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久唱不衰的抗战“神曲”
来源:解放军报   2017-07-24 11:36:45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这首出自贺绿汀之手的《游击队之歌》,旋律极易上口,歌词生动幽默,听一遍保管你就能唱出来,可谓抗战“神曲”。

  今天就来聊聊它背后的故事。

  1937年11月,32岁的音乐家贺绿汀,跟随演剧队奔赴八路军办事处临汾刘庄。当时,刘庄聚集了一大批有为青年学子,准备集训后奔赴延安和敌后游击区。

  这天,彭雪枫将军在作《抗日游击队》的战术报告。有人提问:“部队目前缺少衣粮枪炮,怎么开展游击战呢?”彭雪枫风趣地回答:“没有吃、没有穿,我们就去夺敌人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

  战士苦吗?真苦,吃不饱、穿不暖。战士难吗?真难,枪不够、炮不全。可这些苦难从彭将军口里说出来咋就这么灵动、乐观!

  犹如电光火石,贺绿汀思如泉涌,匆忙拿出纸笔开始填词谱曲。

  枪声人影化作动人的旋律,感情汹涌奔腾成跳动的音符。老乡家土炕上的油灯已经燃尽,贺绿汀一宿未眠,《游击队之歌》诞生了……

  一大早,贺绿汀兴冲冲地来到操场,向正在操练的学生兵们说道:“昨晚我写了一首新歌,大家想不想听?”热情高涨的学生们大声说好。只听这歌激越轻盈,很多学生不由自主跟着旋律哼唱起来。想到即将奔赴前线,杀敌卫国,学生们群情激昂,歌声响彻山谷。

  1938年春,在一次晚会上,贺绿汀指挥演剧队员再次演唱这首歌曲,很快就变成全场合唱。就这样,《游击队之歌》传遍了山西,传遍整个大后方。

  这首歌,为什么久唱不衰,终成“神曲”?

  歌曲旋律借鉴了英国《掷弹兵进行曲》,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曲调轻快、活泼。长短句结合的歌词朗朗上口,与全曲风格统一协调。

  更重要的是,人们从歌中唱出了希望与乐观。

  乐观的人们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们最乐观。枪支弹药跟不上,我们练成神枪手,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飞机大炮咱没有,我们练成“飞行军”,山高路远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依然被人们传唱着,上世纪90年代初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