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公开了《关东军化学部满洲第五一六部队留守名簿》其中包含这个部队414名成员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职责是培养化学武器的高级官员以及化学武器的研制,主要任务是进行野外的实战实验以及人体活体实验。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关东军化学部满洲第五一六部队留守名簿》中记载着该部队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原籍、兵种、级别等信息。
△《关东军化学部满洲第五一六部队留守名簿》内页
经过对名簿整理后发现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当时共有成员414人,其中将校级别军官13人部队长为少将军衔,人员构成级别相对较高体现了日本对生物化学武器研制、生产和使用的重视该名簿的发现将会为日本开展化学战的历史研究,提供坚实而有力的证据。
△《关东军化学部满洲第五一六部队留守名簿》内页
金成民介绍,这本名簿形成时间是1945年1月1日,战后藏于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转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研究人员在赴日进行跨国取证时发现后经沟通交涉,于2021年4月21日被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获得,在经过一年多的整理和研究后,于近日首次对外界公布。
侵华战争期间研制杀伤性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中国军民伤亡,关东军化学部1939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设立又称为“满洲第五一六部队”,下设五个部门分别负责毒气和毒剂的研究、实验与防护以及气象变化研究等工作。
△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遗址全貌
在侵华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曾公然违背国际公约进行芥子气、路易氏气、氯酸瓦斯等杀伤性化学武器的研制并且参加过南京、长沙、武汉历次的会战,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中国军民伤亡。
△淞沪会战中穿戴防毒面具的日军(图片来源: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的毒气实验室旧址
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还经常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合作进行人体活体实验,为掩盖罪行曾就地掩埋化学弹药,时隔58年致44人受毒气感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前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就已经收到撤退命令为了掩盖进行化学武器研发和实验的罪行他们摧毁了部队内的主体建筑,带走相关资料并将部分化学弹药就地掩埋或丢入附近的江河之中。
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某工地施工人员从地下挖出五个锈迹斑斑的金属桶事后经中日双方专家鉴定为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芥子气毒剂罐。
但当时不知真相的现场工人将这些铁桶被当作废品转卖给一小贩小贩切割时金属罐内毒剂外泄最终导致44人受到毒气感染,其中一人死亡。
由于芥子气属于糜烂性毒剂至今没有针对性的特效抗毒药物因此一旦被感染,无法治愈。此次事件中,受害者们的痛苦一直持续到今天,然而,他们仍未等来日本政府的道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