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从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开始,至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军队全线撤离上海战场止,历时三个月。
会战中,日军逐次增加兵力,最后投入战场的总兵力达到十个师团近三十万人,动用军舰三十艘,战机五百余架,坦克三百余辆。中国军队先后调集全国各地部队会集上海战场,投入总兵力达七十多个师七十余万人,舰艇四十多艘,战机二百五十架。
日军伤亡约四万人。
中国军队伤亡约二十五万人。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野心,为保存国家的经济实力,掩护国家进入战时体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淞沪会战也暴露出中国军队在战役策划、指挥、调度上的弱点,以及军队在作战素质、后勤供给与相互协调上的缺陷,特别是会战最后阶段的溃退,表明中国军队距离打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差距甚大,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的对日作战未来将更加残酷和艰苦。
关于这场会战的地点选择,史家众说纷纭。有说不该在中国经济中心引发战争,这样会严重损伤中国的战争实力;也有说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地区会战,是为了把日本的侵略战争从中国的北方引向东南地区,迫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不得不沿着中国特有的东低西高的地势艰难地仰攻。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忽视了一个前提:如果中日双方不在上海开战,日本就一定不会在上海登陆?
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一旦全面入侵中国,上海是必然的首战地点,因为上海不但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且距离中国的首都南京很近。
因此,无论是中国的被迫进行还是有意为之,淞沪战事从一开始就是无法避免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