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中山公园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采集
昨日,我国迎来首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层面的庄重仪式,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向这场血泪书写的伟大胜利致以崇高的敬礼。自1931年 “九一八”事变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终,14年间,中华民族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抗争,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
在这场战争中,“粤东雄郡”惠州也付出沉重代价。日军曾先后四次侵入惠州,烧杀抢掠,罪行罄竹难书。据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 《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记载,日军入侵广东,造成惠州直接伤亡人数16397人,仅次于汕头和广州,居民损失过亿元(1937年7月法币价值),居广东第五位。尽管饱受日军铁蹄欺凌,但惠州军民守卫国土、奋起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为人类历史上那次规模最大的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去年5月,市政协委员侯瑞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在中山公园原址重建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建议。他认为此碑是抗战期间中国将士光复惠州的纪念,应该在中山公园重建中尽快恢复,以铭记英烈。
前不久,惠城区文广新局局长刘少辉透露,市区中山公园将建成历史文化公园,恢复到民国时期的风格。
城内八九成商店住宅被烧毁
抗战时期,惠州四度沦陷,这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成立的广东省抗战损失调研课题组历时数年,于2009年6月发布《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2010年11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编辑出版为 《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其中,将日军“四次焚烧惠州”作为一个小章节描述,足见惠州四度陷入敌手的特殊性。
该报告指出: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第二天就入侵惠州,在当时繁华的商业区纵火焚烧;1941年5月,日军第二次入侵惠州,四处放火焚烧,分别在水东路、塘下、打石街、万石路以鸣炮为号,炮声一响,即放火焚烧商店民房,此外,西湖名胜如栖禅寺、永福古寺、元妙古观等古迹均遭焚烧,城内被大火烧毁的商店和居民住宅达八九成,惠州人把第二次沦陷的遭遇称为 “大烧屋”;1942年2月4日,日军第三次入侵惠州,实行历时3天的大屠杀,被杀害居民的尸首约600具;1945年1月14日,日军第四次入侵惠州,在日军“三光”政策下,又有四五百居民被屠杀。
对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该报告也有详细记载。日军四次侵入惠州,造成惠州直接伤亡21473人,其中,死亡16397,伤5076,直接伤亡人数在广东现今21个地级市中排第三,仅次于汕头和广州。此外,抗战时期,惠州居民财产损失统计为一亿两百多万元(参照1937年7月的法币价值),居全省第五。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抗战期间,惠州以及惠州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风雨如晦,惠州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用热血捍卫家园,驱逐外敌。例如,抗日战争期间,东江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建立了蜚声海外、威震全国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据《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记载,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在惠阳县土洋村宣告成立。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对日伪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约3500人,缴获各类枪械6500余支、炮25门。东江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有2500余人在抗日战争中流血牺牲。
惠州国军抵抗首次入侵日军
国军正面战场的贡献也值得大笔书写。1939年3月1日的上海《申报》,刊载了白韦的报道《民族英雄的葬礼——— 东江抗战殉国将士公葬礼速写》。该报道首先叙述了惠州抗日将士在日军第一次入侵惠州时期殉国的悲壮历史。
该报道称,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大亚湾登陆,急行军直逼惠州,国民党淡水守军大部分向龙岗和永湖撤退,惟有四五一旅九0二团一营二连的全连士兵和一部分红色地方游击队沿着惠淡公路突进,于13日晚抵达惠州近郊的小挂榜山间,扼守数座碉堡。14日早,日军开始了猛烈攻击,前后发动三次冲锋,双方互有伤亡。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二连士兵终究未能顶住日军五六百人的火力,全体殉国。
1939年1月初,日寇主动弃惠,惠州光复。惠州名绅张友仁去收拾小挂榜山的这批忠骸,合上别处所拾获的遗骸,约有百具。惠州各界在水帘洞的山上举行 “东江抗战殉国将士公葬典礼”。
1938年,国民党当局命令各省各地普设抗战阵亡纪念碑。惠州的纪念碑建设进度缓慢,直到抗战胜利后,中山公园前喷水池中才立起一座高约5米的纪念碑,碑身像一把利剑,是国军187师师长张光琼为纪念抗战阵亡将士所建。据他当时所见,碑座的碑文未刻石镶好,碑身题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还是手写上去的,未作修饰,纪念碑整体造型很恢宏,两旁凤凰树木开花时映衬出纪念碑的壮美。令人遗憾的是,该纪念碑在1950年被拆除。
惠州籍黄埔军人英勇抗战
1930年3月,黄埔军官学校在惠州五眼桥(又称拱北桥)北侧战地旧址立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此碑在解放初被毁,1992年复建。国民革命军东征,是黄埔军校官兵在惠州首次亮相,也为该所军校在抗战中与惠州千丝万缕的关系埋下伏笔。
据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考证,黄埔军校与惠州的关系,从该校的教职员名单和同学录就能有所了解。教职员中,廖仲恺任国民党代表,邓演达任教育部副主任、武汉分校校长,林振雄任教育总长,其余任科长、大队长的惠州籍军人多达数十人。据《黄埔军校同学录》的记载,总共23期黄埔学生中,共有256名惠州青年。这个数字其实远远不止这些,因为《黄埔军校同学录》是根据湖南省档案馆所存的各总队同学录原件汇编而成,不包括各分校或训练班。因此,一大部分的惠州黄埔师生没计算在列。
“可能是因为对惠州籍黄埔师生的整体情况把握不准,在过去,相关研究仅限于东征与北伐,漏了最壮烈的抗战。”何志成说,抗战时期,惠州籍黄埔军人在历次重大战役中都没有缺位,且都有英勇的表现。比如,黄埔五期的梁润燊,累任军部参谋长,参加过宜昌当阳保卫战和昆仑保卫战,有一次所部官兵阵亡700多人,战事惨烈;黄埔十二期的张金融,镇隆人,当营长时参加长沙会战三次,负伤两次;黄埔十一期的钟伯猷,参加远征军,在滇缅边境力战到底;黄埔十二期的张礼明,惠阳县城人,参加衡阳保卫战,时任连长,所部全体官兵几乎全部阵亡。
何志成说,惠州籍黄埔军人,有的还获得过美国联军总司令部颁发的铜星橡叶自由勋章。获此殊荣的军人叫黎振俍,惠阳人,省立三中毕业,他从普通的士兵开始,一直做到了副军长。1945年7月率军与日军独立五二三混合大队激战,争夺桂林的要塞丁界岭。丁界岭之役激战四昼夜,歼敌800多人,一举收复桂林,当时有报章称是八年全面抗战以来罕见的胜利,美联军总司令部也因此颁发勋章。
何志成说,时至今日,在抗战中牺牲的惠州籍黄埔军人还没列入被后人铭记的名单。明年就是抗战胜利70周年,希望中山公园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重新竖立,以铭记历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