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戴锦华
出生年月:1921年
籍 贯:四川安岳
文化程度:小学参军时间:1942年
从军经过地点:安岳-成都—昆明-保山
原属部队:汽车五团一营一连
长官姓名:卫立煌
参加战斗:
离 退 休:退休
经济情况:尚可
家庭情况:2个儿子,4个女儿。
现 住 址:安岳县城
个人简历:
抗战之路
老人生于1921年,土生土长的安岳县城人,因家境贫寒在南门桥念完小学后就辍学在家。直到1941年,中华大地只剩下西南大后方未被沦陷,抗日战争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戴锦华老人现在只是有点耳背,但清楚得记得他当兵的原因:那年他刚二十岁,一位华侨亲戚从国外赶回成都支持抗战,戴锦华受到了感染,着这个亲戚学会了修车,开车。
当时的中国工业特别落后,像这样的技术兵种几乎都由归国华侨,爱国学生组成。老人记得他们的驻地--成都大面铺国军军政部第6修理厂。在这里,戴锦华学习了一年修车,驾驶,就为上前线做准备。
1942年初,老人所在的修理厂整体前往云南滇西,一下变成了卫立煌司令下属的下属的汽车兵团。戴锦华被编入汽车五团一营一连,驻扎云南安宁县,成为了汽车兵。
抗战生命线,一滴油,一滴血。
滇缅公路是是中国抗战最后的国际交通线,它承载着中华抗战最后的希望。正是为了阻止日军切断这最后一条国际援华通道,保卫西南大后方,中国组建了远征军,开始抒写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
戴锦华和战友们日以续夜的投入到了运输工作中。他所驾驶的是美国提供的十轮大卡车,从驻地拉着士兵弹药,车后还拖上一辆打炮赶往前线;在从前线运回伤兵。
据老人描述,当时这条公路弯多山陡,一天最多也只能前行100来公里,来回一趟需要好几天。还好沿路老百姓都支持抗战,他们走到哪都有老百姓送水送饭。
日本的飞机是他们最大的威胁,车队在路上,常常遇到敌机的封锁,最怕就是日本飞机俯冲扫射,运气好可以找到峡谷躲避,很多汽车兵都死在了敌机扫射下。
为了源源不断运输兵源,物质,他们很少休息,困极了在躲避敌机时打个盹又出发了,及时在夜间形式,敌机来了挡住车灯依然得前行。
那时的汽油是弥足的珍贵,为拉回一车汽油,往往会付出多条生命,因此作为汽车兵,“一滴血,一滴油”时常挂在他们嘴边。只要是下坡,汽车兵们都采用空挡滑行,稍有不慎,就会坠崖身亡。因而,这也促使戴锦华他们练就了过硬的驾驶技术。
庆幸自己是汽车兵
老人对收复保山那场战役印象最深,一车车伤兵从前线拉往后方,血顺着车厢染红了公路,然后和尘土凝固在一起,他来不及洗车又将开赴前线。他多想拉一些尸体让将士们魂魄能够回到家乡,但伤兵都拉不完,可见战役的悲壮。于是戴锦华庆幸自己是汽车兵,能活到现在。
日本投降,不打内战回家
1945年8月15日,当天戴锦华还前往保山的运粮途中,一下得知日本投降,车队一路鸣响喇叭庆祝,手都按酸了,这是他记忆中最高兴的一天。
1946年,戴锦华所在的部队离开云南,休整后接到通知拉物质前往北方。
他们汽车部队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人,感觉到要打内战了,于是不断有人悄悄脱离部队。戴锦华也是其中一位,从部队逃出来后沿途做点小生意,1948年回到了安岳老家娶妻生子。开始了平静的生活。
1949年底,安岳迎来了解放,紧接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当时的县政府又动员戴锦华去参军,于是他去成都参加了解放军驾驶兵的考试,轻松过关。成了二野十八军二团四连的汽车兵,参加了解放西藏的运输任务,后复员安定了下来。
目前戴锦华儿孙满堂,除了有点耳背外身体健朗,几年前,电视开始播放一些关于远征军的画面,他执意要回云南看看,去年,在家人的 陪同下,老人终于心愿得了。
他晚年最高兴的事就是摆起远征抗日这段经历,这些记忆终究抹不去的。
走访志愿者——曾峥
重返滇西腾冲国殇墓园,祭奠牺牲战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