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炯/插画
【编者按】
5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强调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当晚,3000多名日本各界人士出席大会。
由日本自民党总务长二阶俊博率领共3000余人的“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于5月20日至26日在华开展旅游交流活动;全团分成近80个团组,分别在中国多地参观游览,此次大会是该团唯一共同出席的活动。
这次中日友好交流大会被视为近年来中日两国民间交往的一次盛事,中日各界人士在大会上共同发表了呼吁两国加强民间交流合作、为中日世代友好携手努力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倡议书》。专家认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尤其在两国关系乍暖还寒之际,两国民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不过,今后两国关系能否平稳发展,还要看日本领导人能否同中方相向而行。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黄莹莹 发自北京
高洪(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民间交流的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日本政府对历史的认识问题以及两国领土争端问题,一度使两国官方交流受到较大影响,出现政冷经热甚至政冷经冷的情况。为了从民意的角度为政府间的关系夯实基础,双方都曾经举行过较大规模且较为密集的互访活动。这次三千人的访华团到访,也是对日本媒体关于中国的不当报道,以及日本对中国的民间感情出现下滑的一次修正。
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政府间虽有四个政治文件,但是这还不够。从根本上讲,国家关系的改善,两大民族之间的和解,取决于草根层面。这么多的日本民众,尤其是在旅游界、经济界有影响力的人来到中国,亲眼看一看中国,亲身体验一下中国,亲耳听一听中国领导人对发展两国关系的友好愿望,有利于改善日本民意,尤其是修正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如此大规模的代表团访华,本身就表明日本民间期待改善两国关系的大有人在,他们愿意采取友好、积极的态度和方式面对存在的问题。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中日各界人士共同发表呼吁两国加强民间交流合作、为中日世代友好携手努力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倡议书》,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习近平主席在23日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表示,鼓励两国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踊跃投身中日友好事业。年轻一代的日本人,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对过去的历史也不太了解,所以习主席特别强调青年交往,希望他们在接触和交往过程中了解历史,了解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若能以中日友好交流大会的举行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两国双向交流,开创国民大交流的新时代,那对推动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对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和立场,既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习主席向日本公众重申了对中日民间交流的期待,表达了发展两国关系的良好意愿,同时又不失原则地讲到了日本要正确看待历史,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信息已经很快地传到日本,在日本社会中会有一个扩大影响的过程,从长远看是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
在习主席的讲话中,也有一些过去我们没有听到过的内容。比如习主席引用了《论语》里的名句“德不孤,必有邻”,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当局能够真正有“德”,做到有信用,让战争受害国理解的话,那么将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邻国关系。地理位置上的邻国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是稳定的、友好的。前一段时期,由于日本方面的错误言行,令日本跟中国和韩国这两个邻国的关系都陷入了冰冻期,中国领导人提醒日方要有“德”,要履行正确的言论和行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真诚友好,以德为邻,两国关系才能有美好的前景。
周永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教授)
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表明中国政府希望改善中日关系的政策是一以贯之的,并指出中日按照两国之间的四个政治文件来执行,那么两国关系将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习主席提到,过去的历史不容掩盖和歪曲。历史问题是中日两国最重要的焦点矛盾之一,只有在正视历史的情况下,两国关系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主席出席这样一个大会,用意很明显,就是重视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推动中日两国人民关系的发展,通过人民间的关系发展,促进两国关系向更长远的关系发展。
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谈到了日本当年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也绝不允许任何势力美化和否定侵略战争,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定立场。美化侵略战争,试图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人只是一小撮右翼势力,是不得人心的,不仅中国和国际社会正义的人会反对,日本老百姓也是反对的。
这是一个非常高层次的大型民间访问交流团,是推动中日关系朝着逐步改善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中国领导人高规格的接见是对中日关系转暖的确定。但中日关系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两国民间交往难免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民众在政府和舆论的误导下,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的误解。习近平主席亲自出面开展公共外交,告诉日方“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这能够为两国关系改善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收到了二阶俊博转交的安倍的亲笔信。按照日本的外交礼仪,递送信件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外交手段和交往方式。从这一点上来看,安倍表现出愿意推动中日两国关系改善的,尤其是借三千人访问团这样一个机会,推动中日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热络。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安倍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还是具有我行我素的一面:一方面他要求和习近平主席会见,表示愿意推动日中关系的改善,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其所推行的右翼政策,他一个也不想改。
对于日本的交往,可以沿用把日本当局和普通民众区分开来的“两分法”。一方面要表现我们的诚意,来推动两国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毕竟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还很嚣张,实力也较为强大,时不时地兴风作浪,对他们的翻案及挑衅,必须予以坚决回击。推动中日关系发展,一方面需要日本领导人保持克制,不要挑战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底线;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好两国关系转暖的有利时机,不断扩大交往,在交往中进行沟通,在沟通中积累互信。
沈红辉(新华社驻东京记者)
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近日率三千人代表团访华,进一步巩固了去年开始回暖的中日关系。访华团23日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晚宴,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引起日本媒体高度关注。日本媒体分析认为,中国对日政策呈现出“对话加遏制”、“分化日本社会”的特点,虽然中日关系暖意渐浓,但仍面临不确定性。日本媒体认为,从习主席的演讲看,中国正在积极寻求改善中日关系,特别重视民间交流,但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仍高度戒备,敲打了安倍政府。
日本媒体报道称,中方接待代表团的规格超乎日方预期,习主席23日发表的演讲是由中方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应日方要求所做。中国领导人直接与日方旅游界三千人代表团对话实属罕见,这说明中方希望改善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并阻止日本对华投资和访华游客减少之势。日方也对中日关系改善表示欢迎,和安倍政府关系密切的《读卖新闻》援引日本政府人士的话称,安倍对二阶成功转交致习近平的亲笔信“感到非常高兴”,“两国近来相继启动高层次对话,日本政府希望这种趋势一直维持下去。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及中日关系,也是这种良好趋势的具体体现”。右翼媒体《产经新闻》也强调了安倍对二阶会见习主席感到高兴,并介绍称交流会时二阶屡次接到安倍的来电,突出安倍也重视改善中日关系的姿态。
但另一方面,日本媒体普遍注意到,中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仍在敲打安倍。《产经新闻》报道称,中方称赞访华团成员是“有正义和良识的日本人”,将日本政府和普通公众区别对待,以分化日本舆论。报道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指出,习主席到场演讲是为了直接强调中日关系恶化完全是由安倍政府造成的,“目的在于分化日本舆论,对安倍战后70周年讲话和修宪等进行牵制”。
日本舆论认为,代表团访华对中国而言有双重意义,一是中方款待的是民间访华团,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时,中国主张“责任在部分军国主义者身上,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中方此举和这种主张一脉相承,意在改善日本公众的对华感情;二是二阶是友华派,在安倍政府拥有影响力,中方希望通过二阶扮演“桥梁角色”,向安倍转达中方的立场。尽管此次代表团访华暖意浓浓,但日本国内并没有因此而兴起中日关系将迅速改善的乐观论,由于受到历史认识问题、南海问题等制约,中日关系仍面临不确定性。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