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的一支英雄部队。
秋日,“九一八”的警钟振聋发聩,让我们再次回眸那场最漫长的抵抗——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诞生——吹响武装救亡的号角,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民族武装抗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当时,有2000多名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东北各地领导和协助组建义勇军。”辽宁省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协会会长祖国明说。仅半年,东北抗日义勇军就发展到30余万人。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和发展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等阶段,而东北抗日义勇军是当时抗日武装力量的统称。”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部部长尤光旭说。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时,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已进入第8年。
联合——建立东北反日统一战线
1933年1月1日,日军偷袭山海关,向华北侵略扩张的野心展露无遗。
针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东北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决定以反日游击队为基础,扩大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东北一切抗日民众共同作战。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个“纪念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共380余人。
同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这个明朗的秋日,78岁的李奎海老人忆起父亲讲述随第一军征战时的神采,“我们放出口风去打柳河县,却在红土崖埋伏,让小日本被牵着鼻子来回跑,还得挨打!”
一年多的艰苦转战,第1军粉碎日伪多次讨伐,兵力达到1600多人,游击区达20余县,建立了根据地,并在根据地中心区建起基层政权。
“东北人民革命军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激励了民众的抗战士气,也坚固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使东北爱国民众紧密凝聚在了党的抗战旗帜下。”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邢安臣说。
1933年9月至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相继成立6个军,兵力近2万人,游击区扩展到40余县,并与各地抗日武装力量形成联合作战。
各地联合指挥部、总司令部和抗日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以人民革命军为核心,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的反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壮大——牵制侵华日军兵力近50万
1937年7月7日,日军的炮火笼罩了“卢沟晓月”。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开端。
而在2年前,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之前建立的东北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抗日武装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同盟。”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王学清说,宣言所主张的联合抗日,已不止于订立协定、停止冲突、互相支持的联合,而是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统一的抗日联军”“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进行更有成效、更高级的民族抗日联合。
从1936年2月到1938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相继成立,达3万余人。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候昕说,抗联划为三路军分归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个省委领导,各路第一任总指挥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担任。
“全国抗战爆发之后,东北抗联的战略任务由全国抗战开始前的单独作战,变为打击与牵制日军,配合关内作战,呼应全国抗战。”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春杰说。
此时,东北抗联各部主动出击,70余县燃起了抗日烽火,仅1937年9月至1938年6月,就出动3304次,战斗1242次。
这迫使日军不仅无法向关内出兵,反而将东北兵力从20万增至近50万。近百万日伪军和大量的物资,被牢牢拴在了白山黑水之间。
血战——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游击作战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长白密林深处,刻有抗联标语的树干,仍岿然挺立。
那是一段艰苦而豪壮的岁月。
1938年起,日军在东北加强实行“三光”“无人区”和“保甲连坐”“配给制”等政策,遍设警点4800多个,建立“集团部落”1.25万多个,妄图断绝抗联的一切生存条件。
谈及东北抗联斗争,居住在靖宇县乡下的92岁抗联老兵黄殿军,仍为“梦中冻成冰块”的战友落泪:“几天吃不上饭,就啃皮鞋、皮带,甚至连土也往嘴里塞……”
70多年过去了,老人没走出这“染着战友鲜血”的大山一步。
那时,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孤悬敌后的东北抗联陷入了最艰难时期,人数锐减到几千,不得不进行整编和战略转移,缩编、新编部队,组织转战和远征。
“这一时期,东北抗联没有固守根据地,而是化整为零,广泛开展运动战、游击战,保存实力、打击敌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
1939年秋冬,仅抗联第1路军就转战40多个地区,作战318次,毙伤俘日伪军3000余人。
胜利——配合争取和解放东北
201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在《喀秋莎》的乐曲中,曾与苏军并肩战斗的中国抗联老兵画像被高高举起。
1941年4月,迫于严峻形势,东北抗日联军陆续将主力转移到苏联境内,并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我们接受苏军的援助,按特种部队标准训练,但部队领导权由抗联党委独立行使。”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92岁抗联老战士李敏曾在教导旅接受训练,成为中国首批具备空降能力的女特种兵。
尽管主力转移苏联境内,但抗联对日作战一直没有停止。从1942年起,共有300人次潜回或空降东北执行侦察、发动群众等任务。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先期潜伏的小分队和苏军一起发起进攻。
随着在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部和苏军的猛攻之下,日军东宁要塞守军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斗落下帷幕。
14年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共歼灭日军17万余人,伪军5万余人,牵制日军兵力达76万,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