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蒋自我反省道:“此次对欧战态度之宣言,幸慎重未发,留有运用余地。此于以后外交之成败实大也。”
欧战爆发,“苦撑待变”的中国仍缺乏足够的筹码,去做因应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欧战爆发。对已在全面抗战中“苦撑待变”两年有余的国民政府而言,“变”已到来,但具体该如何因应,却仍相当棘手。
之所以棘手,乃是因为,作为弱势方,国府在变局中,所握有的“定量筹码”太少,而“变量要素”又太多。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对这一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蒋看来,中国所握有的“定量筹码”只有两条。其一,坚持抗战,绝不妥协。欧战爆发前,蒋曾分析,无论日本在欧战中如何动作,对中国而言,“抗战到底不与倭敌中途妥协是为独一无二之要旨”。其二,抗战之胜负,“仍决之于国际战争之结局”,中国在处理国际外交的站队问题时,应该以美国为第一依靠,与美英法结盟。①
除去“抗战到底”和“以美国为第一依靠”这两点,余者皆是“变量要素”。最大变量有二。其一,作为敌国的日本,将作何选择?是加入英法阵营,还是加入德意阵营?其二,作为眼下中国抗战最重要的援助国,苏联的立场将如何变化?日俄关系将如何发展?
对于前者,蒋最担忧的是,日本既不参加欧战,也不针对俄国,“专侵我国而妥协列强,乃为最毒之政策”;相反,若日本与德意结盟,则是“东亚之幸,亦世界之福”,因为日本并不能得到来自德、意的实际帮助,反会因加入德意同盟而使自身陷入外交孤立,等同自杀。②
对于后者,尽管蒋在1939年上半年曾长期保持乐观,认为“日俄战争”的爆发概率,要远大于欧战的爆发概率,但仍十分担忧苏联将对欧战置身事外。蒋认为,如此一来,一方面,苏联将“坐大而得举足轻重之佳势”,另一方面,苏联不与英法结盟,日本也就可以保持超然地位,不必与德意结盟以与之对抗。这两种结果,都对中国极为不利。所以,蒋曾亲自劝告英国驻华大使,建议英国应“无条件”与苏联订立军事同盟。③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蒋的上述担忧变成了事实。国府内部对苏联的下一步动作如何,产生了两种意见分歧。一部分人(如驻苏大使杨杰)认为,苏联在西线取得了安全保障,有可能转而在东线增强对日的压力,乃是“天佑”中国;另一部分人(如何应钦)则认为,苏联能与叫喊“防共”最响亮的德国结盟,只讲利益,毫无信义,也不排除其在东线很有可能对日妥协。蒋介石本人,出于一种理想性的愿望,倾向于认同前一种意见。④
蒋介石提出一种计谋:立即对德宣战,使日本不能加入英法阵营
蒋的“妙计”遭到国府高级文官和高级将领的一致反对,但蒋极为坚持
基于上述认知,欧战爆发次日,蒋介石在国府高层会议上,即明确提出,中国应该迅速对德宣战。但却遭到了大部分与会人员的反对。尽管如此,蒋仍坚持自己的主张,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处理欧战,有三大要点——“1、不使倭寇加入欧战为第一义。2、不使俄倭妥协为第二义。3、欧战结果胜负谁属为第三义。”⑤
蒋进一步解释称:1、“欧战胜利必属英法”;2、“我必须提前加入英法阵线,使倭不能加入”;3、中国对德宣战后,即便日俄妥协,“对我亦不能加重危难”;4、中国加入英法阵营,“或可使倭反对英法,则于我有利”;5、即便日本也加入英法阵营,只要中国的抗日立场不变,仍无损害。⑥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4日,日本声明不介入欧战,专注于解决中国问题。蒋继续坚持对德宣战,但也注意到必须考虑苏联的反应——“我若加入英法阵线,如何使俄不产生误会?”,“以后应使俄倭敌对而不使其合作,如我加入英法阵线,是否反使俄倭妥协而不利于我?”但总体上,蒋仍坚持对德宣战的立场,且认为不但应该宣战,还应该积极参战,理由是唯有积极参战,才能“使倭寇无加入英法阵线之余地”,否则,日本“乘机联英反德”,中国反“陷于孤立之地”。 ⑦
显然,蒋所谓的“对德宣战”,乃是一种计谋,本身并不针对德国,而是为了将日本阻绝在英法同盟之外。但国府高层要员们,从文官到将领,近乎一致反对蒋的这一计谋。这种反对,终于使蒋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思考:1、中国对德宣战,是否真能“断绝倭寇与英法妥协之路,使倭不能参加英法战线,而促倭反抗英法”?2、对德宣战,未必能促使英法给予中国抗战实际帮助,却很可能招致目前援华最巨的苏联的反感。不愿放弃上述计谋运用的蒋,遂转而寻求通过各种途径,探听苏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及英国的对日与援华立场。⑧
事后反省,蒋在日记中写道:幸好该“妙计”没有实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探听的结果令蒋极为沮丧。英国政府的态度是:不在乎中国是否对德宣战,英国的远东政策不会变更,但对华援助将会减少。苏联则用悍然入侵波兰之行动,给了蒋莫大的刺激。原本跃跃欲试施展计谋的心思,也全然冷却,转而慨叹“时事艰困不知所云,空前之大难将临”,同时自我反省道:“此次对欧战态度之宣言,幸慎重未发,留有运用余地。此于以后外交之成败实大也。”⑨
注释:
①蒋介石日记,1939年4月15日,6月25日。②同上,1939年4月1日。③同上,1939年4月14日,1939年4月30日。④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历史研究》2008年第5期。⑤⑥蒋介石日记,1939年9月2日。⑦同上,1939年9月4日,9月6日。⑧同上,1939年9月10日。⑨同上,1939年9月18日,9月16日。本文所引蒋介石日记,俱转引自鹿锡俊:《蒋介石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反应》,《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