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关于黄浚是如何沦落为汉奸的?在坊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有一名叫南造云子的日本女间谍,利用美色把他俘获了,使得黄浚最终叛变。南造云子的间谍经历,颇富传奇色彩,有说她曾经和戴季陶,国民党高官都来往密切,而获得了一些重要情报。因此成绩卓著,成为了和川岛芳子齐名的女间谍,有帝国之花的美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传奇女子并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能让后人一睹芳容,所以这也愈发增加了她的神秘色彩。
凤凰卫视(2010年)5月26日《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中日谍战大揭秘:喋血(八)”,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在1935年到1937年间,黄浚间谍集团里应外合,源源不断地将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的军事情报、政治情报、经济情报,传送给日本特务机关。而淞沪战役前夕,江阴要塞的泄密使得中国在抗战初期,被日本先发制人的优势,丧失殆尽。
掌握到黄浚与日本间谍头目须磨的特殊关系后,南京警备司令部外事组,加紧了对黄浚的监视。因为涉及到政府高级官员,加上是汪精卫的亲信,外事组极其慎重。只有抓住黄浚投敌卖国的真凭实据,才能下手抓捕黄浚。
解说:然而,狡猾的黄浚此时大概也感觉到了风声,他的间谍活动变得更为隐蔽。在外人看来这个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的行为举止,并没有什么异常,他每天克尽职守,深居简出。让外事组几乎找不到什么破绽,案情进展陷于焦灼状态。离蒋介石限令一个月破案的时间越来越近,外事组决定主动出击,他们一面密令长期潜伏在日本驻南京大使馆的内线,加紧对日本方面的监视,一面决定从黄浚的家里寻找突破口。
经盛鸿:他们发现黄浚家里,经常有一个女孩子出来,买菜、买东西,一打听,才晓得这个人是黄浚家里的丫头,名字叫莲花。
王晓华:特务就玩了一个所谓美男计,应该说是一个流氓,装成一个流氓,把这个女佣给撞倒了,然后另外一个特工,再把这个女佣救了。然后认识以后,他逐渐逐渐赢得女佣的信任,等于在黄浚家里面放上了内线。
解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经为南京市首都警备司令部外事组特工的钟高玉先生,在他所撰写的一篇名为《我参与侦破汉奸黄浚案》的文章中,首次将自己亲历此案的侦破过程披露出来。当他的搭档李荣方成功的策反莲花后,一张抓捕黄浚的大网,也悄悄地撒开。
经盛鸿:她告诉了李荣方一个很重要的情报,她说最近几天,我老看到黄浚的司机,一个姓王的,他们家人称他小王的司机,经常穿着黄浚的外套,戴着黄浚的礼帽,驾车到外面去。
苏智良:每次司机回来以后的话,都跟黄浚对视一下,把礼帽摆到衣架上,然后转身就走了,所以大家认为这个礼帽可能有问题。
经盛鸿:它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他经过思考,凭借他丰富的特工经验,他猛地想到,是不是礼帽的夹层里有秘密?
解说:就在这时,从日本驻南京大使馆的内线也传来情报,一小河次太郎的日本人,最近常到一家咖啡馆,这个日本人进进出出,总是戴着一顶礼帽。这个情报让外事组为之振奋,显然这个礼帽里大有文章。如何揭开这个礼帽中的奥秘呢?外事组进行了精心策划。
经盛鸿:他们预先在日本特务,从鼓楼广场骑往国际咖啡馆的路上,他们预先埋伏了两个人在那里,等着这个日本特务驾着自行车过来的时候,他们两个人故意撞上去。那个特工啊毫无防备,一下扑倒在地上,头上戴的礼帽滚出一丈多远,就在这个日本地特工想爬起来,想去捡礼帽的时候。这时候附近的几个外事组的人员,不由他分说,把他架起来,就架到一个车上,送往一个医院去治疗。
解说:如愿拿到了礼帽,外事组果然从中发现了日本领事馆,给黄浚下达的指示,按照计划,外事组又将一封提前用日文写好的假情报,塞到礼帽中。这个情报指示,黄浚在当天晚上召集汉奸集团所有成员,到黄家论功行赏。接着外事组命令钟高玉,冒充日本人赶到咖啡馆,与黄浚的司机小王交换情报。
当我赶到国际咖啡馆时,发现衣帽架上早已有一定灰色的呢帽挂在那里。与小河的呢帽一模一样。我心掩不住的高兴,走进衣架旁,把小河的呢帽挂上去,然后,回到桌边,要了一瓶啤酒。
经盛鸿:一会儿他就看到,这个小王站起来走了,在走之前去拿衣帽的时候,他不拿他自己的,把这个日本特工的衣帽穿戴整齐走了,这个小王司机他绝想到他带的是假情报。在他走了以后,那么,外事组的人员就把司机小王留下的衣帽穿上身,回到外事组。
解说:钟高玉在交换回来的呢帽中,果然发现了黄浚准备成交给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的,各种最新机密情报,这是黄浚投敌卖国的铁证。此时的黄浚正为自己的高明而得意忘形,他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张大网已经向他罩来。这天晚上当黄浚汉奸集团的人,都陆续进入黄家后,外事组展开了最后的收网行动。
陈晓楠:1937年8月22号,就在淞沪抗战的紧要关头,宋美龄在其外籍顾问端纳的陪同下,由南京乘车去上海前线,慰劳抗战官兵。当汽车行至苏州郊外的时候,突然遭日本飞机的扫射和炮击,司机为了逃避日军炮火,把车子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60英里。但是由于路面大都被破坏,在一个紧急转弯的时候,有一个轮胎被损坏,汽车一下子就冲进了一条水沟里。宋美龄摔断了几根肋骨,端纳也受了重伤被送往苏州医院。
解说:三天后的8月25日,在从南京前往南翔前线途中,蒋介石顺路去苏州看望宋美龄,考虑到领袖的安全,部下建议他改乘火车。然而当火车快到苏州站时,却突然遭到十几架日本飞机的轰炸。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那么当时日本和中国的情报战也是非常激烈,因为日本它如果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时候,就干掉了中国的主要领袖,那么中国的抗战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当时蒋介石的行踪,是他们特别要获悉的。
解说:就在一个多月前,蒋介石准备前往上海亲自督战,出于安全考虑小诸葛白崇禧,建议他乘坐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的车去,然而危险如影随形,日本飞机突然降临。
王晓华(历史学者):当时的飞机就飞得树梢那么高,里头飞行员的模样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你让飞行员看不清英国的这个符号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就打的是这个英国车。最后的结果呢,就是这个车拼命的开,最后翻到弹坑里,掉弹坑里,这车就翻了,许阁森受了重伤。
苏智良:所以,这个事件引起了英国等,欧美国家的严重抗议,就是我是一个外交官,一个合法的、中立的,居然被日本方面。其实日本当时是获悉,有可能蒋介石坐在这个车上。
解说:其实,蒋介石并不在车上,原来他起初同意了白崇禧的意见,但第二天许阁森将要开车时,他又临时变卦了,蒋介石因此躲过了一劫。
经盛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蒋介石大为恼火,因为蒋介石这天,如果坐在这个座车到上海去,很可能被日军飞机炸死,中国的抗战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解说:在暗自庆幸的同时,蒋介石意识到自己身边出现了内鬼,会是谁呢?领袖的行踪属于绝密情报,只有少数几个参与国防部会议的国民党高官知道,诸如汪精卫、顾祝同、何应钦、白崇禧以及机要秘书等人,谁会向日本人出卖这个情报呢?思前想后,蒋介石把怀疑的对象,重点锁定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白崇禧。
经盛鸿: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可以说都是怀疑对象,而白崇禧作为建议蒋介石坐许阁森座车的,更加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而白崇禧在历史上是桂系的首脑,和蒋介石有很大的矛盾。
解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大义的面前,作为桂系首领的白崇禧、李宗仁,与蒋介石摒弃前嫌,共同抗日,蒋介石任命白崇禧担任国防部副参谋总长。难道这次是白崇禧想借刀杀人?联想到此前刚刚发生的江阴要塞泄密案,蒋介石更是疑虑重重。
1937年8月6日,在淞沪大战即将开战前夕,蒋介石主持的最高国防军事会议,在南京召开。为了在即将展开的这场战役之前取得主动权,会议决定在日军向长江流域发动进攻之前,在长江下游最狭窄的江阴水域设置障碍,堵塞航道,封锁长江航路。此举既可阻止日本海军溯江而上,同时可将长江中的日本舰船围而歼之,更对狂妄的日本人予以气焰上的打击。
然而江阴封锁线作为国防部的一份绝密计划,刚刚布置下去,还没有到达江阴的时候,长前沿线驻防的海军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王晓华:突然接到命令,有的正在吃饭,饭碗一扔,拔腿就往这个码头上跑,跑到码头上马上就是起锚,就往下游开。所以当日本第二舰队,开过南京江面的时候,守军就发现很奇怪,怎么今天那么多日本船,一条条往那边跑。
经盛鸿:等到我们中国的海军部队赶到江阴封锁线,开始封锁江阴防线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多的日本商船和舰队,都已经冲过封锁线,开到长江下游去了,我们中国海军仅仅俘获了日军的两艘炮艇。
解说:日本海军的逃脱,导致江阴封锁计划彻底失败,而中国方面也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战略反击机会。日军的反应如此之快,一定是有人泄了密。而白崇禧既是江阴计划的参与者,又是蒋介石行踪的知情者,蒋介石不得不怀疑这位来自桂系的政敌。两起来泄密案的时间紧紧相隔二十天,蒋介石异常震怒,他严令中统、军统和国民党宪兵司令部三方,限期在一个月内破案。
经盛鸿:但是经过排查把这个可能性排除,第一白崇禧当时表现的抗战爱国热情,这个是有目共睹的,他积极地支持抗战。一般来说,他不可能和日本有勾结。第二个,白崇禧这个人的为人,个人品德来说,他可以和蒋介石进行公开的军事政治较量,但他不会干卑鄙的出卖勾当。
解说:白崇禧的嫌疑最终还是被排除了,那么还会是谁呢?参加最高军事会议的所有人,或是国民党元老,或是手握重兵的权贵要臣,没有十足的证据对谁都不敢轻易下手。案情一时陷入了僵局。时间很快行进到了8月30日,就在日本飞机炸伤英国大使四天之后,事情却意外有了转机,这天蒋介石来到中央军校对师生进行精神训话。
经盛鸿:负责军校警卫的人突然发现,在来的大批人混进了两个陌生人,他们立即在整个军校,军校面积很大,进行戒严搜查。后来发现那两个人逃走了,从进校登记的汽车中发现,那两个人乘的汽车是谁的呢?就是黄浚的汽车,行政院的牌号。
解说:汽车的主人黄浚,此时是国民党行政院长汪精卫的机要秘书,国民党的最高国防会议多由他做记录。同时江阴封锁线计划及蒋介石的行踪,他都是知情人之一。黄浚的意外出现,迅速吸引了外事组,那两个混入会场的陌生人是什么身份?他们意欲何为?黄浚又与他们是什么关系呢?黄浚是否就是那个,隐藏在总统府里的内鬼呢?
解说:当黄浚进入外事组的视线后,外事组首先对黄浚的经历,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黄浚福建闽侯人,生于1884年,民国时期黄浚在政坛上的知名度,远不如他文坛上的影响力。他写的一本《花随人圣庵遮忆》,被称为民国时期最好的笔记小说,得到了陈寅恪等文化名人的高度评价。黄浚从日本留学回到中国后,在北洋政府担任官职,北洋政府被推翻后,他一度流落到上海从事记者、教师等职务。黄浚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他希望能在新的国民政府中,谋得一席之地,机会终于来了。
经盛鸿:当时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也是福建人,是黄浚的同乡,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用人行政,是比较松松垮垮的,不严密的。只要是朋友、亲戚,只要有人一介绍,不经过任何审查,就进入到政府机关。
解说:通过林森黄浚认识了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有着留日背景且深谙官场规则的黄浚,很快赢得了汪精卫的赏识。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汪精卫当时是在主持国民政府的外交工作,特别是对日工作,是当时国民党最重视的一项工作,所以呢汪精卫就把他作为人才,来刻意地培养和栽培。
经盛鸿:到了1935年3月的时候,他就担任了行政院简任级的机要秘书,级别相当高。尤其重要的是,他可以参加国民党政府,最高军政当局的各种记录会议,掌握大量国民政府的机密,这使他的身价不同一般。
解说:然而,黄浚的身份很快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他的留日同学,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总领事须磨弥吉郎。这所民国时期的建筑,位于南京市区的北京西路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成为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当时的总领事是须摩弥吉郎,而这个所谓的须磨外交官,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
经盛鸿:这是日本的,一个经验丰富的高级特务,他打着外交官的旗帜,实际上是南京地区的日本特务机关的总特务。
解说:南京是国民党的政治军事中心,在国民党高层中,渗透策反、收买叛徒汉奸为日本提供情报,就是这个须磨最为主要的工作。他像一只嗅觉灵敏的猎犬,通过这种外事活动,与国民党官员接触,并从中诱惑那些意志薄弱,并有侵日倾向的国民党高官,成为自己的猎物。而日本驻南京领事馆所从事的活动,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就被南京首都警备司令部的外事组长期监控,江阴要塞泄密案发生后,这个外事组承担起了此案的侦破工作。
马振犊:首都警备司令部外事组是专门负责当时,就是首都南京附近,涉外情报的这么一个机构。所有的关于侨民啊、使领馆啊,它的有一些动态,还有一些跟中国人交往的情况,都是他们监视的对象。
解说:黄浚的身份让须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位昔日同窗,在情报上的利用价值,而黄浚的性格品行,更是昔日学友的须磨,了如指掌的。
苏智良:这个人名士作风非常严重,率性而为,吃吃喝喝,讲究享受,他的一帮交往的朋友,也都是诗歌唱和的一些朋友。
经盛鸿:这个人生活豪奢,在他南京和上海都有豪华的住宅,日销开支很大,挥金如土。仅仅靠他担任机要秘书的公务员的工资,完全不够他挥霍,他必定要找门路。
解说:虚荣、爱财、好色并且亲日,这是须磨对黄浚的判断,这样的人是大日本帝国最喜欢的合作者。
陈晓楠:关于黄浚是如何沦落为汉奸的?在坊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有一名叫南造云子的日本女间谍,利用美色把他俘获了,使得黄浚最终叛变。南造云子的间谍经历,颇富传奇色彩,有说她曾经和戴季陶,国民党高官都来往密切,而获得了一些重要情报。因此成绩卓著,成为了和川岛芳子齐名的女间谍,有帝国之花的美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传奇女子并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能让后人一睹芳容,所以这也愈发增加了她的神秘色彩。
解说:南造云子1909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日本人家庭,从小受到父亲军国主义思想浸染,十三岁那年,南造云子被送往日本一所特工学校学习,后来成为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的学生。南造云子懂英、汉、日等多国语言,1926年初,十七岁的南造云子被派往中国大连,从事情报工作。
马振犊:后来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又被派到了南京工作。当时她来了以后呢,是很低调,而且是很秘密的。南造云子长得很漂亮,通过关系吧,介绍到汤山疗养院去做这个服务人员。那么,在这个机会呢,她就接近了中方很多的官员。
解说:这里就是位于南京汤山的蒋介石别墅,由于汤山的温泉久负盛名,所以每逢休息日,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国民党高官们,常来汤山度假。
吴玉门(汤山文化站原站长):我们站这个位置,隔墙往西那就是军人俱乐部,里面还有一个小礼堂,是作为军事会议开会的场所。大概有房子,有几十间,里面澡池子,大概有,当时至少有一排,至少七间,每间里面都有小浴室。
解说:今天的汤山军人俱乐部所在地,已经成为了军事单位,当年,南造云子在汤山军人俱乐部的化名叫寥雅权,她作为须磨部下的一枚棋子,成功地潜伏进来。色艺绝佳的南造云子,很快俘获了黄浚。于是,黄浚成为了潜伏在总统府行政院内,最为隐秘、层次最高的日本间谍。
经盛鸿:他不仅自己卖身投靠日本军国主义当局,他还把他的儿子,刚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叫黄晟,在当时中国政府外交部工作,担任科长的。也把他拉下水,成为汉奸情报局重要成员。另外他拉拢了当时军政部、海军部、参谋总部的一些重要人物。一些意志薄弱者,都被他拉进去了。
经盛鸿:踏着邮局的自行车,到了黄浚家的门口,然后敲门,说黄浚家里上海有个人,给他寄了一包裹。黄浚家里很警觉,开门的人在门缝里看了一下,不开门。要求他,把包裹递进去,于是他们准备了一个很大的包裹,从那个小门洞里塞不进去,逼得那个开门的人不得不把大门打开。
解说:门一打开,外事组特工迅速进入屋内,一举将黄浚汉奸组织的成员全部抓捕。经过连夜审讯,在铁证面前,黄浚很快坦白认罪,随后经由军事法庭审理,黄浚以通敌卖国罪处以死刑。1937年10月下旬黄浚父子及其团伙,被押至南京雨花台,执行枪决。这成为当年轰动南京城的特大新闻。
南京警备司令部外事组,根据黄浚提供的线索,又一举将南造云子捕获,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然而不久后,南造云子竟然趁着日本空袭南京的混乱局势,成功地越狱。
马振犊:跑掉了以后,回归日本的间谍机构以后,又到上海活动。在上海她在上海租界里面,对国民党的地下组织,就是中统和军统的一些地下组织,做一些谍报的斗争。最后,也是给军统和中统的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后来军统局负责人戴笠,就非常仇恨她,一定要下令要把她干掉。
经盛鸿:1942年3月的一天,南造云子也是从特务机关驾车出外的时候,给了潜伏在上海的军统人员,有可趁的机会,在半路上把她打死了。
解说: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之花,终于香消玉殒,毙命于上海滩。
陈晓楠:近年来,关于南造云子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其实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南造云子在日军方面,没有留下可供查阅的文字或者是图片资料,况且南造云子这个名字,似乎也不太符合日语的拼写规则。同时,在军统的有关资料当中,也没有查到对她实施暗杀的任何记录。
但也有人认为,南造云子这个人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她的名字可能记录有误。而且她诸多的间谍经历也可能并非是原装,而有拼凑之嫌。也许,正是在这亦真亦假的谍报世界里,间谍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经历,在岁月的荡涤中,也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注:本文事件人物相关时间跟别的记载有出入,请谨慎识别。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