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三军一师警卫连,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他俩身体都很魁梧。浓浓的眉毛,眼窝略有凹陷。两眼闪耀着倔强、刚毅的光芒。无论冬夏,俩人都习惯穿一身皮衣服,紧束腰带。善使“哈伦春”枪。队里同志都亲切地称他俩为“大李”和“小李”。
大李和小李是鄂伦春族人。大李原名李绷哥替,又名李宝太。小李是大李的儿子,名叫李桂下布。
李宝太1895年出生在猎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哥三个相依为命。全家人终年出入于山林,以狩猎为生。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歧视,迫使他们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哥三个谁也没念过一天书。
鄂族李氏家族,原居逊克县松树沟北二部落,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欺压和凌辱,他们居无定处,过着游牧式的流浪生活。1928年,李宝太哥三个同叔弟李珠谦等迁居到伊春汤旺河。1935年,李宝太领着儿子、女儿、儿媳等四口人,辗转又来到通河县小古洞山里。
长期的狩猎生活,使李宝太父子都善骑马,枪法也特别好。受人欺凌剥削的困苦生活,使大李和小李养成刚直不阿富于反抗的坚强性格。有一次,因不堪忍受反动势力的统治,他带领当地鄂族百姓同地方官“协领”进行了斗争。
1935年冬,抗联三军和四军的队伍在赵尚志、李延禄同志率领下,由方正过松花江到通河活动。当时,李宝太全家正住在通河小古洞山里。他们经常听到抗日救国的宣传:团结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祖国。在抗联的影响和教育下,他们有了抗日救国的自觉性,终于走上了抗日武装斗争的道路。
李宝太父子不顾生命危险,为抗联队伍带路、送信、送粮、收集和传送情报,每次都是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三军执法处设在小古洞的深山密林中,一些伤病员经常在老李他家养伤治病。李宝太全家,满怀着阶级友爱的深情,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伤病员。为了使伤病员早日恢复健康,他们总是克服种种困难,想方设法弄些可口饭菜给伤病员吃。伤病员不能吃硬食,他们就弄小米熬成粥,或进山打孢子或野猪给伤员吃。没有药品,他们不辞辛苦地到山里采些草药,熬成土药为伤病员调服。一些重伤员不能动,他们就亲手给端屎端尿,不怕麻烦不嫌脏。李宝太的女儿李桂香(原名李桂丽艳)经常给战士们拆洗衣服。
抗日救国事业吸引着李宝太全家。李宝太将儿媳及二个孙子全安排到亲属家,自己带着儿子,于1936年初离开家,参加了抗联三军。不久他的女儿李桂香也参加了三军被服厂工作。
李宝太和李桂下布先后在抗联三军执法处、一师警卫连当战士。战斗中,他们勇敢顽强。什么地方重要,什么地方危险,他俩就战斗在什么地方。1936年,李宝太父子随三军一师在通河、方正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一次,师长常有君在战斗中负伤,李桂下布立即跳下马背,穿过密集的子弹,把师长常有君背下火线。1937年4月,李宝太父子随哈东司令李福林二百余人,在通河二站进行活动时,被特务发现,于是遭到由通河、祥顺方面调来的六、七百日伪军包围。李福林指挥队伍迅速转移到二站北山,进行抗击。李宝太负责把守二站后山头,阻击从清河方面增援的保安队。李桂下布负责在另一山头阻击敌人。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在激战中,李宝太父子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浑身是胆,毫无惧色。李宝太不习惯趴着射击,几次站起身,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敌人几次攻山都被打退。但终因敌众我寡,李福林同志在指挥突围战斗中,双腿被打断。李宝太见此情景立即跑过去,背起李福林刚跑出不远,就被敌人机枪射中,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二岁。
李宝太牺牲后,李桂下布掩埋了父亲的尸体,更加勇敢地投入战斗。1937年11月,李桂下布随三军一师在通河的祥顺江沿截击日军军用爬犁时,不幸头部负伤,经抢救无效,当天夜里牺牲。
李宝太父子,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吧!
(谢春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