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以史为鉴 > 解密抗战 > 内容正文

青山何处寻忠魂——缅北密支那中国远征军墓地调查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5-03 11:28:15

  最后的抗战老兵|特别连载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唐式遵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945年5月9日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欧洲战场)。

  1945年8月15日为亚洲的日本投降及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

  70年前的战火中,无数中国人的牺牲,为战胜法西斯、开创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有一些人注定已无法见证,也无法回应那些致敬忠魂的欢呼与掌声了。

  他们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手仍握着战刀,头朝着祖国的方向。

  中国远征军英雄埋骨之地,有一处就是密支那。

1945年2月,缅甸密支那,两名美军士兵在一座中国战友的坟前。摄影:约翰·加德曼

  时间回到70年后的4月5日,清明节,这个缅甸北部的边陲重镇,仍处于战乱的阴影之下。

  在当地华人的带领下,几名中国志愿者和华西都市报记者一起穿越炮火,在密支那的一所小学和木厂旁,表情凝重地摆下了一束菊花。

  当地缅甸小孩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跑来跑去凑着热闹。只有老人们才知道,这里曾埋着大量中国远征军的遗骨。

  当地一名华侨说,“70年过去了,一到了晚上,你仔细听,仿佛还听得到枪声和战马的嘶叫。”

密支那第二小学曾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处墓地。

  密支那,曾是中国远征军密支那会战的主战场。这里是缅北反攻打下的第一场大仗,十万远征军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共击毙日军3400人;中美联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死伤近万。

  战争结束后,远征军曾在密支那市区,修建了3处大型牺牲将士墓地。但半个世纪后,远征军密支那墓地任凭时光冲刷,无人看管、人为破坏,消失在历史长河和缅北丛林之中。如今到缅北追寻远征军、追寻英魂的国人,只能对着一片凄凉的荒草,寄托哀思。

  正义与恶鬼的较量

  密支那会战始于1943年10月,至1944年8月2日,中美联军终于攻占密支那,总伤亡近万人,毙日军3400人。

  72年前开始的密支那会战,是中日战争的滇西缅北战役一序列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北部交界,起始时间为1943年10月下旬。其战役目的为争夺密支那与掩护修筑雷多公路,又名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中美联合部队向密支那日军阵地进行炮击。

  攻击方为中国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以及美国的麦瑞尔突击队,总兵力约3万余人,日军守军主力则为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宪兵队,共约1200余人,后续增援第56师团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工兵第56联队约2000余人。

  1944年8月2日,中美联军终于攻占密支那,日军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于突围后自杀(死后追晋中将)。该战役以中国攻下密支那结束,此役共击毙日军3400人;中美联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总伤亡近万人。密支那会战,被日军称为亚洲战场的三次“玉碎战”之一。

  找不到的远征军墓碑

  牺牲将士埋在他们倒下的主攻方向,头朝向祖国所在的东北方。不少遗骸被发现时还握着刀、带着钢盔。

中国远征军50师墓地的历史资料图片。

  为了纪念牺牲远征军将士,远征军指挥部曾在密支那修建了3座大型墓园。

  缅北探寻期间,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当地华人、留缅远征军后人邓慕标等人的帮助下,逐一对密支那远征军墓地进行了寻找,并进行祭拜。邓慕标说,远征军的墓地主要以师团级修建,牺牲将士即埋在他们倒下的主攻方向。

  我们首先驾车来到密支那城南的一处空地。邓慕标指着荒地说,这里曾经是第14师墓地,不远处就是密支那火车站。当年14师主攻盘踞火车站的日军,大量将士牺牲在此。

  而在密支那第二小学旁,邓慕标和学校老师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小学所在地曾经也是远征军墓地,修建校舍时,挖出过大量人骨。

远征军50师墓地所在地如今已经是住宅区。

  在密支那南郊的一处基督教堂旁,则是远征军50师墓地。

  “2011年的时候,国内有志愿者嘱托我们要举行一个忠魂回家的仪式。为了让战士们回家,我们只有半夜偷偷摸摸在这里进行挖掘。”邓慕标指着教堂旁的一处水沟说,当时在这里发现了19具远征军遗骸。森森白骨,一碰就碎。

当地华人在这处边沟旁曾挖出远征军遗骸。

  不少遗骸发现时握着刀、带着钢盔。他们死后,头统一朝向祖国所在的东北方摆放。

  可让人万分遗憾的是,3个以前的主要墓地——如今全部没有墓碑,没有坟头,只有荒草和早已被占用的房舍。

  邓慕标说,在上世纪60年代的缅甸排华风潮中,远征军墓地被缅甸人的推土机逐一推平,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而那些远征军遗骸,也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消失无踪。

  无处不在的日军招魂塔

  除了难以寻觅的中国远征军墓地,更触痛我们神经的,是密支那市区内四处林立的日本慰灵碑和慰灵塔。

  在密支那市中心的路口,树立着一个钟塔(上图)。仔细一看,上面用日文写有“招魂塔”三个大字。塔座上刻有“第十八师团(菊兵团)、第五十六师团(龙兵团)、军直配属部队”字样。这些曾是日军驻守密支那的主力部队,在密支那被中美联军围歼。

  “这是日本人修的,为他们的士兵招魂呢。”

  邓慕标说,战后日本人屡次到密支那来招魂和寻找战死者骸骨。而且日本人的方式隐藏得很巧妙。比如这个招魂塔,当时修建的时候给缅北军政府说的只是修钟塔。

  而深知缅甸人信佛,日本人还为当地塑了一尊密支那最大的佛像(上图)。与佛像同时塑起来的,还有各种招魂塔、碑。

  华西都市报记者在佛像旁看到,利用塑佛像为由,日本人在睡佛旁边立下了一块很大的招魂碑(下图)。招魂碑上正面背面,分别用日英文写下了密支那日军“英勇战绩”。

  “祖国距离几千里外,思想之情甚深……在密支那弹丸之地……饥饿恶疫之下……我英勇士兵以徒手空拳、肉弹突击,力阻数十倍压倒多数之敌……我英勇士兵,最终多为祖国玉碎战死……”昔日的战争发动者、侵略者、战败者的碑文,此时俨然一副“英勇胜利者”的模样。

  而随着大佛的视线,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招魂祠,里面供奉着战死日军的牌位(上图)。没有燃完的香蜡告诉我们,之前不久还有人曾到此祭奠。

  竖不起的远征军纪念碑

  国内的志愿者曾经多次奔走呼吁,要在密支那重修远征军的纪念碑和墓地。

  “但由于当地政府审批等很多原因,进展十分缓慢。”在邓慕标家中,他给我们看了远征军纪念碑的样图。他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2009年前后,国内多个志愿者组织都曾筹款,计划修建,但却一直搁浅。

  “日本人的纪念活动整了30多年,慰灵碑也竖立了有16年了。”邓慕标说,“远征军付出巨大牺牲,赢得了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但战后将士遗骸的寻找和纪念活动上,我们却落后很多……”(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密支那摄影报道)

第二批中国远征军遗骸归葬仪式。新华社发

  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起,中国在滇缅印战区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2011年9月,19位远征军将士遗骸归葬云南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

  2014年6月12日,第二批中国远征军遗骸归葬仪式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举行。

  ……

  目前,仍有大量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散落在缅甸,其数难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