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抗战纪念场馆和遗址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沁水县烈士陵园
来源:网络   2015-04-30 15:34:40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沁水县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人民武装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最后陷敌于灭顶之灾。全县“十万人民一万兵”,6万余人次参战支前,7批500余干部南下开辟新解放区,近2000名勇士壮烈牺牲。

  1938年3月3日,日本侵略军石黑支队第一次侵占了沁水城,给沁水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为了打击日军,保护人民群众,决死三纵队第九总队奉命于1938年3月16日攻打沁水城。是日午夜,第九总队第二大队和柿园村26个抬云梯、送弹药的民工,从柿园村出发,经石圪坨沟、柴树凹、庄河沟、杨圪瘩直达城北天齐庙集结待命。指挥部命令一个分队占领城西北的印圪瘩制高点,掩护部队登城,其余两个分队分别从北门、西门登城,向日军发起攻击。

  凌晨2时许,我攻城部队同时向日军发起总攻击。占领印圪瘩的我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射击。进攻北门的部队,在柿园村民工的支援下,冒着日军疯狂的炮火,架起云梯,迅速攻上城墙,突破了敌人的防红,接着从左右两侧扩大战果,勇猛冲杀,打得日军向城内节节败退。攻打西门的部队,因支梯太低,城墙上又有铁丝网,几次登城未能成功。战士们心急如焚,在城墙下用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敌人开火,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这时,日军乘我不备,从东门出击,迂回到我从北门登城部队的背后,使这个分队背腹受敌,陷于孤军作战的险地。但我军仍奋勇反击拼杀,一次次用火力将敌人压了下去,与敌人激战三个多小时。为了避免过大的伤亡,我军于拂晓前主动撤出了战斗。城墙上有7名负伤的战士被俘,他们断然拒绝敌人的诱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激昂口号,英勇就义,表现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九总队虽然攻城未克,并有61位指战员光荣牺牲,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使其慌慌然不可终日,不久于4月6日弃城逃窜。

  解放战争时期,我“太岳军我第四纵队”全体官兵,先是驰骋在晋南同蒲沿线进行战斗,继而奉命横渡黄河,直入豫西,以不可之势,消灭了蒋介石号称“天下第一军”的第一师三个旅,生擒第一旅长黄正成;歼灭了闫锡山所谓精锐部队十九军和六十一军,活捉了六十一军军长梁培璜,击毙了爱乡团团长陈之文等。解放了晋南同蒲沿线和豫西、陇海西侧广大地区,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当时,野战军后方医院驻扎在我县梁庄,前线转来的伤病员就在这里进行治疗救护,许多伤病员经过治疗康复后,又重返战场,英勇杀敌。李焕馀等34位同志,因伤病过重,多方抢救无效,不幸光荣殉国。

革命烈士纪念塔

  塔高30多米,塔身共七层为三段,上段为八棱形,正北、正南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打字,正西刻着“浩气长存”,正东刻着“永垂不朽”。中段四层为六棱形塔身,下段为六根石柱顶着六面形挑角楼,绿色琉璃瓦,黄色兽头、脊花。楼内为六面形塔身,西面为塔门,东面是烈士陵园创修纪念碑文,东北面是34位烈士纪念碑文,东南面是61位烈士纪念碑文,西南面和西北面分别是县委、县人委会的题词。

革命烈士纪念亭

  1962年7月1日修建,为六柱六角古式挑角亭,石柱高3米,亭高8米,是绿色琉璃瓦,亭内绘有各种图案,色彩鲜艳。中间竖有四面形烈士纪念碑,高2米多,上刻着全县1076位烈士英名及其家乡地址。以作纪念,使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六十一位烈士墓

  1938年3月3日,日军石黑支队第一次侵占沁水城时,决死三纵队第九总队第二大队攻打沁水城时,我军牺牲61人。这61位烈士现在查清的有:杨松则(壶关人)、韩贵则(长治人)、李金山(长治人)、郝和尚(右玉人)、尤祥去(灵石人)、孙震廷(沁源人)、侯北顺(陵川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