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时事时政 > 新闻报道 > 内容正文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今获捐淞沪会战中使用的大刀等文物
来源:央广网   2016-01-29 10:15:10

  央广网上海1月28日消息(记者周洪通讯员徐巍刘金凤)昨天天(1月28日),上海市宝山区举行“一·二八”淞沪抗战84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抗战音乐珍贵黑胶片展和“一·二八”淞沪抗战史研讨会,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纪念活动中,收藏家杨涌向淞沪馆捐赠抗战时期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上海百代唱片公司1934年出版的珍贵黑胶木唱片《毕业歌》,这是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第一部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歌。台胞白中琪向淞沪馆捐赠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第八十八师使用的大刀。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李栋樑,民革上海香山书画社社员、画家孙康生向淞沪馆捐赠由孙先生自己创作的油画《“一·二八”淞沪抗战》。

  “民族的呐喊,中华的强音”抗战音乐珍贵黑胶木唱片主题展同日开展。展出的84张抗战题材黑胶木唱片,绝大多数是首版或绝版唱片,存世很少,极为珍贵。这些唱片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投降期间,中华民族14年艰苦抗战,共同御侮的精神和斗志,同时也揭露和鞭挞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对中国现代音乐史来说,这14年是空前的“黄金时代”,全民抗战洪流为音乐家们提供了巨大的灵感源泉,它滋养了至少两代中国音乐家,包括聂耳、冼星海、田汉、任光、黄自、贺绿汀、吕骥、张曙、安娥、黎锦晖、麦新、孟波、张寒晖、何士德、孙慎、郑律成、刘雪庵、夏之秋、何安东等,他们担负起唤醒民众、鼓舞民众的文艺抗战使命。音乐家们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抗敌歌》《奋起救国》《渔光曲》《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等经典抗战歌曲,通过报刊杂志或唱片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激励着中国军民赴汤蹈火,英勇抗日。正如丰子恺在1938年写的《谈抗战歌曲》中所描述的那样“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

  当天下午,还召开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史研讨会,海峡两岸学者、文博专家余子道、唐培吉、张云、洪小夏、陆建松、张黎明、朱成山、刘维开、傅应川、周惠民、腾昕云等15位专家学者及有关职能部门,围绕“一·二八”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性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