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诞生于宅梧镇 开辟了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来源:《江门日报》   2015-05-03 11:22:29

  宅梧是鹤山的山区镇,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在宅梧镇靖村,有一座余氏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曾在这座祠堂驻扎三个多月,在这里领导了粤中区抗日战争,并以宅梧为中心,开辟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4月30日,记者前往宅梧镇,深入探访余氏宗祠。

  史海纵横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多次抗击日伪军

  1944年10月,粤中区纵队领导林锵云、罗范群、谢立全、谢斌和刘田夫等率中区挺进主力部队500名士兵,执行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简称“土洋会议”)向中区五邑挺进的战略决策和实施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向西发展的战略。

  宅梧镇位于皂幕山腹地,四面环山,毗邻当时的开平、高明等县,地理位置重要,素有“天然屏障”和“鹤山粮仓”之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年的11月7日,部队胜利抵达皂幕山区,解放了当时鹤山重镇宅梧,并进驻该镇靖村余氏宗祠。

  据了解,当年的12月初,省临委特派员梁鸿钧、连贯到宅梧圩远香茶楼主持召开会议,称为宅梧会议,传达省临委、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区纵队建制,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番号组建中区人民抗日武装的精神。

  在此背景下,1945年1月20日,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向社会宣告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武装部队,任命梁鸿钧为司令员,罗范群为政治委员,谢立全为参谋长,刘田夫为政治部主任。当月29日,新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部队在鹤山四区宅梧圩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和庆祝大会。

  在余氏宗祠,记者了解到,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时有4个团,同年增加独立营、五团、六团和独立团,兵力约1400人,在当时的新会、鹤山、开平、台山、恩平、阳江、阳春、新兴、高明、高要、赤溪(今属台山)、罗定和云浮等开展游击战争。

  部队成立一年多,共对日伪军作战15次,抗击日伪军兵力约5000余人,击毙和击伤、俘虏日伪军共200余人,缴获日伪军长短枪70多支,为配合广东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胜利,以及为接应八路军南下部队创建五岭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6年6月,按照中共广东区党委关于北撤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少数人员随东江纵队北撤,大部分复员,留下140多人分散隐蔽,坚持自卫斗争,该部队番号也随之撤销。

  寻古访今:司令部旧址已重建并设有展览馆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现在变成怎样了?4月30日,带着疑问,在宅梧镇党政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靖村,寻觅这样一个历史的见证。

  据介绍,余氏宗祠位于靖村村委会松下村,属于清代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原是三进四合院结构祠堂。1969年,当时的靖村乡因为建校资金短缺,将头进和二进拆了(包括围墙和大部分木板铺阁),木板铺阁变卖用作建校资金,砖瓦用作学校建设,空地置闲,保留了后楼的右座,建筑面积137平方米。右后楼便是当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挂牌办公的地方,现在的门口上方,就悬挂了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题写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的木匾。

  在重建的祠堂里,设有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旧址展览馆,而且旧址也是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走进展览馆一看,里面不仅有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的详细介绍,还有他们开展战斗的故事,以及粤中时期抗战部分老同志简介等,还有影片资料介绍。同时,里面还陈列了一些当时的武器,包括刀具和一些步枪。

  展览馆管理员“堂哥”告诉记者,展览馆所在的旧址是后来新建的,还有一座原来就有的建筑。于是记者跟随他从展览馆正门出来,经过展览馆旁边的一道侧门,穿过一道小巷子,就来到了祠堂保存下来的一部分建筑。这座建筑是石头的基座,青砖结构,房子原来的老木门外面,加了铁门;房子的外墙上,有1995年刻的一块“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志牌。房子里面,则有旧址的简介。

  声 音

  鹤山市革命老区 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何翔:宅梧适合开展游击战争

  今年78岁的何翔,一直关心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的建设,曾多次撰文,阐述这样一段历史故事。他告诉记者,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的时候,选择将司令部设在宅梧的靖村,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后的结果。

  为什么?他说,选址宅梧,是因为宅梧镇是比较早的革命老区,群众的觉悟高,对党信任;另外一方面,从地理位置来看,宅梧背靠皂幕山,周边的山头也连片,适合开展游击战争。

  他认为,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并设司令部,有利于集结鹤山周边如台山、恩平等地的抗日武装,共同打击敌人;也有利于敌后根据地的建设,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组建后,对周边的民团等也进行了收编,壮大了力量;后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解散,部队保留在广东各地,为解放战争的开展,保存了力量,也为解放粤中地区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1994年6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被鹤山市政府定为该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旧址被江门市政府命名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旧址被江门市委命名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1年9月,旧址被评为了“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何翔说,鹤山市一直很重视该旧址的重修、保护和宣传工作,鹤山市政府、宅梧镇政府在省、江门和鹤山的各级“老促会”的支持下,筹集资金,重建了余氏宗祠左右各一座二进及天井祠堂和后楼左座,重建工程于2010年10月竣工。重建后的余氏宗祠的用处,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作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武装斗争史展览室和革命烈士余少杰的事迹展览室等,向后人展示革命先辈们的事迹和那段艰苦但火热的奋斗岁月。

  策划/钟筱村 统筹/谢敏 唐达

  文/图 记者 邓少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