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二战”劳工: 日本侵华罪行的“活档案”
来源:大河网   2015-07-17 09:33:27

  日本在侵华期间,用各种非人的手段强制奴役中国劳工并造成数百万中国劳工死亡,这是日本侵华的重要罪行之一。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与研究,把日本侵略者的这些罪行搞清楚,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同时,对于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当前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情况下,尤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日本在战败撤退时,将所有档案资料几乎全部销毁,了解相关具体事实的主要对象是当年被奴役过的劳工。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奴役中国劳工问题长期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资料未得到及时的调查整理。而今“二战”结束已70年,现仍在世的当年的劳工也已风烛残年,这段时期的历史资料如不能及时抢救将会永远消失。因此,抢救这批历史资料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有鉴于此,我多次深入到河南省兰考县等“二战”劳工比较集中的地区,向50多名当事人及其家属收集第一手资料,以尽一个档案工作者的职责。

  从走访中得知,仅1943年农历八月初九,当时的考城县土山寨就有刘光山、田鸿奎、张永启等17人被抓走,连同周围村庄一次共计58人被日本侵略者强行抓到日本九州福冈县第三矿做苦工。

  这58名中国农民被抓到考城县后,在当时的考城县县城(今兰考县堌阳镇)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被日本兵押送到兰封县城(今兰考县县城)上火车。火车到徐州、济南之后又到青岛。在青岛,他们被换上中国军队的绿色军装,随即被押送到船上。当时同他们一块儿在青岛上船的中国被抓劳工共有299人。在船上,被抓的人每天吃的都是生玉米渣子。

  劳工们在船上经过13个昼夜的航行,到达了日本九州福冈县。下船后坐火车约半个小时到达第三矿。在第三矿,他们被分成3个中队,每个中队10个班,每班十几个人。从考城县抓去的58人都被编在第一中队。劳工们先学习了一个月的日语,期间一天两顿饭,每顿饭仅一个约50克重的小馍、小半碗大米汤和小半碗白萝卜缨子汤。说是汤,其实跟水差不多,大米少得能数得过来,隔着汤能看到碗底。因为吃不饱,每天上操时都有不少人昏倒在地。

  学习日语结束后,他们开始下到第三矿的煤窑做苦工。劳工们不仅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经常遭受毒打。一旦有病,就不给饭吃。这种非人的生活,一直延续到日本投降才结束。

  1945年8月,当劳工们得知日本投降后,高兴得一夜没睡,把旗帜挂在住处及煤窑门口。平时奴役和压迫劳工的日本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日本投降后,大家在日本休息了3个月,大约在10月底,饱受屈辱的劳工们从福冈县坐上轮船,终于回到中国天津塘沽港,由护送的美国士兵将劳工交给了天津劳工协会。

  这些当年被奴役过的中国劳工都是安分守己的中国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活档案”,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日本奴役中国劳工这一罪恶历史,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这一段耻辱历史的了解,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