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抗战老兵名录 > 云南抗战老兵名录 > 内容正文

(大理市 )杨华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9-04-12 11:41:30


 

  杨华,1921年9月生人,云南大理人。家庭贫困,受1925年大理大地震影响,丧父,留母一人带着子女。小学毕业后12岁当织布的学徒,16岁即出师,由于腾冲的工资较大理地区高,所以就到了腾冲当教织布的师傅。杨华老人的部队番号为第11集团军36师第三大队(当时由于战时形势的特殊原因并未安排营连排编制,直接将新兵编入大队再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游击战)。

  参战经历:据老人口述,1942年5月10日日军攻进了腾冲,而在那前夜,已有人在街道上高呼“日本鬼子要来了”,之后整个城内百姓都开始逃难。那个时候,杨华老人已经到了腾冲一段时间,用早年当师傅的积蓄和朋友合资办了厂,但是仍然当夜就舍弃了家什与货物,汇入了逃难的队伍。

  向北逃难的途中,在江边遇到了国军36师的防线,那个时候李根源在36师从逃难的青年人中招募新兵。杨华毅然参加新兵招考,考取之后就被送到了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一期(位于大理三塔寺),属黄埔十九期,训练了八个月,毕业后即成为少尉排长,分到了腾冲第11集团军36师。

  训练期间,李根源经常到干训团做报告,讲述日军暴行,声泪俱下,感人至深。后来第一期学员训练结束分配到腾冲,部队从大理开到保山的途中,宋希濂又在瓦窑进行了鼓舞士气的讲话和鼓励,他说“在内地,一个少尉排长的军饷是一个月92块钱,我给你们加100块”。杨华老人说当时大家很高兴,毕竟年轻气盛,并不怕死,192块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士气被提了上来。

  分到36师后,杨华老人的部队在江边驻扎,开始搭建怒江边的堤防,每30米一个掩体。而之后的几天里,日军开始散发传单,号称有十万大军,内容包括威胁投降等,试图影响舆论打击士气,但是将士百姓不为所动。然而由于之后日军部队抵达的数量越来越多,36师已经无法抵挡,才调来了第5、8、20集团军共同驻防。

  据杨华老人讲述,在和日本人周旋的过程中,曾采用游击战术,三大队被变成第三路游击司令部。士兵们曾经过江进入高黎贡山,攀爬一座叫白马山的山时,士兵们上下坡超过了八十里,下坡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而致命的是那个隘口已经被敌人占领,无法前进,只好顺山驻扎,下雨时就用步枪撑起随身的毯子挡雨,炊事班煮了一些简单的稀粥,士兵们就此充饥。就在次日,他们被日军包围了,由于人数不敌,只好游击周旋,作战人员分成小分队活动。

  当时杨华老人所在的组跟踪的是一队大概八九十人的日军部队,小分队一直跟着日军,在相距大概百来米的山坡上潜行,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侧面已经又来了一队日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将杨华所在的队伍包围了,此时已然是死路一条。而杨华得以死里逃生,主要是由于在之前杨华跟队长请假说去后面方便一下,等他准备往前走赶上队伍时,已经听见了前方枪响,杨华知道不对,立刻将自己掩护起来查探状况。五个同志都已经在短暂的交锋中牺牲,日本人也被打死了好几个,带队的上尉区队长也在这次遭遇战中牺牲。

  天色慢慢变黑,杨华下山到盈江边,准备回师部,但是没有船也没有人。正在绝望之时杨华看到不远处的山头上有一个亮光,他循亮光而去,就找到了两个摆夷老人(据杨华老人的女儿说,那两位老人应当是当地的景颇族),由于之前在军校中学习了一些摆夷的语言,可以进行简单的沟通,摆夷老人简单招待了杨华。后来次日才回到桥头36师的驻地。而师部之前已经了解了己方部队与日军实力悬殊的事实。日军用环绕、包围、迂回的方式在攻击,中方人数很少,几无还手之力。师部决定埋藏好武器,打散编队,两人一组,下放到地方,进行游击战斗,也保存实力。

  与杨华老人分到一组的士兵来自文山,名叫陈兴舟。在分组完成后,两人一起来到高黎贡山脚下的村子,当时保山当地各县市也支持抗日,杨华等得以顺利地躲藏。为了安全,他们乔装成百姓的样子,即便如此杨华也曾遭遇险境。当时在山上采摘野菜,来到一个山药生长茂盛的地方,有山药藤从头顶垂下,此时随同的小孩听到有地面枯枝干柴的碎裂声,知道是有人靠近,再近一些发现是日本人,杨华赶快顺着山药藤爬上坡去,才保住性命。由当地保长陪同,带他们躲到山崖的巨石上,当时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嚼生米,存粮用完了就趁着夜色到保长家里,保长给他们供粮,一直这样度过了24天。到第23天的时候遇到了山上的百姓,得知战事激烈,两人遂下山回到部队。

  之后经过一番姓名、番号的比对,两人回归了部队,来到了云龙,更换了因为行军作战日久而破烂的衣物。此时已经开始了一些关于新武器的训练,他们也要应要求参加,随后两人就来到了保山71军“马王屯新武器训练团”学习。

  这时其实因为接到命令的时间已经迟了,训练团第一期已经训练了20天,六种新武器已经讲了四种,他们须等下一期再培训,时间漫长,两人就搭车回到了大理。

  随后他们就到了大理的毕业生调查处报到,此时正巧宋希濂在大理,得知是前线回来的兵士,宋希濂亲自接见了他们。这时几个士兵才知道,一直没有发到手的军饷,实际上是被团长黄符成用去买卖盐巴谋取私利去了,由于黄符成已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牺牲,兵士们的军饷已经不知在何处了,宋希濂就亲自补发给了各个兵士。

  后来宋希濂说:“大理现需前线归来的将士,组成11集团军纠抚队。”杨华老人及一同归来的几名士兵,由于是从前线归来,较有威信,此后就专门进行第11集团军的纠察与安抚工作。日巡三班,大理的治安好了很多。

  在纠抚队,他们还进行了排剧、演出募捐的工作,在大理各镇——包括下关、大理、巍山(大仓)、弥渡、祥云、宾川、喜洲等地——募捐善款,总额达到百万以上,款项都用于爱国抗日。

  1945年胜利以后,11集团军调防湖南,杨华老人就留在了大理,未同军队同去。

  杨华在1949年时租铺做一些小生意;还曾主动地担任义务的消防队长,抗战胜利后1950年国家发动捐款,他的积蓄一共才300万钱,他捐了200万,还交了1000两银子(半开、大发等)给国家。1951年被选为了人大代表。之后1978年中和镇普选代表,就选杨华老人为先进模范,老人在百货公司工作业绩突出,曾被单位挽留延迟至64岁(1984年)退休。老人好助人为乐,在汶川、玉树地震的时候老人也曾捐赠钱物。

  老人一生非常传奇,有艰苦也有甘甜,杨华老人为人耿直,工作尽心尽力,十分有爱心。

  老人有三个乐观主义: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十分精辟,值得年轻人们学习。

  健康状况:老人除了听力有些衰退,其余身体状况良好,精神很好,能出去活动。记忆很好,条理清晰。

  家庭经济状况:从古城的百货公司退休,退休工资1600,每个月医保有70多元。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