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战中中日之间具有特别意义的主要战役一览
来源:历史讲坛   2015-01-27 10:49:31

  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结束国民党军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抗战爆发以后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中旬

  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

  林彪率领八路军的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伏击日军辎重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抗争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徐焕升(空军东征)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中日首次交锋

  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上官云相

  南昌失守。此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

  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主动出击

  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

  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

  在这次攻势中,中国军队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与敌作战1340次,其中主动出击1050次,毙敌九万多人,我军伤亡七万多人。

  冬季攻势是中国军队继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主动出击,改写中国百年来基本上只有“挨打”的历史,日军亦承认这次作战中我国军队的英勇。更为重要的是,抗日战争从被动挨打转入主动进攻,一扫全国民众之颓丧之气,树立起抗战必胜之决心。

  日军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进攻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中国共产党与日军正面交锋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主要将领:彭德怀、左权

  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0、第129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此战役中,中方损失约一万七千人;毙伤日方两万余日本军人、约五千伪军;拔除据点2900多个,缴获各种火炮50多门、各种枪5800多枝。

  “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晋南会战:1941年5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三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中国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两次入缅作战

  第一次入缅作战:1942年3月至8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缅甸大反攻:1943年至1945年3月

  主要将领: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

  主要将领: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远征军驻印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