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独家:2016年中美竞合博弈格局会否有变?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6-01-05 11:28:59

  《参考消息》1月4日报道 2015年的中美关系呈现鲜明的两面性特征。一方面,中美围绕南海、网络、美国升级与日菲军事同盟关系等问题的博弈更加全面、深刻,另一方面,两国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反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也更加务实和富有成效。一方面,美国舰机挑衅性巡弋南海被媒体渲染成两国走到军事摩擦边缘,另一方面,中美两军关系依然延续近年来热络、升温势头,两国战略关系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如此看来,中美合作、竞争、博弈并存的格局一时不会改变。这是中美关系的历史规律和客观现实共同决定的,是中美经济、战略、人文等各领域深度相互依赖的利益格局共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6年的中美关系仍将延续这一竞合博弈格局和两面性特征。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发展势头仍被普遍看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经济复苏强劲,但受国内问题和国际难题的影响,难以重现“一超独霸”的强势,国际影响力相对下滑。因此,中美总体力量对比拉近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中美两强与其他诸强力量差距拉大的趋势也没有改变。这意味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全面性、深刻性只增不减。如何登高望远、抓大控小,以高超的战略思维和精细的战略管控维持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成为2016年中美关系的首要任务。

  各方期待中美关系稳定

  从国内议程看,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第一个百年”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在新时期中国总体对外战略布局初步搭建之后,集中精力保持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保持政治社会总体稳定、保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必然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关切和重要任务,确保国际和周边环境和平、保持中美关系大局稳定由此变得更加重要;从美方看,2016年是奥巴马8年执政的收官之年,也是美国的大选之年。对奥巴马来说,中美关系究竟是走向冲突动荡还是和平发展,不仅攸关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其留下一份什么样的战略遗产。从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4天内两度约请习近平主席通话这一情节看,奥巴马也有期待中美关系在2016年稳中有进的强烈意愿。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形势整体低迷,国际恐怖主义形势异常严峻,全球热点问题此伏彼起,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地缘冲突、极端气候、治理失序等全球性问题愈发突出。国际社会期待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能携手带领各国复兴经济、打击恐怖、共塑秩序,应该说,国际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期待中美关系的稳定。

  但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已今非昔比,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多元,两国高层的政治意愿和国际社会的客观需求能否转化为中美关系的实际稳定,还取决于诸多因素和变量。南海、网络等热点问题虽暂时得到管控,但高烧不退、病根难除,随时还有引爆的风险,需要两国精心呵护,共同寻求破解之道,关键是不让分歧矛盾演变成摩擦冲突。

  两场选举成为影响变量

  除此之外,2016年的两场选举会否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稳定的变量,值得关注。一是年初的台湾地区“大选”。如果一个不放弃“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卷土重来,而又不断寻求来自美国的理解和支持,美国又基于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整体盘算同台湾新政府互通款曲,中美关系无疑会遭遇重大风波。美国对台政策何去何从,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从目前各种迹象看,美国朝野对此似颇有体认,表现相对谨慎。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一场选举是2016年美国大选。这场选举因共和党初选参选人数之多,因特朗普等非主流参选人异军突起,也因希拉里·克林顿有望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而备受关注。从美国过去几十年的选举规律看,少有一个党派连续执政12年的记录,如果希拉里最终胜出,意味着民主党至少执政12年,颇不寻常;再从美国仍是一个白种、清教、男性为价值主体的社会看,希拉里胜选意味着继黑人总统执政8年之后,女性总统首度主导美国政治,这将一定程度冲击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

  美国需处理好三大平衡

  由于美国大选变数颇多,初选结束之后才略见眉目,因此目前预测尚为时过早。但无论哪个党、哪个人上台执政,都必须面对美国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方向问题,具体而言,是如何处理三大平衡。一是实力与影响力的平衡。奥巴马集中精力拼经济,却部分丧失美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反恐等重大问题上的领导权。结果,美国实力虽在复苏,国际影响却在下滑。下届美国领导人势必要以已然恢复的实力为基础重振国际影响力。

  二是亚太与其他区域的平衡。毫无疑问,奥巴马将以亚太“再平衡”作为自己最大的外交遗产,但放眼全球,美国在欧洲、在中东则呈战略收缩态势。美国是继续紧盯亚太和国内经济,还是适度在欧洲、中东等其他区域加大投入?这是下届美国总统的谋士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三是威胁和挑战的平衡。很显然,美国朝野开始越来越将中国视作唯一能全方位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竞争对手,但挑战不等于威胁。从威胁角度看,极端伊斯兰主义、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是美国头号敌人,俄罗斯也是更紧迫的战略威胁。美国是基于长远挑战的角度构筑针对中国的全球大战略,还是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应对更紧迫的现实威胁?这正是当前美国对华战略辩论的核心话题。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选定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探索同美国一道构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既是基于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认识,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总体战略观的反映,更是一种后兴大国在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时代的战略自信和战略自觉。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探戈需要两个人来跳。新型大国关系的共同事业必须由中美两国来共同推动实现。(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