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慈溪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变化状况
慈溪市位于东经121°02′~121°42′和北纬30°02′~30°24′之间,地处宁绍平原东部,北濒杭州湾,与上海隔海相望,南入翠屏山丘陵,东靠宁波,西临杭州,为沪、杭、甬长三角城市群连接区。全市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②],境内以平原为主,“二山一水七分地”。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慈溪属季风性气候,四季明显,春秋略短。温暖湿润,气温变幅小。雨量、光照充足,降水分布不均,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一) 行政区划及人口变化情况
慈溪的行政区划曾做过较大幅度调整,据《慈溪县志》记载,抗战时期,原慈溪县下辖城区及庄桥、丈亭、陆埠、观城四区,县治在慈城(现属宁波市江北区)。现境由于地处原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故又有“三北”之称,三北抗日根据地就创建于此。1954年为建设商品棉基地,将以植棉为主的原镇海、慈溪、余姚三县部分地区划为慈溪县,县治迁至浒山。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将余姚县龙南区划入,形成现有境域(见表1)。现下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97个行政村,48个社区,27个居委(有10个村由杭州湾新区代管[③])。
表1:慈溪市政区变更表
抗战前后,慈溪现境人口情况无完整资料可查(《慈溪县志》中记载1935年现境人口457700人),现仅以原慈溪县人口数据作参考(见表2)。
表2:原慈溪县抗战时期及其前后人口变化表
(二) 慈溪抗战基本情况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杭嘉湖地区沦陷。到1940年1月前,日军一直未逾钱塘江,与中国军民隔江对峙。但在此期间,日军并未停止对浙东一带的侦察和骚扰,慈溪的观海卫、范市、龙山、周巷等地曾多次遭日机空袭。1941年4月,日军发动宁绍战役。是月19日,镇海县城沦陷,当天,原慈溪县长率县政府机关人员退出慈城,移驻华盖山一带。22日,原慈溪县城沦陷,23日,余姚县城沦陷。慈溪现境随之全部沦陷。由于驻守浒山等地的国民政府军一九四师守备团第一营和第三战区别动第一支队所属张惠芳部等在此前撤离,因此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但日军对当地百姓仍采取了军事行动,并在周巷、庵东等地设立据点,驻甬及余姚日军也多次途经境内“扫荡”。与此同时,上海浦东抗日武装南渡杭州湾,创建三北抗日根据地,抗日武装开始发展壮大。1942年,日军先后在浒山、樟树等地建立据点,并依靠伪军加强对慈溪的控制,10月,又调集上千兵力,分三路在三北地区进行“扫荡”,在阳觉殿等地制造惨案。1943年2月,日军开始在三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清乡”, 从上海调来汪伪精锐部队“中央税警团”300余人,并集中浙东各地的日军、伪十师、伪盐警团、伪保安团2000余人,联合组成“清乡”队,以庵东盐区为浙江省“清乡”试验区,成立庵东特区,大量征用民夫建筑篱笆封锁线,当地百姓称之为“海地枪笆”。并在“清乡”区内增设据点,禁止盐、渔民自由出入。此后,日军为扩大对三北地区的控制,实施“蚕食”政策,在观城、逍林、厉家、鸣鹤等地增设据点,自1944年2月开始,频繁进行扫荡。三北军民则开展了反“扫荡”、反“蚕食”和反抢粮战斗。1945年,国内的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日伪部队不断受到打击,8月,三北抗日武装围剿周巷、掌起、浒山等地拒绝投降的日伪军,9月中旬,驻慈日军全部退出,慈溪抗战结束。
(三) 抗战前后慈溪社会经济变化情况
抗战前,慈溪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棉花和盐为当地主要产业。民国时期,慈溪的逍林、横河、浒山、长河、周巷、观海卫等地是浙江棉花重要产地,抗战爆发后,棉花滞销,棉价暴跌,致使棉田面积锐减,1941年棉田面积由1936年的13.58万亩下降至9.22万亩,亩产皮棉仅6.54公斤[⑧]。盐业生产也遭受重创,1941年4月,日军侵占庵东盐场(时称余姚盐场),在庵东设立伪称放局、伪场公署,控制盐区原盐生产和销售,并征收高额盐税,大肆掠夺原盐。当年原盐产量即由1940年的160259吨减至20687吨,到1945年原盐产量仅为102吨,不到抗战前的千分之一[⑨]。
慈溪由于濒临杭州湾,又毗邻宁波,因此,抗战前慈溪的手工业、出口业、地方工商业就相当发达,不少当地出外经商办实业较为突出者,回乡办实业也促进了地方工商业的发展。抗战爆发,慈溪地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境内的6家发电厂、周巷的4家钱庄全部于沦陷时停业,龙山码头停用,海上运输逐渐衰败,原本极为兴盛的金丝草帽业外销停顿,大部分酒坊、轧花庄倒闭。
三、日本帝国主义在慈溪的主要罪行
慈溪沦陷后,日军控制了周巷、浒山、观海卫、龙山、庵东等交通要道和重要生产区,并勾结伪军,实施残酷统治,给慈溪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一)日机空袭,制造恐怖
抗战爆发后,龙山、范市、观海卫、周巷等4个杭甬公路沿线重要集镇曾先后遭日机空袭。1938年2月8日下午1时左右,一架日机在观海卫东门天主教堂旁投下炸弹,炸死3人,伤2人,炸毁房屋3间。[⑩]1939年6月23日上午8时,三架日机在观海卫南门大街、东门立夏街等处投弹,炸死13人,伤43人,炸毁房屋50余间,震毁10余间。[11]下午4点,日机在范市投下两枚炸弹,分别落在范市通济桥下河埠头和恒春堂药店里。在这次空袭中当场罹难有45人,被炸毁、烧毁的房屋共计31间,另有浒山至范市的快船一艘,乌篷船两艘。[12]6月24日下午2点,两架日机飞临龙山山下村,投下6枚炸弹,炸死4人,炸毁民房10间[13]。8月16日上午7时,两架日机再次空袭观海卫,投弹5枚,炸死7人,伤22人,炸毁房屋14间。[14]
(二)残害百姓,杀戮无辜
日军侵占慈溪后,企图用野蛮的手段征服百姓,他们勾结伪军四处“扫荡”,残害无辜百姓。1941年8月2日,日军途经匡堰游源,将疑为国民政府军崇德部士兵的当地百姓抓捕杀害,当天杀死6人,打伤1人。并放火烧毁了游源当时唯一的一幢楼房——福源庵(曾办过学校,后被崇德部队侵占),掠走猪、羊、米等大量财物。[15]同月31日,日军携带小钢炮等武器再次“扫荡”游源,2名村民被刺死,12名村民被弹片击中(其中3人死亡,其余成终身残疾)。[16]9月,驻周巷海莫村的日军田尾部队将7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押至海莫百岁坟头(今巷城中学大操场处)刺伤后活埋。[17]1942年6月26日晨,日军第三警备队队长小野率36人进驻浒山,用机枪、刺刀等打死、刺死百姓7人(包括儿童2名),刺伤1人,并抢劫财物500余万元。[18]10月7日,三北游击司令部和四支队于阳觉殿一带同日军激战,部队转移后日军到阳觉殿报复。8日共杀害道士及受伤被俘的三五支队战士等14人,刺伤女道士2名。日军在次日清晨离开前又纵火烧毁了阳觉殿,除玉皇宫外所有的宫殿、客厅和平房,或全毁或坍塌。[19]12月13日清晨,32名日军在汉奸带领下到坎墩四灶老街“扫荡”,共有12名百姓遭杀害。[20]
(三)纵火焚屋,镇压反抗
慈溪沦陷后,日军为消灭抗日武装,镇压民众反抗,经常纵火烧毁房屋,导致百姓家产尽失,无处安身。1941年5月26日,日军为抓捕抗日武装人员,遣200余人“扫荡”龙山,纵火焚烧伏龙寺,杀害和尚7人,烧伤1人。[21]同年夏末秋初,日军警备队一行60余人到桥头镇上林湖“扫荡”,烧毁了位于上林湖山西麓的普济寺。1942年1月29日,日军分三路进攻新浦镇腰塘村,意图歼灭国民政府军“忠义救国军”李文元部。腰塘村113间房屋(含教堂)被日军烧毁,其中草房93间,瓦房20间,37户人家无家可归。8人被日军杀害,3人致残(轻伤者未计在内)。[22]4月24日,日军为报复放火焚烧三北施公山老街凉亭和街面房屋,共烧毁楼房8间、平房8间。[23]1943年5月1日,日军十余人到胜山三灶附近砍短竹,遭姚海自卫大队袭击。当天下午3时许,驻扎在庵东的日军联合驻长河的日伪军前来报复,烧毁村民瓦房14间、草屋1间。[24]10月30日下午,伪军侦察队长陈金木伙同陆仁表、柴阿尚等人,带领日军60余人,突袭茅家村,抓捕抗日积极分子未果,烧毁了茅家村31间房屋。[25]
(四)横行掠夺,侵占民财
日军侵占慈溪期间,奉行“以战养战”的原则,为补充给养四处扰民,强取豪夺。所到之处民房被侵占,粮食、禽畜被抢。在庵东,日军侵占陈同大及符号舍头一带房子100余间,把百姓赶出家门;宝兴南弄张家的20多间房子被占为日伪军浴室和妓女房(对外称“和平食堂”);西街陈其渭的石灰树木行,店号“西义昌”,连同屋后章家共30间房子被日军宪兵队侵占。在匡堰,日军一个连左右士兵占据了开药房的奇胜老板的房子作驻点,并拆除了中间一排房屋(5间),将材料运至炮台山修筑炮台。距此百米左右的樟树地主大森的十余间平房也被日军侵占作慰安所。在周巷,六扇墙头几十间房屋全部被日军侵占为驻地,吴传同家的30多间房屋也被日军霸占并在此设立慰安所。
1941年9月,日军田尾部队侵占周巷海莫,抢走皮棉7500多公斤。[26]1942年4月8日,驻庵东日军窜至长河,借故绑架了士绅陈某,并将洗劫陈家所得的18头猪、14只羊及老酒家具等装满三大船,载回庵东。[27]同年,日军在逍林破山未能抓到三五支队战士,便到周塘街抢劫4家店铺,将所抢物品装满2艘二吨船运走。[28]1944年1月3日,日军在坎墩理事会会长胡锡湾带领下到顺记肉店敲诈,掠去店内300包花皮。[29]8月,日军到掌起谢家“扫荡”,将全村60多户村民全都赶到谢家祠堂,而后吃掉村民的100多只鸡,又将全村的粮食劫掠一空,抓了3个民夫用2艘船运至宁波。[30]1943年至1945年间,日军在龙山一带驻扎,为解决军需燃料供应,日军在当地建造了炭窑,就地砍伐当地百姓种植的杨梅树、松树等作烧炭之用。凤浦岙、金岙、邱王等村被日军砍伐的树木达1100余亩。[31]
四、人口伤亡情况
抗战课题调研过程中,由于慈溪人口伤亡的档案、文献较少,很难形成完整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次调研人口伤亡的材料主要来自社会调查,并将社会调查与档案文献中记载的资料进行了考证、比较,剔除模糊、重复的内容,做到有证有据,力争不重复少遗漏。根据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要求,本次调研人口伤亡统计口径被确定为因日军入侵导致的人口伤亡,并按照伤亡的起因不同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统计范围定为本地伤亡,即只统计发生在现行行政区域内因日军入侵导致的人员伤亡,本地人在外地(包括平民和抗战官兵)的伤亡不计入慈溪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总数。此外,国民政府军在慈溪的伤亡和伪军汉奸的伤亡单列统计。
(一) 直接人口伤亡
直接人口伤亡系指因战争而造成的人员死伤和失踪,包括死、伤和失踪三种情况。死,系指在战争中造成的人员死亡,包括战死、杀死的人员,以及因生化战、被奸淫、被迫吸毒而死的人员;伤,系指在战争中造成的人员伤残,包括战场受伤人员,生化战引起的疾病患者,妇女被奸淫或因受性奴役而引起的妇科病患者,以及被迫吸食毒品而造成伤害的人员;失踪,系指在战争中造成的人员失踪,在战后仍未返回原籍,不知下落者。
抗战时期慈溪市直接伤亡人口为913人,其中死亡589人(男493人,女52人,儿童26人,不明的18人)。有姓名可查的为298人。受伤314人(男153人,女92人,儿童7人,不明的62人),有姓名可查的为152人。失踪10人(全部为男性)。
1.日军致人员伤亡的主要手段:
⑴轰炸
抗战期间,慈溪先后九次遭受日机轰炸,共致73人死亡,68人受伤,占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总数的15.4%。现将历次轰炸及人员伤亡情况列表如下(见表3)。
表3:慈溪市抗战时期日机空袭统计表
但实际遭空袭伤亡人数应超出此数,因为人员伤亡最严重的慈溪市范市镇遭空袭事件,在《镇海县志》的全县遭受日机轰炸统计表中的记载是“损失未查清”,因此现只能根据知情者的回忆进行汇总。从目前的调查资料来看,这次空袭造成45人死亡,3人受伤,课题组认为从遭空袭造成的伤亡比例来分析,受伤人数是有较大遗漏的,在社会调查中,知情者对人员死亡记忆较为深刻,对伤者情况很少了解。现有的范市3位受伤者的情况是根据当事人的回忆提供的,其他伤者的情况和实际人数已无从考证。
⑵烧杀
慈溪沦陷后,日军在慈溪多次进行“扫荡”,并建立“清乡”区,杀戮抗日人员及普通百姓。共致681人伤亡,其中抗日武装人员遭逮捕后伤亡或在战斗中伤亡的有287人,其余394人均为平民。课题组对日军驻慈期间杀戮平民造伤亡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除大规模“扫荡”中伤亡79人外(其中火烧伏龙寺伤亡8人,两次“扫荡”游源伤亡21人,进攻腰塘伤亡10人,入侵浒山伤亡8人,阳觉殿惨案伤亡14人,“扫荡”坎墩伤亡18人),其余108人是遭日军枪杀或中弹受伤,48人被日军刺死或刺伤,32人被日军砍头或活埋,90人遭日军毒打后死亡或受伤致残,9人被日军警犬咬死或咬伤,16人是被战斗殃及伤亡的,另有12人被日军以其他方式(包括勒死、钉死、烫伤等)残害。
⑶性侵犯
日军入侵慈溪,对当地妇女实施强奸,甚至轮奸,给当事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社会调查中,大部分当事人或知情者对此极为避讳,致使课题组对日军性侵犯情况已无法作完整统计,仅根据部分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回忆及档案记载,作不完整统计。据现有资料统计,抗战期间,慈溪妇女遭受日军性侵犯的共计73人,其中被强奸后杀害的6人。
⑷其他伤亡
其他方式导致的伤亡总计18人,包括受惊吓而死3人,被日军遗弃的炸弹炸死炸伤5人,被日军抓去后下落不明的10人。
2.各年度伤亡人数
根据调研获得的资料,课题组最终形成《慈溪市人口伤亡明细表》,进而得出慈溪抗战时期各年度遭受直接伤亡的人员数量,如下表(见表4)。
表4:慈溪市抗战时期各年度直接伤亡人口统计表
境内在1937年和1940年没有人员伤亡,因为1937年慈溪没有遭受日机空袭,1940年虽有一次空袭,但炸弹落于周巷海面,因此没有人员伤亡的纪录。抗战时期伤亡人数最多的集中在1942年和1943年,两年共伤亡425人,占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总数的46.5%。究其原因,在于刚沦陷时,日军在慈溪没有遭遇较大阻力,因此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百姓伤亡相对较少。而1942年后,日军依靠伪军加强了对三北地区的“扫荡”和“蚕食”,其势力范围基本上遍布现境各镇,并于1943年设立“庵东特区”,建立“特区公署”,日军与伪军共2000余人在此驻扎和“清乡”,肆意镇压当地百姓。与此同时,抗日武装开展了反“清乡”、反“扫荡”、反“蚕食”的一系列战斗,也导致抗日武装人员伤亡数量增加。所以这两年伤亡人数最多。1944年后,日军在慈溪的力量相对薄弱,驻各据点的以伪军为主,伤亡人数较前两年有所减少。
3.各地伤亡人数
慈溪市各地在抗战时期直接伤亡的人数如下(见表五)。
表五:慈溪市各镇(街道)抗战时期直接伤亡人口统计表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抗战时期慈溪各地的直接人口伤亡情况有较大的差异,伤亡数量较多的是分别是观海卫、庵东、周巷,共计406人,占抗战时期慈溪人口直接伤亡总数的44.5%。观海卫在沦陷前是慈溪市受日机空袭的重灾区,该镇直接伤亡的212人中有88人在空袭中伤亡的。沦陷后,日伪部队和三北抗日武装频繁在此活动,伤亡较大的新桥战斗、洪魏战斗、宓家埭反击战等都发生于此。上述种种原因都导致观海卫成为慈溪抗战时期直接人口伤亡最多的地区。庵东和周巷在抗战时期都是日伪军重兵驻守之地,侵占期间,日伪军随时随地进行“清乡”,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活埋屠杀百姓事件时有发生,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和抗日人员被捕后在此遇害。1943年的《时事简讯》中称庵东为“活地狱”。据现有资料,慈溪抗战时期唯一没有直接人口伤亡的是附海,概因当时该地域以海涂和荒地为主,基本上没有村落,日伪军活动极少。
4.伤亡者的性别比例
抗战时期慈溪直接人口伤亡中男性为656人,占总数的71.9%;女性为144人,占15.8%;儿童33人;性别不明的80人,均为空袭中遇难者。民国时期,慈溪外出劳动、经商的多为男性,因此在死亡人数中,男性占了绝大多数。
(二) 间接人口伤亡
间接人口伤亡系指在战争环境中因战争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包括伤残和病故的被俘捕人员、灾民和劳工等三种情况。被俘捕,系指在战争环境中因战争而造成的人员被俘捕,包括被俘捕的民众、被征服兵役者等;灾民,系指在战争环境中因战争而造成的灾民,包括承受自然灾害和瘟疫而冻、饿和病故的灾民,以及在战争环境里流离失所的难民;劳工,系指在战争环境中因战争需要而被强制征去的劳工。
慈溪市抗战时期间接人口伤亡共计55人,其中灾民52人(全部为死亡),劳工3人(伤2人,失踪1人)。还有8人因被日军俘捕后情况不明,故未统计在内。
由于被日伪军俘捕后死亡、受伤的人员全部是直接被日军杀害或以某种手段致伤的,因此在分类统计的时候,课题组将这一类人员全部归入了直接伤亡,所以慈溪市的间接人口伤亡中被俘捕后死、伤人数为零。被日军俘捕后情况不明的8人,全部为抗日武装人员。
日军侵占期间,慈溪市灾民的情况调查不够全面,主要是在调查中各地对因灾受伤的情况很难界定,现汇总统计的全部是因灾致死的,其中15人因日军侵扰,无以为食而饿死的, 1人因丈夫被抓壮丁受惊吓而死的,另有36人因日军带病人驻村,致使村民传染瘟疫而死。
间接人口伤亡中统计的3名劳工, 1人在劳动中受伤, 1人在劳动中被流弹击中, 1人被伪军拉夫后失踪。
(三)未计入统计总数的人口伤亡
未计入慈溪市统计总数的人口伤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列统计的人口伤亡,有305人;一种是本地人在外地的人口伤亡,有62人。
1.单列统计的人口伤亡
单列统计的人口伤亡包括国民政府军在慈溪的伤亡和伪军汉奸的伤亡。
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国民党正规军在慈溪与日军发生战斗,因此没有这方面的人口伤亡统计。
抗战时期,慈溪市死伤伪军293人,处决汉奸12人。伪军的伤亡资料主要来源于参加过战斗的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及当时《战斗报》等报纸的报道,大部分数据是概数,如1944年的宓家埭战斗,当时文献记载“敌死伤一百多人”,按照100人来进行统计。因此只能反映出当时伪军伤亡的概况,作为参考。
关于汉奸的伤亡情况,没有原始的档案记载,仅根据文献中有关处决汉奸的材料进行汇总,共计12名。
2.本地人在外地的伤亡
本地人在外地的伤亡,包括本地抗战官兵和平民在外地的伤亡。
在档案文献的查阅中,课题组没有找到原慈溪抗战官兵阵亡将士的系统名录,仅在浙江省档案馆的《浙江党政团警人员及人民因抗敌殉难名册》中找到慈溪籍的抗战官兵6人。为进一步理清慈溪市抗战官兵的情况,课题组在社会调查中对抗战时期被抽的壮丁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查得有姓名的壮丁455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知情者对壮丁的去向及后续情况并不了解,其中仅34人在调查中了解到了他们受伤或牺牲的大致地点,其余的仅知道作为壮丁奔赴前线且在战后没有音信,最大的可能是在战争中遇难,也有可能与家人失去联系,所以也全部列入《慈溪市抗战官兵人员伤亡统计表》中。
抗战期间本地平民在外地伤亡的有56人,有姓名可查的54人。
3.无法填入统计表的情况说明
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根据慈溪市庵东镇马行昌、袁连方、丁尧太、罗仁泉等提供线索,1942年4月15日中午,在庵东西三平家处,日军和国民政府军“忠义救国军”曾发生激战,“忠义救国军”由于不熟悉当地滩涂地形,死伤惨重。但具体的死亡人数不清,有目击者估计为100多人,也有说700人左右,海滩上全是尸体和枪支。对于这一事件,当地知情者较多,但由于伤亡人数多且不确定,在档案和文献中没有找到相关内容,因此没有填入统计表中。
五、财产损失情况
抗战时期慈溪的县治在慈城,从现有原始档案的查阅来看,大部分财产损失情况是关于慈城的,归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因此,本次调研中财产损失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社会调查。但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或知情者已不在人世或记忆不清等原因,财产损失的情况已无法一一具体罗列,特别是社会财产的损失,许多情况只有线索,但无法得到具体的数量,不能填入统计表格。上述多种因素都导致慈溪现有境域抗战时期财产损失的统计结果少于抗战时期的实际损失。
另外根据宁波市党史研究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民国档案中原慈溪县的财产损失无法落实具体地点的一律填入慈溪市的统计表。财产损失统一折算成1937年7月以法币元为单位的价值,其中法币及其他货币折算时,参照《中华民国统计年鉴》中《抗战期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表》进行折算,实物价值参照宁波市党史研究室制定的《抗战课题调研中宁波地区实物折算表》进行折算,但在宁波地区实物折算表中,没有电话线及电线杆的折算标准,课题组参照1945年10月《镇海县抗战损失调查统计》[34]中电话线及电线杆的价值,折合成1937年7月的价值分别为0.03元/码(1码= 0.9144米)和0.58元/支。
(一)社会财产损失
社会财产损失是指社会财产遇到敌军攻击、轰炸或掠夺直接造成的损失,分为工业、农业、交通、邮政、商业、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公共事业和其他等11类。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社会财产直接损失是指社会财产遇到敌军攻击、轰炸或掠夺直接造成的损失。社会财产间接损失是指社会因抗战增加的费用,如迁移费、防空设备费、疏散费、救济费、抚恤费等;各种营业可获利润额的减少及其费用的增加;伤亡人员的医药、埋葬等费用。
根据现有资料汇总并折合成1937年7月的价值(下简称折合价值),慈溪市抗战时期社会财产损失共计480192元,其中直接损失441751元,间接损失38441元。以下按这次抗战时期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调研形成的《慈溪市财产损失明细表》所统计内容,对慈溪市抗战期间因战争而造成的社会财产损失和居民财产损失分类进行叙述。
1.社会财产直接损失
(1)农业
据现有资料统计,抗战时期,日军入侵周巷抢走皮棉15000斤,并在横河侵占农田300平方米建造炮楼,在各地砍伐、烧毁毛竹25000斤,山林20亩,杨梅树16100株,松树30000株,全部损失折合价值51111元。另据杭州湾新区魏长法提供线索,日军在庵东曾烧毁5船盐和棉花,但调查中该目击者无法进一步提供船内盐和棉花的数量,因此未统计入。
此外,据《慈溪县志》记载,慈溪的观海卫、逍林、横河、浒山、长河、周巷是民国时期棉花主产地,产量居浙江省之首,1941年沦陷时,棉花严重减产,原慈溪县棉花总产量从1940年的2764吨减至603吨(原慈溪县棉区全部在现观海卫镇)。[35]但由于没有查找到这一方面的原始档案,加上逍林、横河、浒山、长河、周巷抗战时隶属于余姚县,现境棉花减产情况无法估算,因此也未统计在内。
(2)交通、邮政
抗战期间,日军炸毁浒山至范市的快客船一艘,孙家桥栏板1块,烧毁国民政府军“忠义救国军”的木帆船5艘,毁坏道路25公里,桥梁7座,折算后价值5801元。另外抗战期间有30座涵洞水管遭毁,但由于没有折算标准,无法折价,因此未统计在内。抗战期间,日军毁坏电话线415华里,折合价值6808元。
(3)商业
据综合档案和社会调查资料,沦陷前,范市镇范大兴山货店等9家商铺的14间楼房,7间平房被日机炸毁。沦陷后,龙山镇下公司平房8间,仓库16间被日军军舰炸毁;三北施公山村瑞和祥箱子店等7家店铺的8间楼房,8间平房被烧毁。日伪军还四处出扰,抢劫商铺。1943年2月,抢走观海卫长兴宏昌鱼行财物500000元;1944年2月,掠走掌起东埠头商铺法币55400元;4月,抢劫观海卫虞家小店财物100000元。上述损失折合价值18177元。
(4)财政、金融
据档案记载,1943年1月,日军实施“清乡”,勒去款项一百余万元;同年4月,伪田岫山部在观海卫镇一带,勒去各乡镇公所供应变费40余万元;至1943年4月,日军在观海卫镇各乡镇掠夺财物共计2000万元。以上损失折合价值219224元。据社会调查证实,1942年,日军在逍林镇吉安典当行勒去银元1000元,归入金融损失。
(5)教育
主要是校舍及校内财产的损失。据民国档案记载,抗战期间,原慈溪县被毁小学楼房58间,平房131间。在本次社会调查中又查得,1942年,日军烧毁逍林镇周家祠堂(内设学校)房屋5间,桌椅40套。由于逍林镇抗战时隶属余姚县,因此将这两个数据同时填入统计表,折和价值共计34338元。
(6)公共事业
据现有资料统计,抗战期间公共事业的损失如下:1939年,日机炸毁范市宗祠房屋7间及龙山镇北城门一座;1941年,日军烧毁了匡堰镇游源福源庵,龙山镇伏龙寺,拆毁长河镇天主教堂,炸毁横河镇胡家祠堂;1942年,日军烧毁新浦镇腰塘村天主教堂、桥头镇普济寺、观海卫镇阳觉殿,拆毁横河镇关帝庙的4间殿屋、宗汉街道的保塘庵及庵内戏台;1943年,伪军烧毁三北镇筋竹岙的关帝庙和戏台。上述损失,除北城门无折价标准未折算计入总价外,其他折合价值共计105292元。
2.社会财产间接损失
慈溪市的社会财产间接损失主要包括赈抚救济费、人力资源损失及交通邮政设施的间接损失等。
(1)赈抚救济费
1938年,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浙江省分会慈溪县支会筹定经费2282.1元;慈溪县抗卫会募集棉背心2500件、法币500元运送金华。1939年,观海卫镇遭日机轰炸,发放救济金1565元。1940年,慈溪县战时政治工作队义卖募集1000元。1942年和1943年,浙江省抚慰团、浙江省赈济委员会、重庆浙灾赈筹会先后拨发敌灾赈款2000元、1000元、5500元。1943年,掌起镇东安乡认募抗日经费法币55000元和伪币33000元。1945年,省赈济会拨发赈抚费60万元。综合上述数据,折算后价值7773元。
(2)人力资源损失
抗战时期,慈溪市征用民力耗用33687工。据民国档案记载,沦陷前,为防止日军进攻,观海卫镇(前师桥镇)发动民力掘战壕、破坏县城及宁观公路,耗用6250工。另据《新浙东报》报道,1944年,伪中央税警团进占观海卫镇,三个月派工2万工修筑碉堡、公路。此外,据社会调查,日军1941年征用民夫耗用968工,1942年耗用1452工,1943年耗用1844工,1944年耗用136工,1945年耗用3037工。以上人力资源损失折合价值7773元。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课题组统计的人力资源损失是不完整的。以庵东一带建“清乡区”征用民夫为例,据《浙江省政概况》[36]中《第三清乡区清乡概况》记载,日伪军建筑的篱笆封锁线,分南北两线,南线用毛竹劈片,编成高2公尺的普通篱笆,东起新浦沿下闸口,西至英生街,全长43公里;北线用燕竹编筑2公尺的米字形篱笆,全长32公里。并沿南封锁线塘堤兴筑4公分高的泥面公路32公里,又从南线据点至北线各据点筑纵向支路9条,共长30公里,在河流处架设桥梁3架。沿封锁线的据点要口还修筑碉堡,共计大碉堡12座,小碉堡10座。这些碉堡都用砖块砌成圆筒形,大的高6.8公尺,圆径5.8公尺,墙厚90工分;小的高2.8公尺,圆径4.5公尺,墙厚50公分。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事,日伪军从1943年2月开始修建,到5月底基本完成。据崇寿镇沈尧金、苗义炳等回忆:“当时每户人家都要出一个劳动力,村里现在八九十岁的男性老年人都轮到过,不去就要被乡丁打”,“打竹篱笆每天的报酬是一斤黄糙米,搭炮台、修马路的时候连黄糙米也没有”。 由于这项工事涉及的地域广,征用的民夫数量庞大,因此本次调研中想要还原当时征用民夫的数量情况难度很大,现已经填入统计表的与之有关的人力资源耗损,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情况按实填入的,仅为49工,无法反映这一工程实际征用民力的全貌。在此特别加以说明。
(3)交通邮政设施的间接损失
抗战期间,三北的抗日武装人员和日军展开了反“清乡”、反抢粮的斗争,破坏桥梁38座,折合价值18240元。破坏电话线57.5公里,砍断电线杆1000根,折合价值2466元。
(4)教育方面的间接损失
1931年创办的慈溪锦堂乡村师范学校由于日军进攻,学校辗转于东阳、磐安、天台、丽水、缙云等地,但由于没有原始档案的记载,学校的校产损失、迁移费等间接损失情况不明。
3.其他未统计入的社会财产损失
境内庵东盐场隶属两浙盐务总署,其财产损失为大型企业损失由上级党史部门统一统计,故未填入慈溪市财产损失统计表中。现将盐场财产损失情况记录如下:据民国档案记载,庵东盐场(时称余姚盐场)在抗战期间损失存盐322984.77市担,副产品139049.16市担,估计损失价值4620339.30元(1945年3月上报价值),产盐损失12021817市担。另有盐场公署在石堰旧厂房屋40间被日军拆毁。[37]
(二)居民财产损失
居民财产损失是指抗战时期因日军的侵略而导致的平民的财产损失。根据调查统计,慈溪市抗战时期居民财产损失折合成1937年7月的价值(下简称折合价值)共计247218元。主要包括房屋被烧被炸,畜养的禽畜、家中的粮食、衣服首饰及其他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被抢或被毁等方面的损失。
1.房屋
沦陷前,慈溪市被日机炸毁的居民房屋有87间,棚屋3间。沦陷后,日军四处“扫荡”“清乡”,烧毁、炸毁楼房178间(包括瓦房),平房275间,草房119间。上述损失折合价值97151元。
2.禽畜
抗战期间,日伪军为补充给养,抢劫百姓畜养的禽畜。据现有资料统计,共抢走鸡1949只,鹅65只,牛8头,羊230只,猪150头,另有1窝小猪被踢死。上述损失折合价值14096元。
3.粮食
据现有资料统计,抗战期间,慈溪市居民损失大米22石,蚕豆1100斤,黄豆1500斤,米28110斤,大麦1200斤,番薯15000斤,番薯干150斤,稻谷39450斤,粮食2船。上述损失折合价值3033元。
4.衣服布匹和首饰
抗战期间,慈溪市居民损失的衣服布匹包括棉花4900斤,皮棉48000斤,被子460条,被面40条,棉布10匹,布10丈,衣服13019件,衣料3套,另在空袭中损失衣服11箱。上述损失折合价值36446元。首饰包括金戒子1只,金纽扣1粒,折合价值58元。在社会调查中,掌起镇冯长水等人证实村中冯包文家遭日伪军抢劫,被抢去皮袍、皮衣等物;掌起镇刘邦水证实翁祥宏家3船乌木、红木家具被日军运走;庵东镇俞杏煊目击陈友德家被日军击毁的1船皮棉;上述损失因为不清楚具体的数量,没有计入总价。
5.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据现有资料统计,抗战期间,居民损失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有:1942年6月26日,日军“扫荡”浒山,抢走居民财物500余万元。12月21日,日伪军烧毁横河大山村房屋,屋内财物折7000斤稻谷全部焚毁。1943年10月30日,日军火烧横河茅家村,烧毁村民财物折合稻谷6900斤。此外,还有各式劳动工具5件,床16张,食盐4000斤,菜油70斤,猪油5斤,黄酒20坛,烧酒50坛,猪肉10斤,柴爿12000斤,生油50斤,肥皂3条。全部损失折合价值91266元。另有1座灶具和空袭中损失的六马力引擎1部、轧花车5部、弹花机1部因无折算标准,没有计入总价。
6.船只
1939年,日机空袭炸毁范市镇居民乌篷船2只。1941年沦陷后,日军封锁海岸线,沿海居民船只屡遭烧毁,据社会调查证实,共损失6吨船1艘,20至25吨船4艘,80吨船1艘,其他海船7艘。另外有2只农船被抢走或烧毁。以上损失共折合价值4024元。
7.其他损失
抗战期间,居民的其他损失有:法币300,银元161元,伪币30万元,中储币17万元,砖头16万块。按实折算后共折合价值1144元。此外,庵东镇张金泉证实邻居存放在他家中的羚羊角、麝香等贵重中药材被日军焚毁,逍林镇张成康等人证实日军抢走孙裕康家1酒坛铜板,坎墩街道郑成根证实日军烧毁郑巨森家1000斤麦冬、30方木材。上述损失由于不清楚具体数量或没有折价标准,没有计入总价。
(三)财产损失的特点
根据现有资料的统计分析,抗战时期慈溪市财产损失有下面几个特点:
1.财产损失的时间相对集中。为更清楚直观地了解慈溪市在抗战时期各年度的财产损失情况,课题组将各年度的具体损失情况列成下表(见表六)。
表六:慈溪市抗战时期财产损失统计表[38]
由上表可知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是1943年,社会财产直接损失230929元,间接损失22268元,居民财产损失67027元。各类损失共计320224元,占抗战时期各类损失总和的44%。其次是1942年和1941年,各类损失合计分别为179760元和76111元。可见,日军入侵慈溪后,为巩固统治、镇压百姓,四处进行“扫荡”和“清乡”,导致境内财产损失严重。
以损失的房屋为例(在财产的调查中,房屋毁损情况知情者记忆深刻,故遗漏较少,数据比较接近史实),慈溪市在抗战期间损失各类房屋共计1196间(见表七),其中73.6%的房屋是在1941年至1943年间被烧毁、炸毁或拆毁,慈溪市比较有名的寺观教堂,如伏龙寺、普济寺、阳觉殿、腰塘的天主教堂都于此间被日军烧毁。
表七:慈溪市抗战时期各年度房屋毁损统计表
2.财产损失涉及面广。以抗战时期居民财产损失为例,抗战时期慈溪市各镇居民财产损失情况如下表(见表八)。
表八:慈溪市各镇(街道)抗战时期居民财产损失统计表[39]
尽管各地之间的财产损失有一定的差异,但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抗战时期,除附海镇地处偏僻滩涂,日伪势力未波及,没有财产损失的记录外,日伪军在其他各个地方都造成了居民财产损失。
六、结论
在本次抗战课题调研之前,慈溪市一直没有形成有关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相对准确的数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对抗战时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虽进行过一次统计,但由于条件限制调研不够全面,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调查的范围基本集中在城区及部分农村。本次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也没有找到原慈溪国民政府的汇总统计数据。解放后,虽然也有不少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都不够系统、深入,加之慈溪县境在1954年曾做过较大幅度的调整,现有境域在抗战时期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一直处于一种粗疏的笼统估计之中。
本次抗损调研,通过查阅档案、文献和开展全面的社会调查、取证,坚持忠于史实、取之有据的原则,并经过反复的分析、考证,课题组最终得出慈溪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可统计的数据为:全市人口伤亡总数为976人,其中直接人口伤亡913人,间接人口伤亡55人;各类财产损失折算成1937年7月的价值共计727410元,其中社会财产直接损失441751元,间接损失38441元,居民财产损失247218元。这些数据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抗战时期慈溪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并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日军入侵严重破坏了慈溪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对本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1.棉盐产量下降,百姓生活困顿。抗战前,境内大部分农民以植棉、产盐维持生计。日军入侵后,掠夺原盐,盐民生产的盐全部被日伪“华丰”公司独家收购,不准自由运销,收购压售价压斤两,残酷地剥削盐民,致使盐民断绝生活来源,更没有能力改善生产。棉花生产也遭到严重破坏,棉价暴跌,致使棉田面积锐减,单产下降,日伪军还强行低价收购棉花,没收棉农的轧花车,棉区出现“一斤棉花一斤米,卖卖出眼泪,不买饿肚皮”的惨景,百姓生活较战前更为困难。
2.工商各业遭到摧残,市场萧条。抗战前,慈溪食盐、海鲜、棉花等产品的商贸活动活跃,至1936年,境内有大小私营店、行1771个,从业人员5416人。抗战爆发,物价飞涨,商业受挫,不少商店倒闭。到1949年,从业人员仍比战前减少了542人,恢复缓慢。[40]手工业各业遭遇空前的萧条和危机,基本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战后虽有一定的回复,但均不及战前兴旺。境内原有6家电厂主要供集镇商店、碾米厂照明,在沦陷后相继停办,直至解放,慈溪境内仍无电。
3.水陆交通被毁,经济发展受阻。抗战前,境内先后建成鄞镇慈路、观曹公路、浒胜公路、慈龙公路、慈洋公路等,抗战爆发后全部被破坏,汽车客运先后停业,战后没有能力立即全部修复。民国时建的龙山码头,一度为三北地区海运交通枢纽,在沦陷后即停用,再未恢复。交通线路被毁致使慈溪与外界的交流受阻,严重阻碍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