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正义之胜】法肯豪森将军:世人所不知的“另一个拉贝”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15-05-16 10:40:09

位于小城拿骚的法肯豪森将军墓地

  新华报业网讯“法肯豪森将军对中国的贡献,可以说是另一个拉贝,但这些年来,他几乎被尘封,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他的墓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赵剑阳的微信,让新华报业“正义之胜”柏林—诺曼底采访组的第一站便选择了位于德国西部偏僻山区的拿骚小城,去探访这样一位对中国人民满怀情感、给予过真诚帮助的德国将军的人生轨迹。

  将军静卧于美丽墓园的一角

  拿骚,一座优美而僻静的山间小城。古老的街道、斜顶的小屋、灵动的雕塑、五彩的鲜花,掩映在山青草碧、蓝天白云之下,可以说每换一个角度,都能变幻出一幅不同的油画。法肯豪森将军便长眠于这座小城的公共墓园里。

  北京时间5月5日下午,记者一行按照预约的时间找到墓园,原本明朗的天空忽然飘起了极细的微雨。

  这是一座堪称花园的墓园。推开铁栅小门,是各式各样形状优美的石碑,每座碑前都布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在这里,记者碰到了正在墓地的殡葬管理员门·拉特先生,一位胖胖的德国中年男子。

  “请问法肯豪森将军墓在哪里?”面对记者的询问,门·拉特先生翻开手头的墓园地图仔细寻找后表示,可以带记者前往墓地。穿过主墓区,绕过一个“十字架”形的一战二战纪念碑,记者来到墓园最东部围挡边的一角,记者看到了刻有法肯豪森将军名字的墓碑,这里便是将军1966年过世后静卧的地方了。

  与前面的繁花围绕、墓碑比邻的普通墓区相比,将军墓独处一方,墓碑为1.4米长、 1.2米高,上面已经布满青苔。一圈绿色灌木合围中,只有一盆黄色与紫色夹杂的蝴蝶兰,显然落寞而清高。

  门·拉特先生坦言,他对这位将军并不了解,平时也几乎没有什么人来祭奠他。他建议记者去找拿骚市市长,“法肯豪森的故事,他肯定知道。”

拿骚市长文·彻尔先生及其岳父顺罗克老先生接受新华报业正义之胜记者采访。

  抗日战争中不遗余力帮助中国

  法肯豪森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与中国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缘?幸运的是,记者之前已经预约到拿骚市长文·彻尔先生一小时的采访时间。于是,采访组一行马不停蹄赶到了市政厅。

  踩着木质楼梯,来到一座古旧老楼的二楼会议室,白发苍苍的市长文·彻尔先笑盈盈地用中文欢迎记者一行:“你好!”会议室里,另一位年纪更长的老人也站起来迎接采访组一行——他,是市长特别邀请来接受我们采访的84岁的老岳父卡尔·海因兹·顺罗克,而他曾经与晚年的法肯豪森将军做了4年邻居!

  顺罗克老先生告诉记者,将军并不是拿骚当地人,他1878年生于德国北部鄂尔敦堡城一个皇家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家中男性都是军人的他毫无悬念地报考了军官学校,19岁毕业时,被分到德国第91军团任陆军少尉。在1930年退休后,他到中国担任了蒋介石的德国军事总顾问。

  记者了解到,1935年8月20日,根据其以前多年驻日经验,以及对日本陆军的深入研究,法肯豪森拟就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对两年后爆发的中日战争大致走向有相当准确的判断,并起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他认为,“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迫切者,当数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细。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心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法迟延其实现……”

拿骚市长文·彻尔先生在接受采访

  抗战期间,法肯豪森主持了长江江阴要塞的布防,以及淞沪线、吴福线、澄阴线的构筑。他在中德军工间的合作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极力介绍于中国最有利益而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物品及列定公平的价格。”抗战前两年,中德进入合作高潮期,国民党中央军队渐趋德式化。日本人深知中国战斗力日增,日本政府屡次劝说德国当局解散驻华顾问团,终止对华武器贸易均未能成功。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立派法肯豪森北上赴保定协助华北军事当局筹划有效的抵抗。八一三抗战中,德式样板师第87、88、36师,全部投入战斗,由德籍顾问所指导的国军部队训练有素,重创日军。虽然当时希特勒严令禁止德籍顾问参加前线工作,但法肯豪森认为责无旁贷,亲赴上海协助部署防卫。

  1937年纳粹德国正式与日本结盟,纳粹德国为了向日本表示善意,承认了日本在中国的傀儡伪满洲国,并撤回德国对中国支援,强迫法肯豪森辞去顾问职务。法肯豪森不愿在中国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中国,一度打算放弃德国公民权,留在中国。但在纳粹德国的压力下,1938年7月8日,法肯豪森在广州挥泪登船,但许诺绝不会向日本方面透露任何有关中国的军事机密。

  回国之初,他拒绝接受任何工作,免费当起了中国的抗战宣传员,直到希特勒命令德国预备役军人复役为止。1940年法肯豪森被任命为比利时总督,而在这里,他又开启了另一段与中国人有关的故事。

法肯豪森将军长眠的墓园

  他成就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这一段故事,是陪同记者的翻译、德国华人马红文讲述的。20多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马红文对二战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不少中国人都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该片塑造了一个“女辛德勒”式的巾帼英雄形象,在二战期间营救了近百名反纳粹的比利时人,她的原型人物是祖籍江苏宜兴的钱秀玲。而她之所以能够成功营救,离不开法肯豪森的帮助。

  1940年5月,德军占领比利时。在钱秀玲所居住的艾海德姆镇,一个参加抵抗活动的青年罗杰,冒着生命危险埋下地雷,炸毁了德军铁路。事情败露后,罗杰被抓,并被判了绞刑。当时负责管理比利时地区的德国军事总督法肯豪森将军是钱秀玲堂兄的挚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钱秀玲前去向他求情,这一举动最终令罗杰免于绞刑。也是这一次的成功解救,让比利时人开始知道了钱秀玲的名字。

  1944年6月,钱秀玲再次面见法肯豪森,而这一次她要救的是艾克兴的97名市民。最终,这名德国军官同意免去这些艾克兴人的死罪,转而将他们送入德国集中营。战后,大多数人活着回到比利时。

  在马红文看来,“女辛德勒”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除了法肯豪森对生命的悲悯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将军浓浓的中国情结”。

新华报业正义之胜记者在小城拿骚采访中

  他是中国粉丝、中国通、中国迷

  “他是中国粉丝、中国通、中国迷!“说起对法肯豪森的印象,顺罗克老先生脱口而出。

  不过,老人转而坦言,“其实,在将军在世时,我们根本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常常会在门口相遇。“在他的印象中,这位将军”个子很高、头发很少,喜欢穿军服,每次出来都是一丝不苟,非常严谨。”

  但是在法肯豪森去世之后,将军的遗孀与顺罗克的妻子成为了好友,并时常邀请顺罗克夫妇去家中作客。“我们听到了许多将军的故事。我亲眼看到在他硕大的书房里,摆着数以千计的中文书籍!”

  “他是个低调而富有才华的人。”老人告诉记者,法肯豪森晚年专门挑选了偏僻的拿骚作为居住地,就是想过一种深居简出的生活。

  作为卡尔·弗里德里希·歌德勒和陆军元帅埃尔温·冯·维茨莱本两个反希特勒的同谋者的亲密朋友,当年离开中国回国后,法肯豪森很快开始憎恶希特勒与纳粹政权,并开始支持维茨莱本计划的军事政变。1944年7月20日政变失败后,法肯豪森就从一个集中营被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直至1945年被盟国还以自由之身。

  法肯豪森在1948年被送往比利时受审,并在1951年3月被控驱逐25000名犹太人以及处死比利时俘虏,并被判处12年苦役。然而,他却在被判决3个星期之后无罪释放,因为有压倒性的证据证明法肯豪森曾尽力挽救犹太人和比利时人。

  1966年7月31日,88岁的法肯豪森在拿骚悄然过世。而在当地,很多人很多年都不知晓这位将军的存在。直至去年,中国作家协会来到拿骚寻访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地一些人才开始了解他的故事。拿骚市长文·彻尔先生对记者说,“他虽在纳粹营中,但他是一位正人君子。我知道他十分热爱中国,我为他骄傲!”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杭春燕 徐媛园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郎从柳 万程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