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以史为鉴 > 内容正文

志愿者寻找抗战老兵为他们圆能圆之梦
来源:长春晚报评论   2014-10-23 10:16:15

  

  

  

志愿者寻找抗战老兵为他们圆能圆之梦

  11日,1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抗战老兵齐聚长春,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3周年和吉林黄埔老兵同学会。这些老兵大都90以上岁高龄,但他们精神矍铄、热爱生活,说起抗战时的往事,个个更是声音宏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吉林省有一个专门“寻找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这个协会共有7个人,目前已经找到健在的抗战老兵15人,他们的宗旨是帮助困难抗战老兵,记录中国军人抗战的历史,然后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提供给档案部门。

  学生的一篇征文让她开始关注抗战老兵

  缘起

  “我住着50多平方米的房子,没有私家车。”16日,记者在采访王文森时,她说自己在一所中学教语文,做“寻找抗战老兵”这样的事,缘于一个学生要参加的征文比赛。

  “当时这名学生说要写一篇《中国远征军离你有多远》的征文,问我应该怎么写。”王文森说,她开始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结果发现在长春有一个叫刘忠的老兵,曾经在中国国民革命军新一军(以下简称:新一军、新X军、第X军等)38师当兵。寻找到刘忠的那一年,他已经90岁,给刘忠在网上发资料的是营口一个名叫“梦回印缅”的网友。

  王文森了解到这名女网友刚大学毕业,曾专门来长春“采访”过刘忠。这个女孩还委托王文森为刘忠送去2400元捐款。

  王文森还了解到,刘忠曾经两次入印缅与日军作战,第一次被编入新一军38师,第二次被编入第五军,曾经走过最艰难的野人山。

  这是王文森第一次接触抗战老兵,她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那时起,她就希望能够为抗战老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此后,王文森又通过关爱抗战老兵QQ群,为刘忠募集了1500元钱,帮助刘忠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2014年春节过后,这位抗战老兵带着温暖与感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牢记抗战老兵愿望送其安葬远征出发地

  圆满

  “我们去看的第二位抗战老兵叫陈仔三,他是湖南人,当时已经97岁高龄。”2011年12月15日,王文森了解到,长春还有一位曾经服役于新一军30师的老兵,生活也很困难。王文森等志愿者通过慈善组织,为他募集到了3600元钱,同时送去奶粉等营养品。

  陈仔三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但是他有一个愿望,就是等他有一天去世能够安葬在云南,那是他和战友们到印缅抗战前出发的地方。

  2013年3月6日,陈仔三去世,王文森通过网络联系到云南的志愿者段国庆,段国庆又联系了昆明金陵公墓董事长李自铭,李自铭开发的公墓有免费为抗战老兵安葬的“远征园”。就这样,2013年的清明节,王文森和陈仔三的女儿将老人的骨灰送到了云南,圆了老人生前的梦。

  唯一长期受助抗战老兵现在双阳农村务农

  援助

  “去年2月,我们发现的第三位抗战老兵叫张树山,他后来一直在双阳农村务农。”王文森向记者介绍,张树山今年98岁,是一位叫韩战宇的邻居最早发现的。韩战宇通过网络结识了北京志愿者张然,张然又通过网络联系到了王文森,让王文森去帮助核实一下。

  2013年2月,王文森到双阳核实时了解到,张树山在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时,在青年军207师服役。当时他们使用的是美国援助的武器,要求使用武器者要懂英文。因张树山是伪满国高毕业,后在伪满吉林省医院做财务工作,所以张树山通过地下渠道来到西安参加培训,那个培训班当时叫黄埔战干团。之后,张树山从成都到昆明抵达印缅参加抗战。

  后来,张树山根据自己的意愿回到老家务农。王文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通过关爱抗战老兵网,定期为这名抗战老兵每个月捐助500元钱,直到现在。

  圆所有能找到的抗战老兵梦

  愿景

  这些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大多90岁以上,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志愿者就一个个帮助他们圆梦。

  “我们在长春找到一位叫雷生友的抗战老兵,他曾经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战役。”王文森介绍,在台儿庄战役中,雷生友曾经任机枪连长,在武汉战役中曾经任机枪营长。离开部队后,雷生友一直在火车站内做临时工,后来赶上机会,他办理了退休。

  雷生友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到台儿庄、南京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通过王文森等吉林籍志愿者的联系,慈善组织为这名抗战老兵圆了梦。今年“七七”前夕,雷生友坐上了长春开往北京—台儿庄—南京的火车。

  王文森今年发现的一位老兵是90岁的党丙杰,曾经在抗战第五战区第二军政仓库服役。王文森通过“互助抗战老兵论坛”的曹治邦得知情况后,不仅给老兵捐了款,还为他买了一个轮椅。

  2012年,王文森在看望安徽芜湖96岁的抗战老兵范成章时,范成章对王文森说:“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明年过生日的时候,你还能来吗?”王文森表示“一定会来”,王文森的这个承诺一直坚守到现在。

  对8345名军人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记忆

  原貌

  在南京陷落前,有8345名中国军人奋死战斗。尽管当时的硝烟早已飘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中国军人在抵御外辱所表现出的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以及他们崇高的民族气节,将为万世所景仰。

  “在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中,共有8345名中国军人与日军激战,他们宁死不屈,战后只幸存了83人。”2012年6月,王文森在湖南省常德市,找到了曾经参加过常德会战的抗战老兵吴淞。吴淞的战友曾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许多时候,他的心里都在默默地念着战友,在不断回忆着中国军人不受屈辱的精神。听到吴淞的讲述,王文森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逝去的将士,将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我们寻找抗战老兵的目的,就是想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这也是对我们子孙的一种交待。”王文森告诉记者,他们在长春一共有7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把工作闲下来的时间都用在了寻找、帮助抗战老兵上,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些老兵在有生之年都能够圆了自己的梦想。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