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以史为鉴 > 内容正文

他们为何被称为军神?
来源:历史松鼠会   2015-06-02 10:23:32

  刘伯承:眼睛手术72刀不用麻药,被称“军神”

  1916年春,刘伯承领川东护国军第一支队的部队对袁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袁军慌忙撤退。但当逃出城外的袁军,根据枪声判定护国军人数很少,便反扑。刘伯承带头冲锋,不幸遭敌人一颗子弹射中右眼眶,当场昏阙倒地。

  毛泽东与刘伯承。网络图

  后来,刘伯承很快被转移到一所教会医院治眼伤。德籍医生沃克看过刘伯承的眼伤后,决定对他施行全身麻醉的手术。

  此时刘伯承得知施用麻醉药,有可能影响大脑思维,坚决地向沃克医生提出,这次手术不用麻醉。

  沃克医生终于同意了刘伯承不用麻醉药物的请求。

  手术开始后,沃克医生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腐肉割去,然后将破碎的眼球挖掉,然后再将断裂的血管缝好……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刘伯承说:“你痛不过可以哼叫。”刘伯承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崭新的白垫单竟然被他抓破了。

  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刘伯承脸色苍白。他勉强地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我割了多少刀?”

  “72刀。”

  沃克失声喊道:“你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你堪称军神!”

  不久,沃克医生又给刘伯承的右眼安上了一只假眼球,他又重返战场。

  贺炳炎:没打麻药锯残右臂

  1935年12月,时任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长的贺炳炎,随贺龙、肖克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在云南瓦屋塘同敌人发生了一场激烈战斗,右臂不幸中弹打断。

  解放初期的独臂将军贺炳炎。网络图

  贺龙跑来看望并询问病情。卫生员告诉他,贺炳炎的整个右臂已被炸成了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

  贺彪医生为了保全贺炳炎的生命,要对其手术截肢。

  但当时医疗器材十分短缺,仅有的一些又刚被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运不回来。至于药品,更是稀缺,不但没有麻药,连消毒水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只好找来一把锯木头的旧锯子锯骨头,熬了一锅盐水消毒。

  开始手术时,贺炳炎还昏迷着,可进行到一半时,他疼醒了。当知道必须锯掉自己的右臂时,他毫无惧色地对几个害怕他乱动前来摁他的战士说:“都靠边。”又对医生说:“开始锯吧!”于是手术又开始了。可医生的手怎么也不敢使劲,生怕贺炳炎太疼。贺炳炎笑了笑:“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并把一条毛巾塞在嘴里。就是这样,贺炳炎完成了整个手术。手术前后共用了二小时十六分钟。

  后来,在长征路上的贺龙经常掏出用手帕包着的几块碎骨,眼含热泪无限深情地告诉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官兵们:“这就是贺炳炎右臂的骨头,硬是没有打麻药,用木锯锯下来的。我们共产党人,胜过关公一千倍!”

  余秋里:没打麻药锯残左臂

  1936年3月,红二、红六军团进入黔西北乌蒙山,开始了长征中最为艰难的乌蒙山回旋战。

  敌人在战斗打响后缩进了一道山沟,时任红六师第十八团政治委员的余秋里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抵抗。

  余秋里。网络图

  成本兴团长站起身来观察地形,选择进攻路线。突然,余秋里发现逃到对面山坡上的敌人已部署完毕,正准备着向我方阵地射击,他不顾一切地站起来,把成团长拉倒在地。话音未落,一排子弹射来,击中了余秋里的左臂。他简单包扎一下伤口,随战士们冲向沟底。

  正在这时,余秋里接到我军将撤出战斗,要求十八团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命令。就在他带领部队冲上山顶时,敌人一梭子机枪子弹打了过来,又打在他那已负伤的左臂上,喷涌的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衣衫。

  余秋里的伤势十分严重,左手腕关节,次骨、臂骨之间被击碎,左臂神经已坏死。

  由于连续作战、行军得不到治疗,伤口很快溃烂,并生了蛆。之后,与贺炳炎一样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只能用木锯将伤臂锯下。

  抗日战争时期,贺炳炎、余秋里这两位独臂将军,在八路军第三支队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人们亲切地称这两位一左一右的独臂将军为“一把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