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培芝(王培之?又名或笔误)
1923年10月26日生
江苏溧阳市别桥村前王村人
1937年在溧阳同济中学初三学习,由钱培春老师推荐去江西雩都报考军校,先在三分校(主任吕济)战干团,因年龄偏小先集中瑞金在预备班补习高中课程(连长熊今吾),三个月在西岗入伍生团(团长李牧良)。
1940年秋入三分校17期22总队(在瑞金武阳卫,区队长黄埔13期周昭廉)步科学习82口径迫击炮,1943年毕业后分在忠义救国军五团(团长亢祖周)一营(营长徐壮杰)三连(连长胡东代)任少尉排长。
抗战胜利后在长春和沈阳新六军(军长李涛)169师(师长郑庭芨)505团(团长贾维禄)3营8连任上尉连长。后在徐壮杰{时任团长}劝说下脱离部队回江苏老家。
五十年代始一直务农,老伴原在上海羽毛球厂工作,62年被下放原籍农村,04年去世,现每月有上海发放的抚恤金395元。有四女一子在农村。儿子一家在同村生活。
王培之老人他的右手臂至今留着当年和日军作战时留下的伤疤。说起那一战,老人精神一振。那是1943年,王培之当时编在戴笠手下的忠义救国军部中。
这个军有个三个团,4、5、6在日本人占领范围内打游击。王培之所驻地就是今天宜兴、罗埠一带。艰苦自不必说,四季短打,一年到头穿草鞋,能吃上一顿豆腐就觉得很了不起,荭草(音)充饥是家常便饭。
那一天,身为排长的王培之接到上级命令,日军要带民夫来砍毛竹。因为有内线,我军已知道日军要进来的路线,于是预先在几处山岗埋伏了下来。
王培之所在排埋伏的这个山岗地势稍平缓一些,中间有一带草棚。他排里有个连副,那天正好请假。
连副的老婆来部队看他,连副请了假送她回家。两个人走到桥头,遇到部队里的人,人家说:“你部队去前面山岗埋伏了,马上要跟日本人打了。”
连副对老婆说:“你一个人回去吧,我就送到这了。我部队打仗我要回去,这仗打完我去找你。”
等连副赶到埋伏地点时,日本人离王培之部队埋伏的地点已经不到200米远了。
当时武器配给并不好,王培之的排里就一挺机枪,这个火爆脾气的连副一把把机枪抢过来:“王培之,你装子弹,我来打!”
机枪不太好瞄,连副冲日军一阵横扫过后,日方立马没了声音,静悄悄的。王培之以为好了,几个人抬头去看,这下不得了,小钢炮、机枪、砰砰砰的扫过来。一颗子弹击中连副的肩膀,他倒下了。
说到这里,王培之顿了一下,告诉我们,后来这个连副被日军用刺刀活活刺死了。
那时节王培之也中弹,血涌出来,王培之的两个战友拖着他躲到了山岗旁一户老乡家。日本人过来搜查,老乡说人往山岗那边跑了。
等日本人走远了,老乡煮了一顿山芋喂王培之吃,天黑以后,老乡和他的战友一起砍了两根毛竹做成担架将王培之送到了团部。王培之说:“那个老乡真好,可是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了。”说话之间,他有些哽咽。
这是王培之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我深深的被打动,为那个连名字也已被忘记的连副。
那被鲜血湮过的山岗,可还记得这个血气方刚的中国汉子?那走过桥头,等着爱人回来找她的女子,今后这一生又是如何终了?
这仗打完我去找你,男儿一诺已成空,一腔热血洒故国!我突然想起抗日时,一个战地记者写的报道。他去采访一个即将上战场的普通军人:“你觉得抗战会胜利么?”
“当然,我们一定会胜利。”
“胜利以后,你想做什么呢?”
军人沉默了一下,抬起头答他:“我想,在这场战争里,军人都是要死的吧。”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