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以史为鉴 > 内容正文

日本向中国投降原始视频首次公开展出,中方纪念馆馆长千辛万苦从美国找回
来源:杭州日报   2015-04-19 09:01:57

  1945年8月21日,芷江机场,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乘坐插有白旗的吉普车绕场一周示众。照片由当年美国“飞虎队”队员约瑟夫·德拍摄。

今井武夫在受降备忘录收据上签字。返回日本后,今井武夫著有《今井武夫回忆录》,详述前后历程。

  18日上午,位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提质改造后正式对外开放。新的文物陈列中,首次公开展出了日本向中国投降的原始视频资料。从美国找回这份视频的纪念馆馆长吴建宏,把这段20多分钟的视频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

  重现胜利场景: “降车”游街示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这段视频资料清楚地记录了日本代表在湖南芷江签订投降书的过程,是美方人员当时作为盟国代表拍摄下来的,它是日本向中国投降的重要证据。

  吴建宏说,提质改造后的受降纪念馆总陈展面积1550平方米,陈列五个部分共展出图片300余幅,文物和仿件180余件,雕塑6具,场景和全景6个。为了真实还原日本投降全过程,基本陈列有3个场景是新增的,第一是日本投降代表乘坐“降车”游街示众,第二是中国军队电报机房繁忙的工作景象,第三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高邮受降的场景。

  记者看到,纪念馆内当天游客络绎不绝,人们驻足在芷江受降的历史照片和文献前,感受辉煌的历史瞬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当年就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旧址。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一行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向中国投降。吴建宏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在受降地芷江建立了“受降纪念坊”。1985年,修复后的受降旧址对外开放,1995年在受降旧址附近扩建、新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纪念馆的结构设计、陈列面积、陈展手段、接纳观众容量等,与当前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要求均有较大差距。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2014年下半年,湖南省决定对受降纪念馆进行提质改造。

  为了找寻视频 连发10年贺卡

  日本向中国投降的原始视频资料由何而来?吴建宏向记者讲述了寻找这段视频背后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1985年对外开放时,介绍芷江受降历史仅靠讲解员讲解,并无过多实物佐证。为了还原这段历史,芷江从那时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文物征集行动。

  1990年,时任纪念馆讲解员的吴建宏和同事们在征集文献资料时,偶然发现两份纪录片海报。这是抗战胜利后,重庆民众影剧院和国泰影剧院加映新闻纪录片《芷江受降——降使今井》的海报。“既然当年有这个新闻片,也就是说,这段历史应该有视频记载。”吴建宏坚定一个信念,反映当年日本在芷江向中国投降的视频资料一定保存于世,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它。

  吴建宏为此遍寻全国与抗战有关的纪念馆,5次去台湾,遍访当年受降的亲历者,1次去美国,找了很多飞虎队老兵及其后代,然而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视频的信息。

  不过,吴建宏在寻访中也并非一无所获。在台湾寻访时,他得知当年受降主官萧毅肃将军的后人住在台北罗斯福路。吴建宏没有对方的电话,但从1994年起,他每逢重要节日都按台北罗斯福路的地址给对方邮寄贺卡。

  在吴建宏连续发了快10年贺卡时,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萧毅肃的家人。2003年,萧家后人3次来到芷江,捐赠了受降文物400多件,但是,还是没有受降视频资料的线索。

  美方解密资料 “大海捞针”成功

  吴建宏告诉记者,关于抗日战争,国内有很多文字、照片等文献资料,但视频资料却是空白。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吴建宏矢志不渝地寻找原始视频。

  抗战胜利60周年后,美国一些研究所、档案馆等相继解密二战相关文件资料。这样,吴建宏将寻找的重心放到了美国。带着寻找原始视频的使命,2006年10月,吴建宏来到美国。在美国17天,他一头扎进当地资料馆、档案馆里,但还是无功而返。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国际友人的帮助下,吴建宏第二次去美国国家档案馆寻访时,终于在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找到了这段20分钟的电影胶卷。

  “因为这段视频没有字幕,没有声音,就连美国国家档案馆的人都不知道那是芷江受降原始视频,而我经过这么多年的寻访、研究,一看就知道视频里是芷江受降。”吴建宏说,“当时心里非常激动,心想一定要让这段视频回归芷江。”好在这段视频的回归非常顺利,2013年10月,吴建宏小心翼翼地将这段视频从美国带了回来。

  这段视频记录了日本代表从下飞机到签署投降备忘录的全过程,由当时作为盟国代表的美方人员用8毫米摄像机拍摄下来。整段视频资料长20多分钟,分为5个章节。记者看到,该段视频是黑白画面、无声,也没有字幕,但比较清晰。视频还记录下了日本投降代表紧张擦汗等珍贵片段。

  “这一视频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重要财富。”吴建宏说,他还有一个愿景,倡议把这一段原始视频资料申报为世界记忆文献遗产。

  (综合新华社、央视消息)

  ■ 历史回顾

  一纸降书落芷江

在芷江受降现场,中美两军布置了多个受降典礼会场。

  芷江受降是二战末期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仪式,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因受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当时的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抗战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即芷江保卫战)的战略总部。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投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领导人商定日军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

  整个受降过程简洁明了。当天下午3时20分,今井武夫等洽降代表4人脱帽入室,对着中方代表萧毅肃将军深深一鞠躬,然后毕恭毕敬地站立着。萧毅肃神色严肃地请他们坐下,开始介绍自己与其他中美代表,却并不还礼。受降仪式中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日本人一直在玩文字游戏,今井一直使用“终战”这个词,而从不说“投降”。萧毅肃勃然大怒,把今井一顿训斥。今井武夫一边擦汗,一边唯唯称是。最终,今井武夫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与萧毅肃商定了各战区的投降事宜,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了字。

  “芷江受降”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史称“烽火八年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立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