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十讲》节选九
抗日中国缘何出现一些“常胜将军”
在抗战中,遭遇史上最强外敌的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也出现了一些“常胜将军”,在对日作战中屡创奇迹。
抗日中国缘何出现一些“常胜将军”
例如举世瞩目的长沙会战。中国第九战区司令薛岳,率领中国官兵以“天炉战法”大破日军。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三战三捷,八年全面抗战,七年不失长沙这座文化城。中国守军守城信念岿然不动,而动摇的是日军。经历长沙惨败的日军王牌阿南惟己师团,所谓“不败之师”,在三次长沙会战过后,自承“动摇了一部官兵的必胜信念”。薛岳由此被誉为“抗日第一名将”。
还有印缅战役。我们知道,中国军人自两宋起,很少走出国门作战,而抗争时期,中国军队不仅远赴境外作战,而且远征军的战斗力超过不可一世的日军。
中国远征军1942年3月入缅,在4月中旬对日第一仗——仁安羌之战,即首创对以少胜多的战绩。中国远征军新38师孙立人师长率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救出近十倍于己的英国友军,轰动全球。后孙立人晋升军长,屡胜日军,成为“中国抗战击毙日军最多的军级将领”。
中国缅甸远征军打出了世界水平,东瓜保卫战,少将戴安澜率200师孤军奋战,以不足一万的兵力,抗击日军五万精锐。双方激战十余日,中国远征军毙伤日军5000余人,成功地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完成了阻击任务。最后,中国雄师以胜利的姿态撤出战场结束战斗。只此一战,中国军队即在盟军中确立威信。后来戴安澜在印缅战场屡立奇功,不幸战死沙场,在最后一战冲锋前,他喊出了一句气壮山河的口号,令汉魂熠熠生辉:
“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
中华军人的气魄,感动了中华,也感动了世界。美国国会授予总统罗斯福为戴安澜颁发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也由此成为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第一人。
对于打出威风、扬名海外的中国抗日军人,蒋介石曾如是评价——
“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这句评价也算是从精神的角度对“威武中国军人”给予诠释。
薛岳、孙立人、戴安澜,这些军官为什么能屡挫日军、成为“中华战神”?就是因为他们是“四有新人”:有精神、有灵魂、有文化、有胆识。他们文武兼备、既赋学养,又训练有素,其时已成为汉魂接力棒的新传人。
那么,这些“中华战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
主要是良好教育与精神培养的结果。薛岳、戴安澜少年时都受过正规的学堂教育,青年又进入民国最好的军校黄埔军校学习。而孙立人将军的起点更高,他是清华大学的理科高材生,毕业后留学美国,后忧国心切,投笔从戎。
黄埔军魂、孙中山校训,对这些“秀才军官”影响深远。这些“秀才军官”,从黄埔军校走上北伐战场又走到抗日战场。北洋军阀、日军将领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是“文人持剑”大时代的写照,一扫旧中国颓丧萎靡之气,创造了中国外战史的光辉岁月。
抗战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外战战斗力普遍看低。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军四星上将史迪威就认为:中国军队在对外征战中,“愚蠢胆怯”,且“乐衷守势”。而缅北一仗,令史迪威羞喜交加,一改对中国军队的偏见,不吝赞美之词,称戴安澜为“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第一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