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铭涛 1925年 邵阳市双清区云水铺乡横木村3组85号 1944年,石铭涛经人介绍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学习。后战事吃紧,石铭涛返乡,在家乡开展游击战争。在家乡的抗日游击队(“总司令王耀武”),石铭涛任中尉文书兼排长,带领一二十名队员在新邵、隆回、山门、洞口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截至日军投降,在为时一年多的时间内,石铭涛所在的游击队共活捉日军15人,暗偷、巧夺各类敌军枪支80余支。“当时,抓一个日本兵奖13万法币,缴一挺机关枪也奖13万法币。步枪就差些,奖钱1万。” 1945年8月,石铭涛与战友共15人被日军抓获。“有三层岗哨,准备下午活埋。中午12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才侥幸把命留了下来。”
唐高明 1921年 永州市东安县水岭乡吊牛坪村2组 在19岁那年的冬天,唐高明顶替大哥被征入伍(其大哥之后也被征丁,曾参加衡阳保卫战,四、五年前过世)。1942年,在新22师出征缅甸期间,唐高明在师部留守处(驻昆明,后改新六军军部留守处)“管物资、接训新兵”。之后,唐高明转入新六军军部特务营。1945年8月,正在云南曲靖训练新兵的唐高明,接受命令赴芷江,担任恰降会场守卫。“日本人来了8架飞机,我们四架飞机起飞去接他们。开完会,没吃饭,日本人坐的8架飞机就又飞往南京,我们的四架飞机一直把他们送到南京。”之后,唐高明跟随特务营也到了南京,还在上海接受了日本海军的投降。 唐高明的弟弟唐高清(右)也曾入伍,并参加过“抗美援朝”。
唐名厚 1920年 永州市道县清塘镇上塘面村2组 1939年被抓丁后,唐名厚在“零道师管区”待了近一年,后被分入国民革命军第41师。 1940年8月,在进入部队5天后,老人即入战场。靠着一位芷江籍同姓老兵的指点,唐名厚不仅学会了打枪,也学会了打手榴弹,而且挨到了战斗的最后。“整个41师都被打完了,我们的丁师长也战死了。到最后只剩下60人。”“一起活下来的弟兄后来都当了连长、排长,我大字不识一个,还是当弟兄。”听力极差的老人有时候也和我们调侃。据老人的讲,他之后还被编入96师,但老人说他没有去过缅甸。成家较晚的老人,育有一子、三女。自儿子31岁过世后,老人现与儿媳和两个孙子艰难度日。
唐心跃 1920年 武冈市荆竹镇九塘村 1938—1947年,老人一直在国民革命军第49军105师314团“82”迫击炮连服役。入伍时,武冈(县)有40多人与老人同行,“到现在就碰到过其中的一个,其他人不知道哪去了”。内战期间,老人在安徽被新四军俘虏,后归乡。 老人的儿媳许菊英讲,唐老现在一天还要喝3顿酒。“耳朵也不行了”的老人,为了能吃得下去饭,也为了心里好受点,不顾儿女的反对坚持下地“做工”。
万裕松 1927年 双峰县杏子铺镇花树村8队 1939年前后,正在“湘乡中学”读初中的万裕松,因“鬼子来了”被迫辍学。 14岁那年,万裕松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地找到当时在部队“当司令”的同乡宋希濂,“我硬要跟着他”。宋希濂念及万年纪尚小,就让他在后勤单位做些零碎事。前后跟随宋希濂有六、七年的万裕松到过不少地方。西北、云南、四川、贵州……因为当时年龄不大,万裕松现今只记得“在云南是11集团军,宋希濂是我的直属长官”、“我还到过畹町、游过怒江。在腾冲还与日本人肉搏过……”等片段。 按老人的记忆,抗战胜利后,部队开赴四川休整。1948年,老人离开部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