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空的穿越
愚园路404号,我的母校市西中学,校园非常漂亮,几栋老建筑历尽沧桑,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在现代的氛围中更具有一种穿越感。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七十多年前,这两栋建筑及整个校区曾经是日军关押西方人士的集中营并构筑其他军事设施。
在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强征今市西中学所在愚园路校区,建立沪西第一集中营,关押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用铁丝网与外部隔绝,门口设有岗亭。往日书声琅琅的学堂成了关押英美侨民的囚笼。日军还利用愚园路校区构建其他军事设施。这是二战期间发生在上海的影响力极大,极其重要的世界性事件。
但由于集中营处于封闭状态,与华人社会隔绝,而当时被关押的外国人在二战后绝大多数离开中国,他们关于集中营的回忆资料很少为中国人所知,所以一般上海人对此知之甚少,这段历史就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穿越时空,简单了解一下租界:当时上海有两个租界,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的行政体制与上海法租界完全不同,后者是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受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的支配,而上海公共租界是当地外国侨民的地方自治体,并不直接受任何外国领事,甚至是英国领事的管理。
2. 抗战前愚园路校区的状况
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在沪外国侨民家庭的孩子设立了一些公立的侨童学校.
北四川路191号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学与东江湾路1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大本营仅一路之隔,右下角即为学校围墙及校内设施。
日军装甲车从大本营驶出肆虐横行。
请注意上图:左侧即为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学围墙。
现在市西中学的传家楼,建成于1934年1月,原地址为地丰路10号,即现乌鲁木齐北路98号,该处校门一直保留至今。当时为西区西童公学的校舍,有学生267人;
现市西初级中学使用的原第一师范的灰楼,始建于1921年,地址始为愚园路18B,后改愚园路70号、愚园路404号。当时为愚园路西童女公学的校舍,有学生421人。
1935年,上述两校学生状况如下,犹如小小联合国,30个国家的688名侨童在愚园路就读:
3. 淞沪会战爆发后,虹口侨童学校南迁沪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全面抗战。
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
11月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占领上海华界。由于外交原因上海两租界得以幸存(除虹口、杨树浦两区),处于日本占领区的包围之中,与外界形成隔绝状态,被时人称为“孤岛”.
由于虹口地区的三所侨童学校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于是被日军强行征用。学校被驱赶迁往沪西开始了流浪飘泊的生活。这些学校被驱赶后,原校舍有的就成了日本当局从事有关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侵略的并进行谍报谋略活动的机构,有的就被日本陆战队租界分队和租界部队本部进驻。
侨童学校的一部分学生被迫离开上海。原西区西童公学的学生杨乐兰,其父杨连山任荷兰驻华外交官。1939年底,杨乐兰从上海乘船转道香港,乘飞机避开日军的封锁,几经辗转到达重庆。杨乐兰在1962年到1966年,在荷兰驻华使馆工作,1986年到1992年,又出任荷兰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4.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上海租界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已考虑在战争爆发后如何处置在中国的英美侨民及其财产问题。战争爆发前一天,日本外相东乡给在南京的代理大使日高发出特急、极密电报,对战争发生以后如何处置敌国领事、敌国人提出要求。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宣布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拿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敌性国侨民。
并向这些国家驻沪领事馆派兵,停止这些领事馆的一切业务,关闭、封存了无线电设备,将领事馆人员收容集中管理。同时,日军对英国、美国、荷兰等国的驻沪银行进行接收清算,对所谓敌性国企业,则以“军管理”的名义进行侵占,包括通信、电气、自来水、煤气、公交、钢铁、汽车、造纸、烟草、木材、肥皂等近二十个部门。
1942年1月20日,日军宣布对上海英美等国侨民进行人口登记。其时,上海有英国人5865名,美国人1369名,荷兰人152名。3月1日,日军令英美侨民交出军火、武器、望远镜、收音机等物品。
9月20日,日本占领当局规定,从10月1日起,敌国侨民凡满13岁者均须佩戴红色臂章,臂章宽10厘米,上以一个英文字母代表国籍,美国为A,英国为B,荷兰为N,其余小国为X,日本留用的工部局英美人员也不例外。日军同时规定,凡佩戴这类臂章者,不得进入戏院、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回力球场、跑马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上海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能起到其他城市无法起到的作用。
孤岛时期,尽管租界标榜中立,但上海公共租界主导人员以英、美、中为主,租界领导层骨子里是反法西斯的,租界里的外侨绝大部分是反法西斯的,包括一些日本反战人士。法租界在1940年7月法国维希傀儡政权成立以前,也是反法西斯的。在日军占领租界周围的华界以后,租界中立,其实有利于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租界,在上海设了9个集中营,将当时作为敌对国的6000多名英、美、荷等国侨民关进去,剥夺他们的自由,进行迫害。集中营由此成了英美侨民反对法西斯斗争的集中场所。
(以上参阅熊月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 上海的特殊地位与作用》2015-08-07 文汇报
5.侨童学校再遭驱逐日军建立沪西第一集中营
在日军步步紧逼下,侨童学校生存空间愈加缩小,苏州河以北各校南迁沪西,并被迫进一步合并。
工部局的局办侨童学校最终合并为两所:
“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地丰路10号)
“公立暨汉璧礼侨童女校”(愚园路404号)
以上两校最终也被日军逐出,两校的小学部迁至愚园路851号,两校的中学部迁至巨福路178号。他们被驱赶前,将学校原有的设备分散储存在各处,很多课桌椅就搬到新加坡路(现余姚路)29号新加坡路华童小学(现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的校舍代为保存。
1943年1月24日,日本驻沪领事馆制订《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决定将与日本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收容进集中营。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日文称 “上海敌国人集团生活所”,英文名称是Shanghai Civil Assembly Center,很多文章中缩写为’C.A.C.’ 。抗战胜利后中文习称“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简称“上海集中营”。1943年1月29日,集中营正式启用。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一开始为八个,1943年9月,意大利向英美投降后,日本在上海设立了专门关押意大利人的集中营。这样,集中营就增加到9个。9个集中营分在14个地方。总共关押6284人。
上海抗战历史系列地图之《上海抗战暴行分布图》——沪西第一集中营
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联合腾讯地图等共同制作的上海抗战历史系列地图中的《上海抗战暴行分布图》记录了市西中学现在的建筑在二战中曾经是日军关押在沪外籍侨民的“沪西第一集中营”。
上文末尾沪西中学系笔误,应为市西中学。
在上述所谓《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出台之前四天,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一月二十日日本总领事馆就已经以“上总秘第一一号函”向工部局强征愚园路404号、地丰路8A号、10号的区域,设为沪西第一集中营。用铁丝网与外部隔绝,门口设有岗亭。往日书声琅琅的学堂成了关押英美侨民的囚笼。
1943年2月7日,沪西第一集中营开始使用。开营首日先行关押了23名英美侨民的干部。
沪西第一集中营共关押877人,占日军在上海的九个集中营关押总人数的14%,其中英联邦842人(英国821,澳大利亚20,南非1人),加拿大2人,美国12人,比利时8人,荷兰10人,无国籍人士3人。
被关押者,年龄最小的为6个月,最大的为88岁。被关押者的职业,有商人、工人、警察、教师、传教士、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会计师、速记员、话务员、引水员、海关职员、海员、银行职员、医生、出版商、记者、售货员、油漆工、学生、家庭妇女、无业人员等,应有尽有。
以下记录集中营情景中的一部分图画为当年被关押在上海日军龙华集中营的幸存者、现古稀之年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外籍教师白丽诗女士所绘。各集中营情况大致相同。原图陈列于于中共四大纪念馆二楼展厅《来者勿忘——虹口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
上海的集中营是日本占领当局为了防止盟国侨民加入反对日本法西斯阵营而设立;日本占领当局对集中营实行军事管制。强制性的进行饭食供应。
侨民关进集中营时,严格限制携带物品数量。进来后,必须宣誓服从管辖,不从事任何违反集中营制度的事情。强制性的进行居室分配。
市西现在两栋大楼中的教室被改成囚室,每间教室被分隔为二、三间,每间由一家使用。单身者除了若干例外,全部在原女子学校的礼堂、食堂、教室三处合住。
第一集中营第一次及第二次收容对象仅限于原工部局职员及其家属。从第三次开始,方才收容普通的敌国人民。
日军对有婴幼儿英美侨民家庭也不放过,尤其是第一集中营第四次收容的时候,主要收容有婴幼儿的家庭。
日本占领当局规定:侨民在集中营,每20人或10人编为一小队(有的称班),每小队设一小队长;各小队分属若干大队,大队设大队长;小队长、大队长均由被收容的侨民中产生。
每个集中营设“集团生活所”所长一名,事务主任一名,嘱托、巡查若干,均由日本人担任;每天在所内隔一小时进行一次巡视。收容后,被收容者的护照由敌国人代表统一收缴,交由本事务所保管。
集中营条件相当简陋,物质供应匮乏,特别是后期,缺水缺粮缺药。
在日军集中营,清晨,老老少少的侨民在爆裂的哨声中去排队打水
排队打开水和在法国运水车前排队打水。
对于侨民在集中营的生活,日本军事当局制订了详细的规则,除了宣誓、编队、侨民自我管理之外,对用餐、看病、寄信、处罚等都有多达四条十八项的具体规定。
上海日军集中营幸存者白丽诗在集中营写给亲友的信件
——引自中共四大纪念馆《来者勿忘——虹口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
侨民被安排从事洗菜、烧饭、打扫厕所、清洗浴缸等日常工作,还被安排去从事种菜、饲养家禽、手工等劳动。
日军集中营中,侨民每天早晨起来生煤球炉(将煤球炉点火燃着)。
日军集中营中侨民家庭主妇集体在洗衣槽前洗涤。
日军集中营中侨民被迫强制劳动
点名是日军掌握侨民动态的重要手段,因此,每天至少要点两次名。对于不遵守点名制度的人,日军会凶暴地予以惩罚。为了防止逃跑,日军除了加强警戒、巡逻等措施,还对被关押者实行连坐制度,一人逃跑,全队受罚。侨民任何逃跑、反抗的举动,都将受到严厉镇压。日军在战场上遭遇失败,也会迁怒到侨民头上。
由于愚园路的第一集中营铁丝网不牢,而且地处附近居民较多的区域,容易与外部发生接触,该集中营曾发生被收容人员成功逃脱的事件,也曾发生成功向外递交书信事件。
6.校友对沪西第一集中营的回忆
市西中学1953届高中校友陈维楹的家住在愚谷村,日军在强征工部局西童学校在愚园路设立第一集中营时,他还在觉民小学读小学(陈维楹于1947年9月入市西中学初一年级),曾亲眼见到过集中营里被关押的英美侨民和门口荷枪实弹的日军哨兵,他在博客中写道:“日本占领了上海,……。未几,我家对面马路一幢三层红砖楼房里出现了男女老幼等不少蓝眼黄发白肤高鼻的外国人,我是从自家三楼顶的晒台上目睹的。这些人天天在那里或坐或走或三五成群地做着什么,大门口有日本兵持枪站岗,里面外国人从不见外出。再后来知道了:这里原来是工部局办的专供英美侨民子女读书的西童公学,现在成关押侨民的集中营。(家的对面有日本兵了。)”【(9)陈维楹记忆(5)中華民國年代少年前期(1941冬~1945夏敌伪時期_陈老头123_新浪博客
7.日军强征校舍建立集中营的罪证
1945年5月9日日本驻沪总领事丰田薰有一份致汪伪政府市长周佛海的公函,该公函首先确认了日军在1943年强占愚园路校园建立沪西第一集中营的发文编号、发文时间、强行征用地点与用途:“民国三十二年一月二十日日本总领事馆曾以上总秘第一一号函请前工部局准予借用愚园路西童公学,俾供敌国人集团生活之用。”
该公函同时确认上述罪恶行径实际施行日期,并承认强征学校作为集中营的事实:“当于同年二月五日接准该局H一二七号复函,为借该校一案,自当照办。等由各在案。兹查本总领事馆自接得该校建筑物以来,即以供作敌国人生活所。”
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公函(1945年5月9日)
迳启者:查民国三十二年一月二十日日本总领事馆曾以上总秘第一一号函请前工部局准予借用愚园路西童公学,俾供敌国人集团生活之用。当于同年二月五日接准该局H一二七号复函,为借该校一案,自当照办。等由各在案。兹查本总领事馆自接得该校建筑物以来,即以供作敌国人生活所。惟此次当地日本当局拟将该建筑物供军事之用,要求迅即撤出该校,因此本总领事馆即于上月底照现状将该处出清,让与军事当局使用,业已办理竣事。相应函请查照,并伸谢忱。此致
上海特别市政府周市长
日本驻沪总领事 丰田薰 启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五月九日
抗战胜利后,从集中营释放出来的骨瘦如柴的英国侨民。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德国法西斯关押迫害的犹太人。
即使到1945年8月日本宣告投降,集中营中的许多侨民,由于他们原有的住所已被日军征用,或者改作他用,他们一时无法出营,所以仍旧滞留营内。直到1945年11月,各集中营被收容侨民才基本走清。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法西斯在上海犯下的罪行,是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正义的、爱好和平的人民犯下的罪行。
上海集中营是日军侵略行径的直接见证者,众多外国人与中国人一道经历了抗战的烽火,他们都是生命的奇迹。集中营也是英美侨民反对法西斯斗争的集中场所。
8.日军利用愚园路校区构筑“人体盾牌”
日军沪西第一集中营,关押着数百名英美侨民,其中又以有婴幼儿的家庭为多。1945年,日军在末日来临之际,为了抵抗美军的空中打击,强迫被拘押的侨民住进没有任何防空设施的顶楼,还将集中营关押的一部分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及其他病弱的人员转移到船坞、仓库、工厂等含有军事设施的工业中心充当人质,阻止美军的轰炸。
美国从有关国际公约出发,通过瑞士国公使馆对日军的这一阴谋提出严重警告。
大家都来帮忙摧毁这个所谓的太阳之子
日本,你是下一个!
不要给它留面子!看招——美国功夫
9.日军准备实施包括巷战在内的“上海决战计划”
前述日本驻沪总领事馆1945年5月9日的公函披露了日军的另一个阴谋:“此次当地日本当局拟将该建筑物供军事之用,要求迅即撤出该校,因此本总领事馆即于上月底照现状将该处出清,让与军事当局使用,业已办理竣事。”
1945年1月至7月,日军先后调动大批陆海军部队到上海及至进驻市区,实施包括巷战在内的“上海决战计划”。
张铨、庄志龄、陈正卿著《日军在上海的罪行与统治》中提到:
日军上海连络部和在勤海军武官府便通过伪市府,在上海市内和郊县以“军事上需要”名义,强行军征借、用用了房屋、土地达上百处。这些被征房屋、土地据日军说明,是供驻军营房、工事设施、军需物资堆栈、野战医院等使用。
日军准备在市内实行“巷战”的作战区域和纵深防守部署,从其分布来看,主要为下列地区(原文较长,以下只将与市西前身相关的列出):
1. ……征用单位为上海陆战队。 “自即日起于必要时随时使用”和“构筑军事设施”等。
2. 虹口境内。计有:……;北四川路的前万国商团兵营及靶场……;海南路的……汉璧礼女校;……塘沽路的西童女校、……等。以上地段征用人除日海军外,还有日上海警备队。用于:“强化战争起见实施工事,”以及“建军医院”和“作为部队兵营”等。
3. 苏州河两岸沿线(略)
4. 沪西。计有:……;迪化路(今乌鲁木齐北路)的西童男校、英军兵营。愚园路的西童女校、……。征用、征借人为日第13军所属的7330等部队。
日本当局将沪西第一集中营的侨民转移到浦东集中营(原为英美烟草仓库,地址在今东方明珠北面的江边)、龙华集中营(今上海中学)和闸北集中营(北中山路2566号,原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老文史楼)。
之后,愚园路校区被设为日军第13军所属的7330等部队的宪兵司令部,把校区变成营房。
同时还在原校舍设置了日本宪兵医院。
学校的操场都挖成防空洞,养了不少马。
10.日军强征校区,实施侵略暴行的又一证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汪伪政府建设局局长徐季敦1945年8月21日向伪市长周佛海递呈的 “裕字第4317号”的呈文中有一份准备转交伪财政局的登记有日军占领征用上海市市有房产详情的“日本各军事及民营机关占用之府属各房产清单”。
该清单与市西前身相关的内容如下:
伪上海特别市建设局呈文(1945年8月21日)
上海特别市建设局 呈文 裕字第4317号
查市有公产,数年来为日方军事及民营等机关租赁或占用者,为数不少,所有该项公产契约及有关案卷,向由职局管理。惟自本年三月,经奉钧府沪三字第一六九三号训令着将所保管之公产及有关文卷,划归财政局管理,并经会同财政局会报交接各在案。兹以全面和平实现,日方军民,撤退在即,为保护市有公产起见,拟请转饬财政局,随时与各该市产使用人,分别接洽联络,以便尽速准备接受,是否有当?理合检附日方使用之市有公产清单一份,呈请鉴核备查。再所附呈之清单,大半系根据本年三月份以前之记载,至转移保管后之借用情形,似应由财政局清查合并陈明。谨呈
上海特别市市长周
上海特别市建设局局长徐季敦(印)
附呈日方使用之市有公产清单一份
中华民国卅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印)
日本各军事及民营机关占用之府属各房产清单
旧一区:
(一) 前万国商团兵营 北四川路一八九号
(十二) 西童女校 塘沽路三九〇
(十九) 西童男校 迪化路十号
(二十) 西童女校 愚园路四〇四号
(二十一)汉璧礼女校及宿舍 海南路十号
附注:市公产租赁等事项,现归财政局掌管,本单容有不全或遗漏之处,故仅可作参考之用。
上述资料中对侨童学校的称谓过于简略,其中:
(一)北四川路一八九号前万国商团兵营,即“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校”;
(十二)塘沽路三九〇号的西童女校,即原蓬路28号的“西童公学女校蓬路分校”;
(十九)迪化路十号的西童男校,即地丰路10号的“西区西童公学”;
(二十)愚园路四〇四号的西童女校,即愚园路404号“愚园路西童女公学”;
(二十一)海南路十号汉璧礼女校及宿舍,即海南路10号“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学”。
该资料与前文所引众多资料相互印证,对于证实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驱逐并强行占领侨童学校,建立集中营并构建军事设施对上海人民与在沪各国侨民实施暴行的事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后记1. 抗战胜利,侨校回迁愚园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将原校舍中的电线、电话电灯,煤气,自来水亦尽行破坏,、设备全被搬空。
赵传家接收西侨男校、杨聂灵瑜接收西侨女校。
1945年12月18日侨童学校迁回愚园路404号。
从新加坡路华童小学等处将课桌椅等校具器材装了十多卡车运回愚园路。男中在三楼上课,女中在二楼上课,底层为小学。当时男生连小学生在内,不过二百人。接管之初,多数学生为苏联、西班牙、菲律宾、印度等,少数为华人。
后记2. 侨校停办 原址组办新校
早在1943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新约》、《中英新约》,主要内容是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取消《辛丑条约》,交还在华租界。此时上海被日军占领,无法实施。而汪伪政府在日本支持下,于1943年7月30日“接收”上海法租界,8月1日“接收”公共租界。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公布《接收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界办法》,其中规定,上海公共租界的收回,根据中国与英、美、比、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等国分别订立的平等新约来办理。次年2月28日,中法订立《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追认中国政府对法租界的收回。随后,丹麦、葡萄牙等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订立的双边条约中也宣布“概行放弃”包括上海公共租界在内的所有租界中享有的任何特权。上海市政当局正式接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至此,中国完成收回租界的法律程序。
租界上的外籍人士在法理上已无留沪的必要,陆续回国,于是为这些外侨子女设立的西侨学校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使命。由于当时在沪的美、英、俄、犹太侨民尚有子女上学诉求,上海市教育局专门为外侨学校的设立制定了《上海市外侨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外国私人或私法人得在本市设立教育其本国子女之中等以下学校(以下简称外侨学校)”;“外侨学校不得招收中国学生”、“外侨学校应向市教育局办理登记”、“市教育局得随时派员视察外侨学校”等。这些规定严格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仅限于“教育其本国子女”的私立学校,而且必须接受中国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审查与监督。愚园路上的西侨学校面临转制改组。
1946年夏,两侨童学校举行最后一次毕业典礼。8月“奉令将西侨男女中学合并,改称为‘上海市立市西中学’,任命赵传家为校长” 【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等教育概况》(1948年7月版)第95页】。西籍教员4人留任。
赵传家校长多次撰文追述学校自十九世纪后期开始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公立侨童学校历史,强调:“爰缕记立校经过,以示创业之不易”,并坦陈自己接办市西时的决心之一就是:“不泯灭西人办学之优点”。有文字记载的资料显示,自创校始,直至1959年,赵传家始终坚持将12月18日作为校庆纪念日,学校也在12月18日前后进行庆典。1943年1月20日,侨童学校被日军驱逐离开愚园路,经历了1063天后(差32天就是三年),在1945年12月18日侨童学校迁后愚园路404号。被驱赶的是侨童,返回的绝大多数也是侨童,似乎与华人的市西无关?这样的看法似乎有点狭窄与偏颇。赵传家校长的立足点非常明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8日返回愚园路是和平的胜利、正义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尽管侨童学校之后才有了市西,但历史的延续性犹如长河之水,岂能抽刀断流?和平万岁!正义万岁!人民万岁!这三句口号,是发自经历了战争苦难的人们心底的呼声!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