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著名收藏家郑宝鸿接受新华社专访表示,二战时日本占领香港的3年零8个月,日军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香港投掷的炸弹数以千计,很难统计香港海底和地下究竟还有多少战时遗留的炸弹。
2月初,跑马地新华社香港分社驻地旁一个在建的酒店工地内,惊现一枚重2000磅、二战时美国制空投炸弹,成为香港历来发现的最大型的二战遗留炸弹。
2006年4月,曾有建筑工人在九龙长沙湾发现588枚战时遗留的手榴弹、迫击炮弹等;2008年,又有人在添马舰新政府总部及附近发现二战时的日军和英军遗留炸弹。
跑马地炸弹的出现,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思:二战时,侵华日军和盟军的交火,究竟给香港带来多少创伤,香港的海底和地下还有多少“隐形危机”?
根据史料记载,1941年12月,日军于夏威夷发动珍珠港突袭事件后,趁机从深圳进攻香港,新界、九龙及港岛区相继失守。
郑宝鸿说,日军占领港岛区时,经跑马地黄泥涌峡道下行可通往湾仔区,上行可通往中环,因此湾仔及跑马地一带不但成为英军及日军交战的场地,在香港沦陷期间,更是太平洋战区的重要战场,令此区饱受战火的洗礼。
“现在的司徒拔道、东山台,甚至到黄泥涌峡道,都是重点轰炸地区。”郑宝鸿说。
1941年12月25日,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宣布投降,日军随即在香港进行大规模破坏和日本化,滥杀无辜,强迫市民使用日文,严禁使用英文,更驱逐市民返回内地的老家。据了解,到1945年,香港的人口由1941年的160多万人锐减至约60万人。
郑宝鸿说,为破坏在湾仔的日军设施,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实施了轰炸。郑宝鸿估计,当年有过千枚炸弹投掷于香港各区,但因为战乱没有准确统计,因此难以估计目前在香港的地下和海底还有多少枚“隐形炸弹”。军事专家昭鸿早前表示,有数据显示,当年空投炸弹的命中率约七成,余下三成炸弹可能落入海中或没有启动。
郑宝鸿说,在过去20多年,他通过对明信片、旧照片和报纸等历史文献资料追寻香港历史真相,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编写的书刊,将香港的历史传承下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