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外交部长王毅谈印军越界:应老老实实地退出去
来源:北京时间   2017-07-25 14:09:23


资料图:王  毅

  外交部网站7月25日消息,当地时间2017年7月24日,王毅外长在曼谷就中印对峙事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就连印度的高官也公开表示,中国军人并未进入印度领土。也就是说,印方承认进入了中国领土。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老老实实地退出去。

  7月24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也曾表态:“我想提醒印方,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表态

  中方决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妥协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4日在谈到中印洞朗地区对峙事件时表示,此次事件责任完全在印方,中方决不会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做任何妥协。

  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印度时报》日前报道,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访问印度期间,与印方就中印洞朗地区对峙事件进行了讨论,称这是一个长期纠纷,领土纠纷应当和平解决,澳不愿看到中印冲突升级。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陆慷表示,中方注意到印度媒体有关报道。他说,澳方所讲的领土纠纷应和平解决这一原则是正确的,但我必须指出,这一说法不适用于当前洞朗地区的事态,因为事态发生地根本不存在领土争议。中印边界锡金段是双方共同承认并已被遵守了127年的已定边界,双方就此从来没有纠纷。此次事件的本质是印军非法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领土,其性质与以往双方在中印未定界地区的边境摩擦有本质区别。

  >>前提

  印军必须无条件撤出中国领土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27日至28日将访中国,参加金砖峰会之前的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由于多瓦尔据信是此次印军越过边界与解放军对峙的主要谋划者之一,印度媒体对他此行将与北京就解决边界危机进行谈判并取得成果抱有厚望。

  北京的态度一直坚定不移,那就是:印度边防人员撤回到边界线的印度一侧是中印双方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也就是说,在印度军队无条件撤出中国领土之前,中方不会与印度开展所谓“谈判”。印度上下都需要放弃幻想,多瓦尔访华不可能成为按照印度之前所希望方式解决两国军队对峙的“转机”。

  如果印方想让多瓦尔来北京“谈判”,那么他们一定会失望。如果印方想试探中方的底牌是什么,中方采取一切手段要求印度撤军的决心有多大,那么他们现在就应该很清楚:印度无条件撤军就是中国的底牌。中国政府要求印度撤军的决心来自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这个意志就是:我们决不能再丢失一寸中国的领土。

  印度方面现在需要放弃所有幻想。解放军正在不断向边界地区调动,如果印军不主动后撤,仁至义尽的中国不可能长时间不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解放军有充裕能力在边界地区采取印军阻止不了、新德里政府在政治上难以承受的行动。

  >>实力

  印军凭啥“与解放军一战”?

  中印军人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达月余,外界在关注与对比中印双方的军事装备等硬件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关注人这一在军事行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

  日前有消息称,对峙地区的印度官兵不断有病号被撤下来,“中国这边都是健壮的解放军小伙子,印度那边什么人都有,身体素质差多了,每天都有十来个人生病……”号称山地步兵数量世界第一的印度陆军难道是“样子货”?印度士兵招募与训练的水平到底如何?印军是否真的有实力与中国解放军掰手腕呢?

  兵员素质:印军多数山地师里的士兵年龄在26岁到40岁的占很高比例,其中不乏大批“胡子兵”。这些被称为“大胡子士官”的军人在印军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些人拥有比较优秀的军事技能,但年龄也偏大,与解放军年轻化的基层官兵相比,身体素质肯定有一定劣势。

  训练水平:在技能训练方面,中方士兵表现更优。特别是在最基本的射击科目上,中国士兵的素质明显高于印度。唯一的劣势是我们在青藏高原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平时在那里不能部署大量兵力,但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快速将兵力和装备投送到高原上去,这一点更是印度无法比拟的。

  后勤补给:高原作战,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于双方的后勤补给能力。这方面中国更是明显优于印度军队。中国军工能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补给。而印度陆军连最基本的弹药供应都很困难,大型弹药在战时甚至都坚持不了10天。

  >>野心

  印度在边境到底打什么算盘?

  在边界问题上,印度将自己装扮成受害者并不鲜见,洞朗事件不是印度第一次倒打一耙,更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是,如果仅仅将印度的言论理解为印方在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却未免低估了印度耍花招的能力与水平。印度在洞朗的军事挑衅活动以及近来的一系列言论根本就是一套精心编排的组合拳,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

  印度并不是不想和中国谈判,恰恰相反,印军现在摆出一副在洞朗长期坚守的姿态,就是为了再向中国讨到所希望的筹码后从高原撤军。唯一的问题就是印度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谈判结果?

  其实,这一结果很可能是印度在炮制洞朗事件之前就已经确定的行动目标。迟滞直至阻止中国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印度显然非常乐于看到这一目标的实现,但无论如何,印度都不可能凭借武力做到这一点,唯有通过制造摩擦引发两国的外交危机,印度才能设想中国会为了避免影响西南方向的战略稳定而终止至少是暂停原有计划。

  不论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最终后撤,还是双方经过协商而同时撤军,印度都有机会获得相当的实际利益。还需要看到,不管洞朗事件的结果如何,除非印度被打得鼻青脸肿或者没挨打就仓皇逃跑,印度都将获得一件并非额外的胜利品——利用洞朗事件,印度成功地阻止了中国和不丹的接近,将不丹更加严密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对印度来说,不丹的战略地位谈不上举足轻重,却是印度用以显摆自己南亚霸主地位的关键标志物,岂能轻易为中国所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