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时事时政 > 新闻报道 > 内容正文

日本周日大选 安倍被揪住的三根小辫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4-12-12 10:22:32

  日本众议院大选将于本周日(12月14日)举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前曾放下豪言,如果其所在政党不能在此次大选中获得大多数席位,则视为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的否定,届时他将辞去首相一职。

  因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安倍极有可能以压倒性优势赢得此次大选,但“安倍经济学”被指出的种种弊端,却让安倍连任后的路并不被看好。主要包括民众工资不涨、经济进入衰退以及日元暴跌等三方面。

  “安倍坚持在日本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提前大选,说明他对‘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已经失去信心,坚持下去只会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明年选举情况会更糟。虽然安倍连任首相希望很大,但他在经济领域已经没什么新的招儿,学者们普遍不看好他的政策前景,安倍救不了日本经济。”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魏全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民众工资20年不涨

  “平均薪酬上涨2%,是15年来所没有的;奖金上涨7%,更是24年来所没有的。”这是安倍近日在日本街头拉选票时必喊的口号,他强调不能放弃彻底摆脱通货紧缩的最后机会,日本除了“安倍经济学”别无他路。

  安倍深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收入水平最能拉拢人心,但他的说法却遭到竞争党派的强烈反对:“涨工资的只是一部分企业,安倍在避重就轻。”

  而事实正如12月2日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国民的(剔除通胀因素的)实际工资增长已经连续第16个月同比出现下跌。

  魏全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大学生毕业时的薪酬是衡量日本工资水平的重要指标。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日本留学时,大学生就业的工资水平就差不多到20万日元(约合1万元人民币),20年过去了,现在还是20万日元,而且安倍上台后,物价上涨很厉害,显然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很厉害。”

  “考虑到上调消费税的影响,在截至今年4月的这一财年时间内,我并没有发现实际工资增长。如果民众自问是否感到生活过得更好,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经济已经好转。”日本瑞穗证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经济学家末广彻(Toru Suehiro)说道。

  安倍自2012年12月上台以来,大力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超过1000万亿日元的巨额国债负担,入不敷出的政府财政始终是悬在日本头上的一把利剑。为缓解财政压力,安倍政府在今年4月1日宣布上调消费税,而这也成为激发日本民众对其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年67岁,经营着一家日式传统甜品店的筱原弘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想讨论是否将参加周日的投票,但我绝不是‘安倍经济学’的粉丝,消费税上调使我经营的成本增加,但人们手里钱没有变多,所以我没法把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为了在大选前挽回民心,安倍于11月18日宣布将原定于2015年10月再次上调消费税至10%的计划推迟至2017年4月。

  日本经济正式进入衰退

  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情况越发严重,退休人数大增,同时劳动力减少,政府支出规模料将进一步扩大,社会福利的缩水让筱原弘子这样的日本老百姓花钱变得“畏手畏脚”,进一步增加了安倍企图通过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打破维持近20年的通缩问题的难度。

  12月8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三季度实际GDP终值年化季率萎缩1.9%,远低此前市场预期的增长2.2%,加上二季度GDP大幅萎缩7.1%,标志着日本经济已正式陷入衰退。

  “安倍政府曾乐观估计,今年夏季前后经济将重返增长轨道,这一结果表明‘安倍经济学’已走向穷途末路。”安倍反对派在拉选票时说道。

  三季度GDP数据的公布确实给即将大选的安倍政府沉重一击,在经过“安倍经济学”及“三支箭”的一系列举措后,日本央行(BOJ)长期以来渴望实现的通胀目标似乎遥不可及,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也并没有因4月份消费税的上调而得到明显缓解,而最终却使得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局面。

  日元暴跌利空企业

  自2012年“安倍经济学”问世以来,日元整体呈现下跌趋势。2012年年初至今,美元对日元上涨约47%,而人民币对日元涨幅更是超过50%。今年10月份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再次扩大质化及量化宽松政策(QQE)力度,无疑加速了日元贬值。

  安倍希望通过弱势日元的政策促进日本的出口业,但他的好意企业显然并不领情。

  近日,关于日本企业对日元贬值的态度结果显示,近50%的企业(近5000家)表示,企业成本受到本币贬值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在国内低需求情况下,80%企业表示回答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下游或最终消费者。

  魏全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日本长达20年的通货紧缩给当地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企业利润下降限制了投资,从而抑制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日本作为出口主导型经济体,近年来出口不太景气,导致企业大多选择消极投资,并倾向于缩减公司规模以求自保。因此,安倍陆续推出所谓的QQE、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这“三支箭”都是围绕如何提高通胀率从而振兴产业为出发点。

  “安倍射出的三支箭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支箭,即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企业创造利润,通过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人为地制造通货膨胀,安倍以为日本企业收入增加后,会加大在国内的投资,但殊不知,日本企业并不缺钱,很多企业迁移到海外赚了钱后,由于日本国内成本的增加,所以不愿意增加投资。”魏全平说道。

  他指出,日本的出口情况跟七、八十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在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制造业外移,另一方面以技术含量为支撑的本土企业又鲜有新产品推出,产业无法找到新的增长点。日元贬值不应该是政策的主要出发点,持续的宽松政策只会牺牲老百姓的福利。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