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抗战损失 > 贵州抗战损失 > 内容正文

抗战时繁华一时的贵州县城被称为“小上海”却毁于日军炮火
来源:爱历史   2021-07-30 16:40:26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最南端的独山县,与广西接壤,是两广进入贵州乃至整个大西南的必经之路。尽管今天独山在整个贵州的存在感并不算强,人口也仅有35万,但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却成为了迁移的难民前往大后方的中转站,原本宁静的小城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1939年以前当时的中国对于独山这个地方都还是陌生的,但随着铁路修到这里,独山便渐渐的被外人所知。等1944年抗战时长沙,衡阳相继沦陷,成千上万的难民拥挤在湘桂铁路上逃难的时候,不少人从内心发出感叹“我能够逃到独山该多好呀!”

  那时候的独山县城很小,街道宽度也就4米左右,整个县城就两三条大些的街道,蜿蜒在县城的小山坡上。县城内的店铺不但小而且少,没有一座高大或新式的房屋。整个县城民风古朴,穿的是自己织的土布,男人头上包着一块白布,女人则基本都梳起了一个发髻。

  但随着长沙、衡阳的沦陷,独山已经找不到一间可以居住的空房子,房租也瞬间上涨,就是破屋陋室,租金也需上万才能租到,而且还需要一次性付三个月或半年的租金。

  独山初级中学成了当时县城内逃难民众唯一的公共住所。原本因为修建困难而起名的“难楼”,而今也因为住满了难民而名副其实了。

  许多机关也拥挤在了独山,一方面没有地方办公居住,一方面又不得不为长久打算,因此在县城周边搭建起了自己的木房子。因为房子还没修起来,许多机关便在门口贴上条子写上X局临时办事处、XX银行临时通讯社、XX工场临时转运处等等。以至于有人说当时的独山是流亡机关最多的地方。

  在这些逃难的人群中,还有一些阔绰的老爷太太,他们是在这里稍作停顿,最终是要前往贵阳、重庆的。他们衣着华丽,随身携带着不少的皮箱和行李。

  难民的大量涌入,也让独山的物价飞涨。一百斤大米涨价到了法币五千块,水也需要25元一担。尽管如此,独山街上的茶馆却还是一家接一家的开了起来。难民中总有的人钱根本花不完,也有的人只能沿街乞讨不知还能挨几日。

  这战火的驱使下,独山县城聚集了各色的人,各式的汽车。这车站周围人山人海,货上堆着货,到处都是粪便,尽管人人叫苦,但总算是可以稍作休息。

  在独山生意最好的首先是旅馆,其实是饭店。随着难民的涌入,仅仅半年时间,独山彻底变了,这里出现了许多本地人原本见都没见过的商店,银行,汽车修理厂,以及名字听起来就觉得新鲜的钟表行。

  那时候的独山到底有多少人,谁也说不清。独山成立了一个市政建设委员会,它将独山城区的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七八倍。当时有人惊叹独山很快就会变得和成都一样的热闹,独山也在当时被称为“小上海”,其一时繁荣可想而知。

       独山也成为了日军侵略的最后一站,日军打到独山后再也没能前进一步。曾经繁华一时的独山县城也在日军的炮火中毁于一旦,“小上海”被日军纵火烧了七天七夜,从此再也没能重现当时的辉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