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以史为鉴 > 内容正文

日本匿名学者谈中国军队改革
来源: 解放军报    2016-02-18 10:38:17

  解放军五大战区2月1日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军队改革进入新阶段。事实上,自从2014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军委召开改革工作会议,正式公开深化国防体制改革政策后,外界相关传闻和猜测一直不断。香港《亚太防务》杂志日前采访了一位来自日本的(匿名)中国军事问题学者,谈及他所关注的中国军队改革关键。

  记者:关于此次中国军队改革,外界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军区改战区,您对此有何观察?

  学者:设立战区,迄今外界都认为此举是要取代现有的大军区。但在中国军事体制中,对“军区”和“战区”都有标准定义。根据最新版本的解放军军语辞典,军区(也称大军区)定义是“按战略区域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为战略性战役军团。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下负责所属部队和单位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领导机构。下辖战斗部队、保障部队和省军区等,有的还辖卫戍区、警备区、院校等”。战区(全称为战略区)定义是“按战略任务划分的区域,按任务,分为主要战区与次要战区;按地理位置,分为陆上战区、海上战区等”。

  从上述定义可知,军区是军事组织,而战区是军事地理名词。两者在体制、理念指向上有所不同。

  记者:目前,中国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来龙去脉大体是怎样的?

  专家:首先,21世纪以来,解放军内部的改革声浪一直不断,2012年11月15日中共第十八届一中全会召开后,习近平主席在首次主持中央军委常务会议时正式表达推动军改决心,吹响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号角。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军队改革,对外有其所面对战略形势的客观压力,对内也有军队各级指战员的主观期待与愿景。所以,中国军队改革所依赖的推动力量,不尽然是上级指导或解放军本身资源,而是必须同时兼顾内外压力。军队改革必须配合中国社会脉动,更要与整个党政改革的政治工程同步,才能充分通过党政运作及军文协调,获得地方、中央各相关部委机关支持。

  从一开始,解放军就与中国整个党政机关共同合作,积极协调,并顺利将“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三项重点———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写入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政策文件之第15章中所列第55点到第57点。从整体政治体制来看,这是中共贯彻“以党领军”传统。

  2014年初,习近平亲自领导中央军委深化国防与改革领导小组,并在首度主持全体成员会议时要求军队高层依据党内决议加以落实。再观察深改小组于2015年7月14日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总体方案建议”,仍须在7月22日和29日分别先通过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再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才能定案。党内最高机制议决后,习近平于10月16日的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继续审议“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党内决议。由此可知,中共“党指挥枪”的原则确实屹立不摇。

  所以,2015年11月24日召开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对全军主要干部宣达政策,随即对外公开整个体制改革全貌时,实际上,整体改革架构都已定案。将当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发言内容,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参照2015年底中央军委向全军下发的“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意见”政策文件,不但立场一致,内容更是相当详尽。

  记者:想掌握军队改革全貌要做好哪些准备功夫?

  专家:在此必须强调解放军处理体制改革,确实有相当高的透明度,就前面两个例证来说,所有数据都是公开文件。若详读“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意见”内容,就会注意到解放军是以务实求是的态度面对改革议题。与其随媒体臆测,不如去拿这份文件,对比2013年“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两份白皮书,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五章内容,或许更有收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