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中国远征军 > 内容正文

中国远征军与阿拉曼会战
来源:中国远征军网

   2015-06-12 17:00:22

  中国驻印军获得美式装备后,兵出胡康河谷后,在绝对制空权的掩护下,利用空运补给,空降部队,空中轰炸,连克孟关、孟拱、密支那、八莫、腊戌,击破日军精锐第18师团、第56师团、第2师团。与此同时,集结于云南境内的中国远征军在陈纳德第14航空队的掩护下,击溃当面敌人,与驻印军会师。
  时任中国军队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认为:“当时日本东条英机式飞机已为美国P—51驱逐机所制服,美国并有B—25、B—29轰炸机等攻击利器,在缅甸崎岖山地轰炸敌人代替炮兵火力,敌空军处于劣势,此亦敌失败之主因(《白崇禧回忆录》第238页)”、“……飞虎队到来,拥有P-51驱逐机及驰名国际之B-25、B-29轻重轰炸机,性能皆远超日本,我空军之劣势顿时改观,远征军因得飞虎队之支援,掌握制空权,故于地面作战大为有利(《白崇禧回忆录》第239页)。”

  许多专家都意识到,日军掌握绝对制空权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却没有进一步详细论证并指出,它是最重要的原因,它是引发后来一系列战场危机的总根源。由于丧失了制空权,中国远征军“自始至终均呈被动之态势”(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全面抗战史》第193页)

  德国隆美尔元帅对制空权与地面部队的关系,有切身感受和精辟论述:“假使敌人握有完全的制空权,那么我方尽管拥有极现代化的武器,但还是无法和他作战的,那就好像是野蛮人碰到了近代欧洲国家的精兵,其胜败是不问而知了。……所以我们不能再依赖摩托化的兵力,以来作机动性的运用,因为他们是最容易受到空中攻击的毁灭(《隆美尔战时文件》第333页)。

  今天,当人们从唯意志论的歧途中走出来,客观地审视战争就会发现,在1942年夏季的缅甸战场,丧失制空权且地面火力略逊一筹的中国远征军的失败,客观上具有不可抗拒性。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