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老兵名录 > 湖南抗战老兵名录 > 内容正文

未曾老去——马金辉:湖南抗战老兵影像档案(9)
来源:红图汇 马金辉   2015-06-17 10:47:05

  王飞黄 1916年 原籍邵阳,现住资兴市唐洞新区大全路湾门 自幼家贫的王飞黄是幸运的。“父母亲把吃的粮食卖了供我读书。”先在“陆军炮兵学校”就读的王飞黄,后转入黄埔军校17期(第五分校,昆明)学习。军校毕业后,王飞黄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记忆有些模糊的老人,已无法确定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所属的部队,但老人还记得雪峰山会战。“那时候日本人已经不多了。一次,有个躲在刺蓬里的日本兵见我是个官,就跳出来和我扭打在了一起”,说话时老人双手握拳,作搏斗状。这次肉搏中,老人左臂负伤,至今还留有一个大瘤。 抗战胜利后,因为母亲“顾念得很”,王飞黄脱离部队返乡。文革期间,王飞黄受到较大冲击,且入狱。出狱后,“不敢留在邵阳”的王飞黄,流落至郴州资兴。直到几年前,才告别“黑户”。

  王金柱 1914年 曾去台,现住长沙县黄花镇黄谷路316号 1929年春,矢意“投笔从戎”的王金柱,被“兵贩子”一火车拉到湖北。 在半年的看护训练后,王被分配至19路军60师。后这支部队的番号不断变更,但王金柱始终没有换过部队,“在这支部队,我待了20年”。从连队司员到特务长(司务长),到营部副官,再到团部军械官、师部副官、军械主任……王金柱记住的是他与这支部队的缘分。而这种缘分并没有“抗战”与“内战”的区分。自从“海口警备司令部”撤到台湾后,王一直在军界任职,直到1961年退役。2001年,王金柱选择返乡居住。现“难得下一次楼”的王金柱,调侃终日“以床以房为伍”、“以手代脚”。

  

  王武喜 1919年 新宁县白沙镇西冲村6组 家中有五弟兄的王武喜是家里第二个“吃皇粮”的男丁。“老大是照相兵(适龄青年照相备案,以备征兵),我是老四。”后王武喜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36军92师108团8营8连。在老人不完整的记忆中,入伍期间,老人所在的部队一直在九江、长沙、沅江、湘阴、益阳等地巡防。曾亲眼见过“长沙大火”的老人,在益阳至湘阴的“渔夫村”,因病脱离部队。返乡后,王武喜进入“新宁县公安局”,“承蒙局长看得起,让我当了配手枪的副班长”。后老人加入当地抗日游击队,直到抗战胜利。现“身体还好”的老人随孙子(非亲生)一家生活。

 

  王振丹 1923年 原籍安徽凤阳,现住岳阳市城陵矶粮库三栋 自1939年投奔叔叔起,王振丹在部队呆过将近10个年头,从医院看护兵,到特务长(司务长),再到上尉军需官(国民革命军第32军第9军干分配处)。曾参加过衡阳保卫战的老人,至今还记得“芷江恰降”,日军谈判代表“今井武夫”走下飞机的情形。1948年底,老人带着妻儿来到长沙(妻娘家)。自1959年招工来到岳阳粮库后,老人一直在岳阳居住至今。由保姆照顾已有6年的老人,说“人老了要自觉”。耐心给我们讲解什么是“心脏膜早搏”的老人,如今坚持自己的两不原则,“不乱跑、不乱呷”。遇好事、大事,子女们数次请车想带老人去凑个热闹,老人坚决不从。前些年,老人的退休工资涨到1895元,老人随即给保姆涨了工资。

 

  吴淞(释来空) 1922年 常德市德山乾明寺 1938年8月16日,家住长沙化龙池的吴淞,坐筏子渡过湘江去找“税警总团”时,家人并不知情。直到穿着军装的吴淞当晚回到家中,母亲才明了儿子的心思。得知我去当兵,周围人都说:“打死了划不来,宝。”因为“有文化”,1940年3月本在“税警总团”辎重营通讯排的吴淞,被抽调至“贵州省第二行政区民众抗日临时指挥部”。1943年,当吴淞结束在黄埔军校(军官班,11期)为期一年半的学习时,“税警总团”(已改编,新38师)已远征缅印。无法返回原部队的吴淞,后被分配至第九战区兵站总监部参谋处,任中尉联络参谋。作为后勤补给军官,吴淞尽管历经常德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但“只在常德上过前线”。 建国后,吴淞因故入狱23年。这是一段漫长的人生,对其家人而言更是如此。“对6个孩子的影响大,如今除了大女儿,其他的子女情况都不太好。”1996年,时年74岁的吴淞遁入空门,法名释来空。“觉得人生没有太大的意思,太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