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爷爷,虽已92岁高龄,精神、身体是出奇的好。上次见老人时,老人红光满面、声音洪亮、思维敏捷,看不出任何的老态。唯一遗憾的就是耳朵不好使,很难听清我们的表达
老人今天的讲述从如何考大学讲起。老人老家是安徽庐江的。家里也并非富家。他十六岁时,还差一年才高中毕业,家里境况不好不能让他继续学业,让他回去放牛。年幼时的徐志崧却偏不认命,管奶奶要了十块钱,就离家出走,从家里走20多里路到庐江县城,到芜湖,再到南京,想在南京边打工边准备考大学。可是,乱世之时,哪有工作好找,更何况老人当时一口安徽土话的口音,人又长得单薄,想做工人、当老师,都没有人要,后来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替教授抄写手稿的工作,干了好几个月,才算在南京留了下来。
当时的徐志崧,因为贫寒,考大学就只想考不收钱还管吃住的军校了。适逢当时的军医学校招收大学生,老人报考,就考上了。
我一再大声地问徐爷爷:“军医学校?是在南京吗?”
爷爷很肯定地回答我:“就是在南京。这个学校就是在南京。我在南京读的大学。读了三年,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怕我没明白,老人还拿过我本子,在本子上写下四个字:“军医学校。”
大学只读了三年,抗战爆发,还没有毕业的徐志崧和同学们义无反顾的奔赴了抗日战场。战场上的经历,在以前的博客中曾有细致的描述,不再赘述了。但是,爷爷回忆起刚上前线的经历:“一参加工作就开到了上海和南京之间的一个什么县份上。那时,一个火车下来,就是几十个伤员,医院一会儿就住上了几百个伤员,全部血糊糊的,有的还长满了蛆。”
老人讲到这里,终于停下来了。我注意到老人脸上难以察觉的痛苦。他不住地摇头。
那种惨烈的战争景象,老人一定不愿意回忆。我赶紧岔开话题,问起学校怎么后来会叫“上海国防医学院”?
老人说,学校一直叫“中央军医学校”,校址在南京,抗战时搬到了贵州安顺。抗战胜利后,学校搬迁到了上海,并且更名为“上海国防医学院”,最初的校长,曾经是蒋介石。学校搬到上海后,1947年,徐志崧和当初没有完成学业的同学们,回到了学校,继续了两年的医学院学业,并且在1949年到重庆实习,随后留在了重庆,参加了重庆第七人民医院的建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