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及时间:梦回印缅,2011年3月10日)
姓名及出生年月:王伯惠,男,1923年
部队番号:新1军新38师翻译官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籍贯:四川)
1944年1月底,王老和同学们在西南联大布告栏上看到孙立人将军的来信,要征召毕业同学土木系5人、机械系5人、电机系5人,共15人去军中充当译员。于是,他和同学们响应孙立人将军的号召,以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大四学生的身份飞往印度利多。同去的15人经过两周的军事训练,即被派往前线。临行前,蒙孙立人将军召见,问他们有何要求,王伯惠提出,要学有所用,希望从事工程工作,于是他被派往工兵营,既是翻译官又是技术能手。
新一军成立后,王伯惠被派往军部工作,并主持建造了新一军在印缅的一座阵亡烈士公墓。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伯惠作为最后一批新一军成员,乘汽车由滇缅公路回国,并在云南沾益新一军留守处待命。后前往广州,参与监督600名日本战俘修建新一军公墓。1946年初,随军前往东北,不久后与其他清华同学被批准退伍,回到北平参加全国留学考试。8月初,忽接孙立人将军来电,要他们速回沈阳。到达沈阳后,他们被告知孙立人将军要在鞍山建立一所清华中学,(孙立人将军一直有行军沿途建立学校的传统)要他们去开展创校工作。王伯惠被任命为教务主任兼代理校长。 原来6月初新一军进军鞍山时,军部驻在日本人留下的一所中学里。孙立人将军见学校校舍很好,图书馆、动植物标本、室内外运动场所都很齐全,就想利用这个校址,像内地贵阳、重庆、成都、长沙等地清华校友那样开办一所清华中学。孙立人将军认为,鞍山将来会发展成为中国的匹兹堡,会需要大量人才。为了筹办这所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董事会,孙立人将军任董事长,用董事会的名义在东北,并通过北平、上海、美国等地清华同学为学校募捐基金。当时在东北的熊式辉、杜聿明等军政要员都曾捐赠了一笔钱。现在,鞍山清华中华更名为鞍山市第一中学,是鞍山市重点中学,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人才。
1948年2月,鞍山解放,王伯惠卸任校长职务,继续在学校教书。由于经历简单,以后并未受到大的冲击,用王老自己的话说,就是幸运。后来,由于是工程专家,东北又急需这方面人才,王伯惠被调往辽宁省交通厅工作,直至今日。东北主要的桥梁和公路,王老都是主要参与设计者。1993年,王老还受广州市政府邀请,在广州常住9年,参与设计建造多处大型公路桥梁。 提到老长官孙立人将军,王老满是钦佩,他说他与孙立人将军有三重关系:清华校友、长官与小兵、董事长与校长(鞍山清华中学)。第三种关系只有他一人具备,他很自豪。
2010年12月8日,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庐江县隆重举行抗日名将孙立人故居揭牌仪式,王老受邀与孙立人的长子孙安平、孙将军义子揭钧教授、郑锦玉先生等亲友出席揭牌仪式,王老在揭牌仪式上还将《二战名将孙立人——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丁涤勋与王伯惠主编)赠送给孙立人将军故居。
这些年,王老与其他新一军老兵、孙立人将军义子揭钧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教授)、郑锦玉先生等,积极为孙立人将军和印缅远征历史著书,尽管出版起来困难重重,但他们仍想方设法使之出版,尽管真正读到这些书的人可能很少,但他们认为多一个人知道这段历史就稍慰英灵。同时,他们也在为广州新一军公墓的恢复重建不懈奔走着,尽管过程艰辛,前途渺茫,但他们以80、90的高龄,仍在努力着。王老与其他老兵珍藏着许多关于孙立人将军和印缅远征历史的书籍,准备待广州新一军公墓恢复后,捐赠出去。
王老反复说,他现在的两大愿望,一是抢救被尘封的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过去;二是恢复广州新一军公墓,以慰千千万万以身殉国的远征军将士。现在看来,第一个愿望正逐步实现,而第二个愿望则不知何日达成。他们都年事已高,能做的真的不多了。
(感谢辽宁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