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另类南渡:二战中的流亡政府
来源:光明网   2015-05-28 09:19:06

  论流亡政府出现的集中程度,无疑以二战为最,许多国家的合法政府被迫播迁至外。这些政权在英美盟国的支持下继续作战,终于挨到了反败为胜;但也有部分政府因大国政治的拨弄,未能延续法统。战后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同样与一些流亡政权相联,构成其“建国大业”的重要篇章。

  作者:刘怡

  《奥本海国际法》并未收录与“流亡政府”(government-in-exile)直接对应的条目。从法理上看,这一概念不涉及一国的国际人格的变动,而是要考察当该国的主权,尤其是领土主权因某种原因被剥夺后,是否应当承认一个暂时栖身于外国领土、并对被剥夺国的政权提出要求的政治团体为该国的合法代表机关。国际法专家斯特凡·塔尔蒙(stefantalmon)在其著作《国际法中的政府承认》里归纳了界定流亡政府的四项通行标准:一、该国家本身必须是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的存在;二、在暂时无法对母国领土实施有效统治的前提下,自称为流亡政府者必须显示它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既有的法统;三、流亡政府应具备独立性,而非驻在国或任一其他国家政府的附庸;四、必须确认该国原政府的运作已经因违背国际法的行为(如遭受入侵)而被中断或破坏。

  排除古代史上的流亡朝廷不论(因其与现代国际法的主体在性质上差异甚大),单看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的情形,以查理二世为首的英格兰流亡枢密院或可称为最早的流亡政府。这一政权不承认克伦威尔领导的共和国政府的合法性,在欧洲大陆辗转多年,最终于1660年成功复辟。而要论流亡政府出现的集中程度,无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最——轴心国一度控制了欧亚大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迫使许多国家的合法政府播迁至外。这些政权在英美盟国的支持下继续对敌作战,终于挨到了反败为胜的时刻;但也有部分政府因为大国政治的拨弄,未能延续其法统。战后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同样与一些流亡政权相联,构成其“建国大业”的重要篇章。

  播迁的抵抗者

  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政权无疑是大战期间最著名的流亡政府,但这一政权恰恰也是性质上最为暧昧的。尽管1940年6月的法德停战协定极大地损害了法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在当年7月,国会两院的确批准了这一协定,并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修改宪法、奉贝当为“法兰西国家元首”(chefdel'tatfrankgais)的决议。换言之,贝当的维希政权固然令人反感,但它在程序上的确无懈可击,并且继续得到美苏等大国的外交承认。反之,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已经辞去了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既无合法身份、又无一兵一卒。虽然英国政府认定法国对德媾和违反了《英法互助条约》、据此拒绝承认贝当政权,但他们对势单力薄的“自由法国”运动同样缺少兴趣。

  戴高乐只能通过两种途径来积累正当色彩:首先,吸纳愿意继续对德作战的抵抗者,形成实际的交战团体,据此争取英美盟国的承认;其次,寻求法属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地区长官以及驻军的支持,瓦解维希政权的外围势力。前一项努力最初收效甚微: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的十四万法国军队里,只有三千人选择加入戴高乐的团体,其他人宁可在解除武装后返回维希政权控制区;转移到埃及和英国的法国舰队同意维持中立,但只有九百余人选择继续对德作战。1940年9月,自由法国军队协助英国海军进攻法属西非首府达喀尔时,遭到了守军的激烈抵抗。后一项努力则取得了一定成果:到1940年8月底,除加蓬以外的整个法属赤道非洲和喀麦隆都宣誓效忠戴高乐,尽管这些地区位置偏远,但为盟军在北非的行动和自由法国军队的编练提供了帮助。活动于“自由区”(维希政权实际控制的法国南部)的左翼抵抗组织也和戴高乐建立了联系。1941年苏德开战后,苏联成为第二个承认戴高乐政权的大国。当年9月,“自由法国”运动组建了“法兰西民族委员会”(cnf),形成机构健全的流亡政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