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2年6月7日,观众在旧金山美国华人历史学会观看名为“凤凰之翼”的图片展,展览着重展出了有关何凤山营救犹太人历史的图片。)
目的地:上海
时间:1939年2月9日
签发人:总领事何凤山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张普通的前往中国的签证,然而它对曾经生活在纳粹统治下的犹太人来说,却闪耀着生命的曙光。它也牵出了有“中国辛德勒”之称的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拯救成千上万犹太人生命的历史。
在维也纳市中心,何凤山曾经工作过的领事馆现已被改建为一座酒店。酒店的墙壁上,新装有一块牌匾,中国与以色列在这里共同用中、英、德三种文字纪念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义举。
(图为中国驻奥地利大使赵彬和以色列驻奥地利大使以及何曼礼女士。)
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日前从美国赴维也纳参加有关何凤山先生的纪念活动,并下榻于这家酒店,记者有幸在这里与她面聊。
(图为何曼礼女士在活动仪式上致辞。)
【上海签证=犹太人的生命签证】
何女士告诉记者,在德奥合并后,纳粹开始变本加厉地迫害奥地利的犹太人。何凤山在回顾当时情形时说,“德奥合并后,希魔迫害犹太人的气焰日益高涨,于是有美国的教会与慈善机构极力拯救犹太人。我与这些机关秘密联系,凡可尽力之处无不尽力,不知救活了多少犹太人。”
何曼礼十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当年拿到上海签证的犹太幸存者。在找到的幸存者中,有一名当年17岁的犹太青年艾瑞克·歌德斯堡,他为了和家人逃离奥地利,在数月内奔走了几十个外国领事馆,在走投无路时,中国的签证官(估计是何凤山)告诉他,用中国签发的上海签证可以逃离奥地利。于是他为他们一家成功地向中国领事馆申请到了20份签证,并用此签证救出了被捕的父亲,并最终前往上海。
中国领事馆发放上海签证的消息在当地越传越广,中国领事馆门前也排满了等候签证的犹太人。拿到中国签证逃离,成为了那时奥地利犹太人逃离纳粹迫害最大的希望。
根据何曼礼的调查,他的父亲不仅帮助大量犹太人逃离奥地利,还通过签发上海签证使得上海作为犹太人避难所的名声得以广泛传播,很多其他国家的犹太人也想尽办法逃往上海。
(图为上海犹太纪念馆内展品。)
【“中国辛德勒”究竟救下多少人】
然而,何凤山和他的同事究竟在此期间发放了多少签证给犹太人?何曼礼说,这恐怕很难弄清,因为不像辛德勒,他的父亲没有他所拯救的犹太人的名单。
何曼礼不得不通过一些幸存者的签证号来推测父亲曾拯救了多少犹太人。
“(我找到的一份)1938年6月20日的签证,就已经是200多号了,而7月的一份签证是1100多号,”她告诉记者,“还有两个同一天签发的签证,两个号码之间相差100位,一天至少发了一百个签证,但现在无法确切知道有多少签证。”
何曼礼现在只能从找到的证据保守推断,在维也纳工作的两年间,何凤山和他唯一的一位中国同事平均每月签发了大概500个签证。
(图为2004年2月19日,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在耶路撒冷为“何凤山义举纪念牌”揭幕。)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大量发放给犹太人签证,何凤山顶着很大的压力和风险。纳粹当局以领事馆所在的房产所有权属于犹太人为由,没收了房产。而当时在抗战时期,国内以经费紧张为由拒绝为领事馆迁址而拨款,何凤山不得不自掏腰包另租下一间小公寓,继续他的人道主义事业。 此外,他的上级由于担心大量发放签证给犹太人会引来外交上的负面影响,要求他立即停止此行为,但何凤山不为所动,最终他因此遭到了记过处分。
【英雄不留名】
由于何凤山在世时,很少宣扬自己拯救犹太人的故事,甚至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中,也只有只言片语的记录,平时对家人也鲜有提起。这给人们还原他的事迹带来了很多困难。
父亲去世后,何曼礼才开始凭着儿时父亲给自己讲的故事和回忆录中的线索,开始了漫长的调查历程。通过不懈努力,她找到了一些生还者,这段历史才逐渐浮出水面。
为什么何凤山没有太多讲述自己的事迹?何曼礼告诉记者:“如果你认识我的父亲,你不会对他的行为感到意外。”
在女儿眼中,父亲是一个正直、有信念、有性格的人,而且很有同情心。他自己也曾说过:“看到犹太人的厄运,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站在人道立场上,帮助他们也是应当的。”
“如果一切在他眼中都是应该做的、很自然的事情,那就不会被特别提起,”何曼礼说。
当年在奥地利外交界,何凤山十分活跃,他运用流利的德语,在奥地利大力宣传中国的抗日运动,并且在奥地利国会和日本官员展开辩论。
2000年7月,以色列政府为纪念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义举,授予他“国际正义人士”的称号。联合国也多次举办活动纪念他。(记者:刘向、王腾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