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以史为鉴 > 内容正文

厦门大学在日本神户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
来源:新华网日本频道   2015-09-10 15:46:11


  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发布专家问卷调查结果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陈贵富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

  参加发布会中方、日方人员

  新华网日本神户电(记者林远 马兴华)厦门大学、日本神户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9日在神户联合举行“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5年秋季预测发布会’”。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发布会上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的压力,但经济增长率有望实现7.0%的政策目标,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10%。比2014年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CPI预计上涨1.62%,通货膨胀率将维持低位稳定。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陈贵富在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发布了经济参考报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百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2015”的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国内外106位专家中,超过一半的专家认为中国能实现2015年年初制定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

  本次发布是CQMM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十九次发布,也是继去年在德国海德堡后第二次在海外进行的发布。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每年分两次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一次春季,一次秋季。2010年,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开始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合作,联合发布中国经济预测报告。

  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投资增速下滑、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的出口增长低迷以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降这些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42个百分点,几乎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季度累计增速。展望未来,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但是三产占GDP比重的提高;投资结构优化;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的进一步提高等经济结构调整的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新的增长动力与新的增长空间正在孕育之中。

  报告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快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是挖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力的关键。课题组基于生产函数法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表明, 2015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为6.91%的水平;在“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潜在增长率平均可维持在6.79%的水平。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未来两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国内制造业过剩产能以及房地产业过剩供给的压力,但是,对经济增长率的下行趋势却不应过度悲观,经济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的可能性依然非常低。

  课题组提出:1.在今后一段时期,投资的扩张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增长动力,但只有通过促进民间投资的扩张,才能确保投资效率的提高。2.如何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占比,提高金融部门的效率,来快速提高三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今后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能否确保一个稳定的潜在增长速度的关键问题。3.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实现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快速增长的根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