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老兵名录 > 安徽抗战老兵名录 > 内容正文

(亳州市蒙城县)袁化修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9-06-24 17:55:06

  姓名:袁化修

  出生年月:1924年属鼠

  民族:汉

  籍贯:安徽蒙城

  住址:蒙城县岳坊镇

  身体状况:一般

  困难等级:退休,现寄居在外孙女家

  婚姻状况:老伴2006年去世

  子女情况:老伴曾经生育有7个孩子,唯留大女儿于2010年去世。其中1960年饿死3个,南京失一对双胞胎,另一儿20岁时进城卖东西被电击身亡

  部队番号:鲁苏豫皖边区第五纵队117师2团

  部队职务:上士、准尉

  入伍时间:1942年

  入伍地点:蒙城

  从军经历:小时听说我大爷袁子如是朱门的人,曾到阜阳考上秀才,却被他卖了,他认为第二年还有把握考上。谁知第二年不举行,废止了。便教学为生,他学问很深,教了不少学生。后来,爷爷死了。家里为了扛杠子(指撑门面),就给我父亲弄个保长当当,怕人家欺负俺。我父亲不愿干,便到北平投奔我当营长的叔叔。奶奶生病严重,父亲回来。那时要求大家买枪,俺家就买了一个马拐子步枪。日本鬼子一来蒙城,父亲就把枪埋起来了(这我知道,是父亲和一个长工,俺三个去埋的),带着全家往北过涡河朝西跑。后来听说日本鬼子沿涡河北岸来涡阳,我们就又过到了涡河南岸回家(在城西岸还碰到过日本鬼子出城)。到家发现枪没了,那板桥区区长于之正,说我父亲管枪失枪有罪,该罚。后经人说和,掏了30块大洋算完事。父亲为此一病不起,死了。这年我十七、八岁,打小家里订的娃娃亲,岳父是团长邹亚东(怀远龙岗人)的军需主任蔡维之(蒙城小涧人)。哥哥(说是与土匪有勾起,后来死在监狱)便帮着与我结了婚。

  婚后第十八天,岳父便把我带到太和当兵,编入鲁苏豫皖边区第五纵队(117师师长瘳运升)第二团军需部。我小时,爷爷说古文难懂,就让我读小文章,如《论说精本》、《论说指南》、《三字经》等。所以我文水不深,对算数更不通。军需部有个老先生,是我爷的学生,便教我古文、珠算、算帐。那军需部就是管枪管粮管钱的,我吃的穿的都行,平时就在那部队驻闲,有时岳父还让我回家看看。听说下面部队也打过仗,但我们从来没经过,也不知下面部队情况。先后在太和、亳州南的淝河口、蒙城、怀远的蒙罗山,后在龙岗东面把河防。前后有三年吧,后在董集(现在属利辛)听信说日本鬼子投降了。

  日本投降后,我们去徐州接降。部队驻在贾汪矿区(那是日本人的矿区),我没有去接降,只在后方留守。我去的晚,只在贾汪呆了三天就随部队拔到徐州北180里的地方整训。后我们师三个团整编成一个团,多余干部去芜湖编入军官总队。第二年春天,我分到南岭县,负责征兵。当时安徽有皖南、皖北、皖中三个师管区,我在皖中的桐城团管区新兵大队任中尉书记。待淮海战役结束,江北解放,江南吃紧,由刘大队长带队把我们这些人连家属都到了南京陶吴镇。到那当天还是第二天,解放军就过了江,我们就起义加入了解放军(有“起义证件”)。

  南京解放时,他所在的部队起义了,后被解放军接收。”起义后,我把妻子送回蒙城老家时,正赶上村里写算午季公粮,村干强留我帮忙,就这样没有能够及时回南京解放军工作。20多天把公粮算好后,接着村干请区委书记批准在地方办学校。于是,在1949年8月1日负责筹办学校,当上了一名教师直到退休。

  回到家乡后,袁化修和妻子又先后生育了几名儿女,在灾荒时期因疾病和饥饿,只有一儿一女得以幸存。2006年老伴去世后,袁化修老人住到了女儿家,2010年女儿也去世了。从此,袁化修老人和外孙女戴雅美一家生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