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日本人的战争观支离破碎 来自于不敢面对真相的教育
来源:看看新闻网   2015-05-27 10:03:29

  日本的大多数民众,一面认为战争悲惨,一面又对某些战争的胜利感到自豪,这样支离破碎的态度,恰恰来自于不敢面对真相的教育。

  简单来说,普通日本人的战争观,可以分为三种。

  其一是“悲惨的战争观”。

  受过学校教育的几乎所有日本年轻人都会说“战争是一种罪恶”,“绝对再不能重演战争的悲剧”。

  此观点从表面看无懈可击,但从教科书内容上可发现,此种悲惨的认识不过是来自于自己国家在战争中的“被害”体验。

  题材也千篇一律,如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体验、冲绳战役的悲惨史实,或是1945年3月美军对东京的大轰炸等。

  每年的8月15日战败(国家报道都称之为“终战”,以遮掩失败的耻辱)纪念前后,日本首相总要到广岛等被害地去悼念战争的牺牲者,提起310万这个数字。

  无疑,这只是日本国民的死亡统计,至于侵略国的加害责任和给他国国民造成的死亡,给他国国民带来的悲惨遭遇,日本年轻人知道的并不多,也并不大关心。对他们来说,“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并不是什么谈论悲惨的主题

  其二是“值得自豪、骄傲的战争观”。

  日本的大多数民众,一面认为某些战争悲惨,一面又对某些战争的胜利感到自豪,这就是对甲午、日俄战争的认识。

  因为在这两场战争中,日本打的是胜仗

  甲午战争打败了大清帝国,改变了东亚几千年来的华夷秩序,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的霸主;日俄战争则打败了具有世界最强陆军的俄国,使日本在战后能跻身于列强行列。

  对日本人来说,这两场战争带给他们的自豪、骄傲完全掩盖了战争的悲惨

  并且从得失的对比上,日本人也很难意识到什么叫悲惨。

  甲午战争中,日军付出的代价不过为战斗死亡者1500人(死亡总数约1万人,其中85%为病死),却得到了相当于3年国家预算的战争赔款和新领土台湾。

  而在日俄战争的记忆中,作为大国的荣光,其地位也足以能覆盖住“10万英灵”。此时此刻,本应该成为悲惨记忆的战争,却成为日本民族的骄傲

  其三是“不自觉、不知道的战争史观”。

  这指的是近代日本对琉球王国的吞并。这是一场侵略战争,消灭了一个有几百年历史和国际交往的主权国家,

  可是日本的教科书却称其为“琉球处分”。

  “处分”之语意在把这场国际纷争缩小为家庭间的口角,结果由家长出面“处分”了某一肇事的弟兄。

  现在“琉球处分”作为高考必知的最重要单词之一,以黑体字形式出现于所有日本教科书中。

  “处分”这词语并不是谁人的捏造,最早出现于日本合并琉球时的政府外交文档中,当时不过是一种蒙骗世界舆论的外交手段。将这种外交辞令不加解释地搬入教科书又赋予了其重要地位,可谓教科书检定者的“杰作”。

  事到如今,除了一部分琉球本土人外,已不会再有日本人把琉球的悲剧视为战争,也绝不容许任何人对此“固有领土”问题插手、置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