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以史为鉴 > 内容正文

高调纪念抗战胜利意义非凡
来源:《三湘都市报》   2015-05-14 11:02:02

  【核心观点】 高调纪念那场战争,不仅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更多的是为了警示。

  5月13日,国务院下发通知: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详见本报A05版)

  70年前的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第二天,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1946年开始,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解放后,中央政府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据悉,今年的9月3日除全国放假外,还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多国元首将观礼阅兵式。

  如此高调的抗战纪念活动,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其意义自是非同小可。昭示的不仅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更是为了警示。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诸多问题而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全民狂欢,目的就是让抗战胜利日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警示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让惨痛的教训一代代传承下去。尤其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有所抬头并在他国支持下蠢蠢欲动的情形下,警惕其军国主义幽灵的复活,全体国民自当警钟长鸣。

  “八年烽火起芦沟,一纸降书落芷江。”70年前,中华民族通过8年的浴血抗战,终于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华者打得彻底丧失斗志,只有选择投降。芷江受降,是中国抗日军民最扬眉吐气的时刻,诚如蒋中正题芷江受降坊匾额所云,“震古烁今”,彪炳青史。胜利来之不易,来之不易的胜利又让中国人民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是故,解放后的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强国强军的道路,在现代化建设方面高歌猛进。今日之中国,已不同于昔日的中国,高调纪念的另一层含义,正如媒体评论员说言: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欧洲北非战场是二战平行的两大战场,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不容忽视。中国不再做二战“沉默的战胜国”,而要积极参与全球性的二战话语构建,打破西方社会对二战论述的话语垄断。

  在几天前举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庆典上,普京肯定了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贡献。普京表示,即使过了70年,历史仍然值得警醒,不能忘记。这话,是说给中俄两国人民听的,因为中俄两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为赢得胜利,付出了牺牲2700万人的惨重代价。也是说给某些国家听的,因为一方面是军国主义的幽灵在游荡,一方面是某些国家为一己之私利,好了伤疤忘了痛,纵容和放任军国主义的复活乃至猖獗。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让我们来一场全民狂欢吧!

  ■本报评论员 吴晓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