,主张历史是未定论的,日本是否是侵略国应当交给学术界讨论。
关于日本国内对安倍晋三的历史修正主义的民意问题,吕耀东研究员认为,日本国内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基本上是对半的。他说,日本国内一部分民众认为日本应该就历史问题“道歉”,但也有部分民众认为不应重复“道歉”。日本之所以存在反对“道歉”的声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战后的和平主义不断淡化和否定“侵略”的思潮进一步扩大,二是包括历史教育问题在内,日本政客对民众进行误导。在认为不应重复“道歉”的日本民众中,不少人对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国家要求日本“道歉”的根据存在误解。日本文部省审定的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内阁成员等政客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都是在用行动否认“村山谈话”及“河野谈话”,这是国际社会要求日本“道歉”的重要原因,但是许多日本民众对此并不了解。
吕耀东研究员指出,安倍的言论本身是非常矛盾的。在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的会议上,安倍在发言中提到了“反省”,但没有告诉听众他在“反省”什么。他27日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中,虽就第二次世界期间日本所造成的伤害表示“懊悔”,但却拒绝就慰安妇问题明确道歉。安倍29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一方面声称日本在二战结束后怀着对战争“深切的自责”重新起步,但另一方面却刻意避提“道歉”二字。吕耀东研究员说,安倍访美期间参观了位于华盛顿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此举显然选错了道歉的对象。如果安倍真的有意反省历史,难道不应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中国人民反省道歉吗?
“村山谈话”及“河野谈话”构成了日本战后对侵略战争反省的根基,是历届日本内阁历史认识的试金石。吕耀东研究员认为,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含糊其辞,以及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小动作,其实是在为其今年夏天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试水”。安倍发表所谓战后70周年“谈话”的目的,并不是要在这个时间点对日本的侵略历史加以反省,使日本获得亚洲邻国的接纳、重回国际社会,而是妄图否定日本的侵略历史,对早有定论的侵略事实进行洗白和翻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