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东北抗联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东北抗日联军苦斗史:120多位师以上干部牺牲
来源:凤凰网历史   2015-06-06 09:03:58

  

       赵尚志(东北抗联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参加中国抗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指出,“在这场极为残酷的较量中,包括今天在座老战士在内的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近来热播的电视剧《松花江上》涉及东北抗联的抗战情节,这里对历史上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情况做些介绍。

  ■彭真:我们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即为其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纷纷组成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十余支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抗日游击队的领导,1933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满洲省委要加强党的领导,克服“左”倾关门主义、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扩大游击战争。于是,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此后,发展到11个军,30000余人,游击区扩展到70余个县境,建立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片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坚力量。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联各部队团结各族人民,坚持游击战争,继续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日、伪军进行顽强的斗争,受到中共中央高度评价。

  1939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阶段。由于日、伪军不断加强殖民统治和疯狂“讨伐”,再加上抗联没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部队屡遭挫折。1940年,各部队的活动更加困难。1月24日,中共吉东、北满临时省委代表周保中、冯仲云和赵尚志等在苏联伯力举行会议,决定采取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将抗联三路军缩编成支队分散活动。此后,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依靠汉、朝、蒙古、回、鄂伦春、达斡尔等各族人民,继续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到1940年冬,仅剩下不足2000人。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根据日伪统计数字,十多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和日伪军发生大小战斗66611次,消灭了18万名日伪军,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彭真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曾这样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抵御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饥饿,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敌强我弱的形势,使东北抗联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在敌人的无数次“讨伐”中,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除我们熟知的杨靖宇、赵尚志外,还有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魏长魁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

  ■在战争环境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联一度进入苏联境内并被编入苏联军队序列,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88旅”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彻底消灭东北抗日联军,于1940年大规模向各抗联部队“讨伐”。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抗联在斗争中迫切需要与中断数年的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还迫切需要有个休整的地方,希望共产国际和苏联能给予协助。1940年1月至3月,中共吉东和北满党代表会议在苏联伯力召开,会议除了决定采取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外,同时抗联与苏联有关方面达成协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抗联领导的前提下接受苏方的必要援助,通过共产国际争取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

  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抗联部队相继越界,到靠近中苏边境的苏联境内组成南、北两个野营,进行休整。1942年8月,经苏方同意,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集中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亦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88旅,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参谋长。抗联教导旅装备由苏联供给,服装按苏军配发,干部战士被授予苏军军衔,薪金等待遇与苏籍官兵相同。

  1945年8月9日凌晨,百万苏联红军在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下,进军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在短短不过10天的对日作战中,苏军共缴获飞机925架,坦克369辆,炮1260门,机枪4830挺,步枪30万支,俘敌将级军官148名及其以下官兵60万名,毙敌8万,一举摧毁了日本帝国主义借以进行顽抗的战略基地,解放了中国东北。

  ■东北抗联在解放东北斗争中与苏军配合密切,作出了独特贡献

  首先,抗联小部队的侦察活动为苏军对日作战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境内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的同时,还派遣十多个小分队返回东北,在北满、吉东、东满和辽吉边区进行游击活动,侦察敌情。他们的侦察范围包括关东军的工事位置、数量、质量、人员住所、弹药库、飞机场、桥梁以及军队的数量、调动情况等,侦察范围达东北地区30余个县,基本摸清了日伪在中苏边境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17个筑垒地域的防御体系。对日作战前夕,苏军最高统帅部绘制了边境地带日军防御工事详图,下发给连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如果没有小部队的军事侦察活动是不可能做到的。

  其次,配合苏军直接参加对日作战。东北抗联教导旅和进攻东北的苏军一起制定了反攻东北的作战方案,并随苏军一起行动。直接参加对日作战的抗联部队分为三部分:其一是伞降到东北的先遣小部队。1945年8月8日夜,数十个抗联先遣小分队乘苏军飞机伞降到东北,最先投入战斗,承担起解放东北的先锋作用。其二是在苏联各方面军中执行向导任务的抗联小分队。由于抗联战士熟悉东北地形,能够准确指引作战方向和目标,这就使苏军能得心应手地行军作战。其三是原来一直在东北坚持游击活动的抗联小部队。他们在大反攻开始以后,立即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有力地配合了苏军的行动,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再次,先机抢占57个战略要地,打击日伪残余。日本投降后,中共东北党委员会立即讨论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将反攻东北改为接收东北,确定了57个战略要地,准备派员接收。从8月底到9月9日,抗联指战员先后进入东北57个战略要地。这57个战略要地包括东北三省省会及三省一切重要的战略城镇,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东北战事结束后,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抗联教导旅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他说:“第八十八旅英勇的中国战士们,感谢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情报,为我们远东军进攻中国东北起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对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堡垒进行的侦察和营救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作者单位系哈尔滨学院副教授、博士)

  东北抗日联军组织序列概况

  主要领导人 编制情况

  第一路军 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 由第一军、第二军合编

  王德泰任副总司令

  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第二路军 周保中任总指挥 辖第四、五、七、八、十军

  崔石泉任参谋长

  第三路军 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 以第三、六、九、十一军为基础建立

  冯仲云任政委

  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凤凰网历史频道基于传递新闻价值之必要,特补发《北京日报》2010年5月17日标题为《雪白血红:东北抗联苦斗史》文章,以飨读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