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尘封已久的邵阳市洛阳洞原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三喜临门,邵阳市双清区文物管理所、薪火抗战历史文物博物馆在此挂牌,并同时隆重举行抗战历史文物展览。长沙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后裔联谊会、邵阳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后裔联谊会、邵阳市知青文化研究会等数百人到场参观祝贺。邵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李兰君率协会副秘书长侯秋月、曾振华等参观了展览现场。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原设在长沙市。1938年11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驻邵阳县(今邵阳市)城东门外回栏街两路口曾家院子。博古(秦邦宪)、叶剑英、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等100多名党的优秀干部和领导人先后来到邵阳,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为掩护,从事抗日救亡革命活动。通讯处的工作由徐特立、王凌波等同志主持。
1939年8月初,国民党第九战区向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发出“湘中腹地,没有设办事处之必要,立即停止办公”的通令。由于国民党顽固派逼迫日甚,经请示中央后,通讯处于8月11日停止在邵阳办公。仅留下徐特立和王凌波分别以八路军驻湘代表和八路军总部秘书的名义坚持日常工作,其余人员分别介绍去桂林、重庆等地工作。同年10月,徐特立、王凌波二人离开邵阳,转移到衡阳,结束了通讯处在邵阳的工作。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邵阳的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史上却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革命前辈,教育后代,邵阳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11月14日公布“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修复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筹备小组”,对该“旧址”进行了初期维修。1988年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各界参观。1997年5月,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公布该“旧址”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开始,民革党员、邵阳市对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抗战文物收藏家李连荣先生主持的“邵阳市薪火抗战历史文物博物馆”正式入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我市这一省级文保单位增光添彩,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加了内涵。
据李连荣先生介绍,“邵阳薪火抗战历史文物博物馆”于 2016年6月经省市文物局同意,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注册,今天正式开馆。
李连荣先生2005年开始,便先后斥资编撰、出版了《民国人像图印花税票》一书,2015年,他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集邮专家游振杰老师共同编著了《印花税票与日本侵华》一书,印花税票见证了历史。李连荣五十多年来所收藏的抗战历史文物,有1936年的《救亡情报》《华北新报》《军民旬刊》《抗战文艺》《国难教育》《抗战特刊》《学生抗战》等抗战书籍报刊,有抗日将领佩戴的中正黄埔剑,飞虎队队员携带的飞虎剑;日军侵华军人使用的刀剑计30多把,有东北民主联军抗战勋章(朱德颁发)、抗日报国忠勇杀敌勋章、民族英雄奖章以及“还我河山,勿忘失地”纪念章,还有抗战胜利勋章、宝鼎勋章、云麾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等等800多枚;有抗战时期民国政府为筹集军费,发行了《民国人像图印花税票》及《抗战胜利邮票》,邮票税票总计2万多枚,还有雪峰山会战在洞口江口战壕里所搜集的国军子弹箱、手榴弹箱和子弹、手枪套、国军使用的收发电台报机等。这些文物通过薪火抗战历史文物博物馆的长期展览,更加完整、更加清晰、更加长久地展示在邵阳市民的面前。
在博物馆里,笔者见到了远道长沙赶来的长沙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后裔联谊会的客人,省政协原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原主委刘晓亲派哥哥到场祝贺并赠送了书法条幅和抗战纪念瓷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